張志鋼,呂榮光,馬博文,董 方
(甘肅衛生職業學院,甘肅 蘭州 730207)
20世紀90年代,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迅速發展,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時代,高等教育體制改革也在全面推進,許多高等院校深化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管理模式由“校系二級建制、校系兩級管理、以校為主”,向“校院二級建制、校院兩級管理、以院為主”轉變,使學校的管理重心下移,二級學院成為重要的權責實體,充分發揮其管理的主動性和創造性[1]。但不同高校二級學院在規模、性質、設置模式和實施效果上都有較大的差異。
甘肅衛生職業學院是2013年由建于1956年的甘肅省衛生學校升格的一所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2017年8月,根據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蘭州新區職教園區建設的實施意見》精神,將原甘肅省中醫學校、甘肅省醫藥學校整建制劃入甘肅衛生職業學院,組建新的甘肅衛生職業學院,按照省政府、省教育廳和蘭州新區職教園區管理委員會關于“出城入園、整合辦學”的部署要求,2017年8月學校三校融合順利入駐新校區,學校的辦學規模驟然擴大,學生人數由原來的6 000余人擴大到11 000余人,學校占地面積也由原來不足200畝擴大到1 185.15畝,學校共有綜合教學樓、行政樓、實訓樓、學生公寓樓、食堂、后勤樓等38棟建筑,總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三校教職員工的驟然合并也給教學和各項管理工作帶來許多問題和困難,為適應學校的建設發展需要,考慮實施校院二級管理體制。
為適應學校規模擴大后建設、融合、發展的新形勢,進一步完善學校管理體制,逐步建立適應現代高等教育發展需要的管理體制,圍繞學?!疤岣呷瞬排囵B質量,提高專業建設總體水平,提高學院綜合實力”工作主線,有效落實“轉觀念,調結構,建制度,聚文化”建設方針,學校積極開展了二級學院管理體制改革工作,于2018年6月成立了甘肅衛生職業學院二級學院管理體制改革工作小組,由分管校領導任組長,組織調研制定《甘肅衛生職業學院二級學院設置方案(試行)》(以下簡稱《設置方案》)工作,經工作小組4個多月對省內外40余所高校管理體制的調研分析,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完成了《設置方案》的擬定工作,并經學校會議通過,于2018年11月正式印發實施?!对O置方案》根據學科專業群建設需求,將學校原有的校、系兩級管理模式的7系4部設置為6個二級學院,二級學院下設系(部),相關專業歸口各系管理(見圖1)?!对O置方案》還制定了二級學院工作職責,明確二級學院是學校實行校院兩級管理的基層單位,全面負責本學院的黨建、教學、學生、行政等工作,并根據《設置方案》精神,任命了各二級學院領導干部,安排了行政工作人員,并對其進行了職責分工(見圖2)。至此,學校由原校、系兩級管理體制進入校、院、系三級管理,以院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

圖1 甘肅衛生職業學院二級學院機構設置

圖2 甘肅衛生職業學院二級學院職責分工
學校印發《設置方案》并召開實施動員大會后,各二級學院立即按照《設置方案》和動員會精神開展各項工作,經過近一年的實踐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表明實施二級學院管理可以使管理重心下移,有利于學校的建設發展。
2.2.1 加強資源整合,加快“三?!鄙疃热诤?二級學院管理體制的建立,使原來3個學校的教學資源、人力資源、管理資源等得到了有機整合,推動了學院在黨建、專業、課程、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務實有效的交流和共同提高,加快了三校深度融合的步伐,為提高學校內涵建設、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2.2 加強了基層黨的建設,不斷完善組織機構 學院成立以后,為便于開展工作,順利對接學校有關部門的各項黨建和教學、學生等工作,在校黨委和學校各職能部門的協調下,各學院(以醫學技術學院為例)積極加強學院黨組織建設,建立健全了學院黨總支和教師黨支部,并在上級黨組織領導下積極開展了各項黨建活動。同時,學院根據工作開展的實際情況,經過學院黨政聯席會議通過,設置了5個職能工作辦公室,分別是黨政工作辦公室、思想政治工作辦公室、教務科研工作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和實習就業工作辦公室,并聘任學院辦公室5位干事為各工作辦公室負責人,聘任3個系9位教師為各職能辦公室干事兼各系相關業務工作秘書(見圖3)。學院分團委、學生會、學生教學信息工作部也相繼成立。同時,健全制定了各職能辦公室、學團組織和工作人員的工作職責。組織機構的健全,理順了工作程序,明確了工作職責,提高了工作效率。

圖3 醫學技術學院職能辦公室設置
2.2.3 積極加強制度建設,規范各項管理工作 學院成立以后,學校黨建、行政等相關職能部門的許多工作逐步移交至二級學院,但如何順利接受并圓滿完成這些工作,充分發揮二級學院的主體管理職能,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和挑戰。因學校還未建立二級學院管理的總體制度和辦法,只有在實踐中探索建立適應于學院建設發展的制度。對此,醫學技術學院面對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和制度空白,在認真學習和遵循國家關于高校管理的相關制度和學校各項管理制度的前提下,積極學習各高校的管理經驗,在工作開展過程中,結合學院實際,務實創新地不斷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近一年來,先后制定了《醫學技術學院黨政聯席會議工作細則》《醫學技術學院院領導值班工作制度》《醫學技術學院師德師風建設實施方案》《醫學技術學院教師教學工作規范》《醫學技術學院教學質量監控實施辦法》《醫學技術學院實驗實訓教學管理辦法》《醫學技術學院教學督導工作細則》《醫學技術學院青年教師培養計劃(2019—2022年)》《醫學技術學院教師赴行業崗位實踐學習管理辦法》《醫學技術學院教學實習班級班主任工作考核細則(試行)》《醫學技術學院教師業務檔案管理辦法》《醫學技術學院學生教學信息員工作細則》等近二十部有關黨建、教學和學生管理等方面的制度,為順利開展相關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2.2.4 充分發揮二級學院的主體管理功能,增強了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實效性 二級學院的成立,使學院有了更多的管理主動性,特別是對開展教學、學生等中心工作有了更多的自主權和積極性,提高了工作實效。以醫學技術學院為例,學院確定了“讓管理嚴起來,讓教學實起來,讓學生忙起來,讓辦學活起來,讓師資強起來”的工作思路,以“讓質量提起來”為抓手,開展了特色化的教學、科研、學生等工作,逐步實現建設優質學院的目標。如:(1)學院開展院領導值班制度、班主任值班制度、學生教學信息員課堂教學及時反饋制度,積極落實常規教案檢查、教學反饋會議等教學質量保障制度,將“讓管理嚴起來”落到實處。(2)學院舉辦“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班”,對學院全體青年教師開展入職和教學能力培訓,取得了良好效果。學院舉辦了師德師風建設、優秀教案評選、教師教學能力比賽、教師說課比賽、青年教師“亮相課”等教學競賽活動,調動了教師投入教學活動的積極性,積極推進建設“金課、金師、金?!钡墓ぷ?,“讓教學實起來”的工作氛圍濃厚。(3)學院舉辦2019屆畢業生雙選會、2020屆學生實習動員教育系列活動、“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迎“七一”文藝匯演、歡迎2019級新生暨入學教育動員大會、“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歡迎2019級新同學”文藝晚會、學生專業技能競賽、“不忘初心、勤奮學習、誠信應考、爭創佳績”誠信教育活動等以學生為主體的各類教育和文化活動,既“讓學生忙起來”,也鍛煉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4)學院加強與蘭州大學第一醫院、甘肅省人民醫院、口腔專業有關企業等行業單位的交流合作,加入了3個校企合作聯盟,邀請行業專家進校園開展學術交流,共組織6次學術交流報告會,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工作。(5)學院在學校人事處等部門的安排和指導下,圓滿組織了招聘12名人事代理制教師和實驗員的面試工作,并經學校審批完成了招聘工作,“讓師資強起來”,緩解了教師隊伍不足的情況等。這些工作在二級學院成立之前,多是由學校相關職能部門統一組織開展的,各類活動參與人數少而審批程序多,達不到預期效果,而由各學院組織開展,工作重心下移,有了更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了工作效果,“讓質量提起來”。
2.2.5 突出了學院的主體管理功能,弱化了學系的行政管理職能,提高了管理效能 根據學?!对O置方案》,實行的是校、院、系三級管理體制,但隨著學院的設置和各系根據學科群和資源的整合以及學院各職能辦公室工作職責的有效落實和工作效能提高,大大減少了各系的行政管理職能,轉變為以開展教研和學術活動為主的業務職能,加強了學科建設,有利于各系的專業、課程和師資隊伍建設。
二級學院管理體制實施以來,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暴露出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困難,影響著二級學院管理體制的有效落實和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2.3.1 學校對設置二級學院管理體制的認識不清,建立倉促由于原有校系兩級管理體制存在的不完善,學院制改革作為一種新的改革思路,使大家對二級學院制管理寄予很高的期望。但是,學校對于院校二級管理在認識不清、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盲目效仿、倉促建立,使學院成為原有校系兩級管理基礎上無端增加的一個管理層次,不僅沒有起到實際的管理作用,反而凸顯了機構臃腫的弊端。高期望低現實的管理方式,導致在實施過程中出現混亂和困難。
2.3.2 缺少二級學院管理體制的校院相關制度建設,校院兩級權責不清 學校雖然印發并實施了《設置方案》,但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學校許多管理人員及師生對實施二級學院管理的重要意義、學校辦學管理主體下移的內涵要求和應達到的實效缺乏統一明晰的認識,不清楚為什么實施學院制和如何實施學院制,認為就是簡單的系轉院的整合或名稱的改變,沒有把真正辦學實體的管理權落到學院。學校也沒有建立校院兩級如何管理、如何劃分權責的制度,各部門仍在原體制建立的制度指導下開展工作,導致校院兩級權責不清、工作扯皮推諉現象時有發生,降低了管理和工作效能。
2.3.3 賦予二級學院應有的辦學主體權責不夠,影響學院管理主體作用的發揮 學校盡管實施了二級學院管理體制,但是實質上仍然處于學校權力過于集中的現狀,學院主體性地位沒有樹立起來,表現為“事權下移,財權、人權和重大事權仍然集中在校級職能部門”的狀態。學院發展規劃、學科建設、專業設置、經費管理、教師聘用和考核管理等方面學院基本沒有自主權、決策權,學院只是一個接受學校職能部門任務的執行單位,學校與學院權力職責不匹配,呈現各項權力“校重院輕”的狀況,使學院改革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受到了極大制約,影響了主動謀求發展的積極性和辦學活力。
2.3.4 經費管理權不足,學院開展工作缺少經費保障 學院成立后,尚未制定適應二級學院管理體制的經費管理和經費預算劃撥辦法等,學院無經費使用的自主權和管理權,對開展日常的辦公宣傳、教學科研、學科和專業建設、校企合作、學生的團學活動、師資隊伍培養建設等專項活動缺乏經費支持,對正常開展的工作沒有經費保障,影響了工作的順利開展,降低了學院自主開展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3.5 改革力度不夠,學校原有管理模式影響新體制的實施建立一個新體制并有成效地開展工作,應該對影響新體制實施的原有體制機制進行有效改革,如果改革力度不夠,將對新體制的實施帶來負面影響。表現為原管理層和管理人員已有的固化意識對新體制實施的權力分化有排斥作用,如原校級職能部門組織的一些教學或學生活動,現已由二級學院主動組織開展,但學校應給予的相關授權、經費支持、表彰獎勵等卻沒有給予,對二級學院開展各項活動不信任。另外,部分教職工對新體制建立有抵觸心理,即對原先工作體制形成的穩定安逸的習慣,使他們對于“改變”產生抵觸情緒和迎接改變的惰性心理,只有加大改革力度,改變不適應新體制實施的原有體制機制,才能使各項工作得到有效落實和開展。
當前,雖然很多大學已實行二級學院管理體制,但在高職學院,二級學院管理體制的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學校所在的區域不同、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其特點也不相同。因此,在實行二級學院管理體制的過程中,不能千篇一律地照搬照抄某一模式,要分析和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因地因校制宜,來規劃適合于自己校情的體制和工作機制。
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和現代大學制度的不斷完善,學校辦學自主權限的不斷擴大,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越來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視?!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完善高校內部治理結構”。在此形勢下,推進校院管理體制改革作為制度改革的突破口,最終實現“院系辦大學”的現代大學模式成為許多高校的普遍選擇[2]。如何更好使二級學院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應是深化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課題。校院各級管理人員及全校師生應提高認識,二級學院管理也稱學院制管理,學院制是指大學以學院為管理中心,學院具有實體性、主體性、自主性特性的大學內部組織結構形式和管理模式,即在學院設置中體現實體性,在學校事務運行中體現主體性,在學院內部管理中體現自主性。明確學院制的管理就是以二級學院為實體和管理重心,突出二級學院的辦學特色,完成專業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任務[3]。明確和協調好校院關系是實施學院制管理的重要基礎。
3.1.1 學校是決策中心 在二級學院管理模式下,學校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工作原則,充分信任學院,大膽將某些職能權力下放,主要職責是開展對學校事務的統籌規劃、組織協調、調查監督、評估審核等宏觀管理工作。
3.1.2 學院是管理中心 在二級學院管理模式下,二級學院代替學校行使某些職能。學院圍繞學校的辦學目標和中心工作,完成學校賦予的人才培養、教學科研、服務社會等職責,成為學校的管理中心。
3.1.3 系(部)是質量中心 二級學院的系(部)是以專業學科和職能為基礎進行設置的,承擔著專業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具體任務,因此是完成學院中心工作的質量中心。
3.1.4 學校督導室是監督反饋中心 學校的督導室應對二級學院執行學校(決策中心)的各項決策、決定、實施方案和學校上級部門的政策法規的過程和結果進行督查指導,監督其各項決策、決定、實施方案的有效和正確執行,并為學校收集執行情況和結果的反饋信息,為學校正確決策提供依據。同時,也是健全校院兩級權力運行、制約與監督機制的必需。
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加強整體性、系統性、協調性的制度設計。二級學院的制度化、法治化管理,是現代大學科學管理的重要特征,也是高校提高治理能力的首要任務??茖W的治理應以完善頂層設計和加強制度建設為重點,在完善和健全以學校章程和核心管理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完善二級學院管理的校、院兩級系列配套制度和工作機制。這樣,就可以從制度上規范各個管理主體的行為,確保學校在科學的決策環境下推動以學院為中心的管理機制的順利運行。
學校實行二級學院管理模式,其目的就是下放權力,調動基層組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種權力的下放,應堅持責權對稱原則,應該根據學院特點和承擔的具體職能,科學合理賦予二級學院相應自主管理權、人財物等資源的管理支配權,做到責權利的一致和對稱,形成學校內部各管理主體和層級責權利相協調、相統一、相匹配的管理體制,以充分調動和發揮學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學院改革創新取得實效,使工作開展不會流于形式[4]。
二級學院承擔著學校的中心工作,是否能順利完成,學院領導層和各二級職能辦公室發揮著重要的領導和執行作用。應加強學院領導班子的建設,通過科學規范的程序,聘任熟悉職業教育、善于創新改革、能吃苦奉獻的干部擔任學院領導。完善二級學院各職能辦公室的人員配置和相應待遇,完善職責和考核機制,調動工作人員積極性,發揮團隊力量,提高工作效能。
推行校、院兩級管理,辦學資源配置的方式應從“學校化”向“學院化”轉變,使辦學資源配置的方式有利于各學院建設發展和辦學實力的提高。學校在將相當一部分事務性工作下放給學院的同時,也應加大對學院的投入,優化資源配置方式,發揮資源配置的積極導向作用,使學院成為支配辦學資源的主人,把學院開拓資源、合理配置資源(追求效用)、充分利用資源(追求效益)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助推學校事業的快速發展。
為提高高校的內部治理能力,體現現代大學的管理理念,學校對二級學院的管理應實現從過程管理向目標管理的轉變,改變原有的管理方式(由具體管理轉為監控管理)和管理手段(由直接管理轉為間接管理)[5]。目標管理采取二級管理:一是學校對學院實施目標管理,即學院提出每學年度的建設發展目標,經學校組織的有關專家委員會加以論證確立,學年度結束后,學??荚u學院的工作,以其是否實現或超額完成建設發展目標為標準。二是學院內部管理也應以目標管理為主。同時,對目標管理要建立行之有效、科學合理的評價考核機制,制訂和實行“學院工作獎懲辦法”,建立學校對學院工作的獎懲機制,這是實施目標管理能否順利落實的關鍵。
實行校、院二級管理,要積極改革經費管理制度,充分激活二級學院辦學活力和發展動力。在國家相關財政政策和經費管理制度允許的情況下,學習先進學校成功經費管理經驗,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按“任務明確、總額撥款、統籌使用、提高效益”的要求,制定適合本校的二級學院經費預算、劃撥和使用管理辦法。在學校已經劃撥給學院的經費使用上,要讓學院成為管理主體,擴大學院預算編制和調整權限,能夠“當家理財”和“當家做主”,讓深化經費管理制度改革成為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成功的重要手段,激活辦學活力,從“讓我謀發展”轉變為“我要謀發展”。
盡管校院兩級管理體制實行和改革工作在各高校已經普遍開展,但在高職學院實行的并不多,且多處于探索階段,成功的經驗不多,這項工作涉及一個學校深化改革的方方面面,頭緒多、任務重,必須全校統一思想,凝心聚力,抓住主要矛盾、找準突破口,逐一攻破難點,才能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