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香娟,劉玉博
(南陽醫學高等??茖W校,河南 南陽 473000)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及人們對健康需求的不斷提高,社會對護理人才的需求不是高分而是高能,特別是護理臨床思維及評判性思維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一環。實訓教學是護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專業情感、實踐技能、崗位素質、能力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1]。我們在護理技能實訓教學中,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培養護理臨床思維及評判性思維能力為目標,科學、合理地設計和運用了反思教學模式,并對實際效果進行評價?,F就反思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選擇南陽醫學高等??茖W校2016級全日制護理??苾蓚€班學生,共計139人,其中女生133人,男生6人,均為高考統一錄取,學制3年。入學后,根據入學成績,在相同分數段隨機分配為兩個教學班。采用拋幣法將1班70名學生設為實驗組,2班69名學生設為對照組。兩組在教學計劃、使用教材、授課教師、授課學時數等方面均相同,兩組學生的年齡、性別分布、入校成績、前期課程學習成績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實驗組應用反思教學模式 即“情景案例—操作前反思—操作練習—操作后反思”教學模式。其情景案例、操作前反思、操作后反思均設計在《護理實訓報告》中。(1)情景案例。每一項實訓操作都由臨床情景案例引領,情景案例的內容包括患者的病史、身體評估、實驗室及其他檢查等臨床資料,根據操作目的、年齡、職業、病情等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情景。(2)操作前反思。教師組織學生以實訓小組為單位,討論分析情景案例資料,解釋患者疾病的發生、發展,并找出存在的護理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小組討論后,每個學生以護理程序為框架制訂出護理計劃。(3)操作練習。按所制訂的護理計劃進行護理技術操作演練。非侵入性操作由學生角色扮演完成,侵入性操作在模型上完成。演練過程中,帶教教師隨時給予學生指導和啟發。(4)操作后反思。對實訓內容進行“我的護理效果“”我的思考”“我的建議”反思。
1.2.2 對照組應用傳統實訓教學模式 即“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練習—教師總結”教學模式。
1.2.3 效果評價(1)護理臨床思維能力評價??忌鷱呐R床案例中隨機抽出考核項目,依據所抽案例情景完成相關護理任務。評價內容包括護理診斷能力(15分)、制訂護理計劃(20分)、技術操作(50分)、溝通交流(15分),共計100分。臨床案例及評分標準依據本校自編教材《護理、助產技能訓練與評價》[2]。(2)評判性思維能力評價。評價工具采用香港理工大學彭美慈等[3]修訂的中文版評判性思維能力測量表(CTDI-CV),該量表共有尋找真相、開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統化能力、自信心、求知欲、認知成熟度7個維度。評價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在護理技術課程實訓前和結束后,由教師解釋調查目的,然后學生按照要求匿名填寫問卷并當場收回問卷。
1.2.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護理臨床思維能力各項評分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 1。
表1 兩組護理臨床思維能力評價比較(±s,分)

表1 兩組護理臨床思維能力評價比較(±s,分)
組別 總分89.79±7.52 85.88±6.64 3.250 0.001 n實驗組對照組70 69 t P護理診斷能力13.82±2.68 12.65±2.09 2.875 0.005制訂護理計劃17.02±2.88 15.46±3.02 3.120 0.005技術操作45.22±3.82 42.78±4.57 3.413 0.000溝通交流12.02±2.12 10.96±2.16 2.920 0.005
實驗組評判性思維能力總分及各維度分數均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 2。
表2 兩組評判性思維能力評價比較(±s,分)

表2 兩組評判性思維能力評價比較(±s,分)
維度 實驗組 對照組t P尋找真相開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統化能力自信心求知欲認知成熟度總分41.13±4.58 42.36±4.67 43.63±5.51 41.58±4.54 43.89±5.31 44.13±5.58 42.83±4.64 296.02±25.64 38.76±4.13 40.23±4.05 40.79±4.78 39.23±4.82 40.73±5.54 41.32±5.12 40.46±4.79 279.96±24.76 3.203 2.878 3.264 2.975 3.435 3.089 2.963 3.757 0.001 0.005 0.001 0.005 0.000 0.005 0.005 0.000
護理臨床思維即在護理過程中依據護理程序獲得患者的臨床資料,如病史、身體評估、實驗室及其他檢查等,并結合護理人員自身的專業知識,采用一定思維方法來進行綜合分析,最終給出護理診斷、制定護理目標、實施護理措施及進行效果評價的一系列過程[4]。護理臨床思維能力是按照護理程序開展整體護理的必要前提與基礎,也是護士需具備的核心能力之一[5-6]。良好的護理臨床思維能力主要與3個因素密切相關,即系統的理論知識、科學的思維方法和不斷的實踐鍛煉,三者互為基礎、相輔相成,缺一不可[7]。在“情景案例—操作前反思—操作練習—操作后反思”教學模式中,情景案例即患者病史、身體評估、實驗室及其他檢查的臨床資料,操作前反思環節是組織學生討論分析情景案例資料,依據案例資料解釋患者疾病的發生、發展,并確定護理診斷,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小組討論后,每個學生以護理程序為框架制訂護理計劃。操作練習環節是按所制訂的護理計劃進行演練,操作后反思環節是對護理效果的評價。反思教學模式使學生反復實踐護理評估、護理診斷、護理計劃、護理實施和評價,有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整體護理思維,從而提高護理臨床思維能力。表1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的護理臨床思維能力各項評分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P<0.01)。
護理專業學生要想適應現代臨床護理工作,就必須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和評判性思維能力。而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應從護理教學時期抓起。實訓教學作為護理教學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紐帶,也是培養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早期階段[8]。反思教學模式將現行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常用培養方法如反思日記法、小組討論法、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BI)[9-10]有機組合。由于提前布置了情景案例,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激發了求知欲和尋找真相的能力。面對情景案例,學生基于分析、綜合、判斷、評判性等認知思維,將所學知識與問題情景建立起聯系,通過思考、探究、假設、檢驗、表達、交流、討論與操作等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認知思維、解決問題和溝通交流能力均得到了提升。學生經歷知識運用、解決問題過程之后,其所獲得的學習經驗或達到的學習結果進而體現為評判性、創造性思維及合作與交往技能等,從而提高了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與交往能力。表2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各維度評分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P<0.01)。
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師授課以示范教學為主,學生機械地生搬硬套,被動接受。反思教學模式中,教師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最終能夠學會知識及技能,獨立完成一項護理操作,獲得成功的喜悅。而且在反思活動中,學生的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及學習能力均得到發展,從而主動進入深層次學習并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