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文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湖南 長沙,410000)
癌癥是對現代人類健康威脅最大的疾病之一,一直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對于女性來說,乳腺癌、宮頸癌是非常常見的的惡性腫瘤疾病。乳腺癌的患者中巨大部分都是女性患者,患者會表現出包括皮膚水腫、乳房腫塊、乳頭凹陷等等,對女性的生活和健康造成非常嚴重的威脅,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還會危及患者的生命[1]。當前,臨床上治療乳腺癌最有效的方法為手術療法,具體可以選擇的術式有所不同。對于女性來說,乳房不僅僅是一個功能器官,也是對外觀乃至心理影響極大的身體部分,所以絕大多數乳腺癌患者接受手術,都希望能夠最大程度的對乳房予以保留[2]。為此,我們可以在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術與改良根治術之間做出選擇。為了研究兩種手術術式的效果,我院展開此次臨床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2例絕經前乳腺癌患者為對象展開此次臨床研究;以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全部患者分成各41例的參考組和研究組。兩種患者的一般資料如下表1中內容所示,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表1 一般資料對比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I期或II期的早期乳腺癌患者;②對側乳房下垂不超過I度或者無明顯下垂。③患者及家屬知情并同意;④經醫院倫理學委員會審批通過。排除標準:①近3個月發生重大生活變故的患者,如事業、家庭、家屬死亡等;②淋巴結轉移的患者;③腫瘤出現在乳頭或乳暈的患者;④合并其他部位腫瘤的患者;⑤肝、心、脾、腎等重要臟器功能嚴重不全的患者。
1.3 方法 參考組患者接受改良根治術治療,具體步驟如下:患者取平臥位,常規消毒手術部位并予以麻醉,在腫瘤邊緣3cm左右行縱梭形或橫向切口,分離胸大肌筋膜和乳腺,清掃淋巴結(腋間、胸小肌、胸大肌)。術后4-5周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實施放化療;若患者雌激素受體陽性,在完成化療后需開展內分泌治療。研究組患者接受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術予以治療,具體步驟如下:患者取平臥位,常規消毒手術部位并予以麻醉,以病灶位置為依據對切口類型進行選擇,腫瘤位于乳房上方,取弧形切口且平行于乳暈;腫瘤位于乳房下方,取放射狀切口,以乳頭作為切口中心。腫瘤位于外上象限,作1個斜切口(5-6cm);其他部位腫瘤,作2個斜切口(5-6cm),與腋褶線平行,清掃腋窩淋巴。在術后4~5周以患者實際病情為依據,實施放化療;若患者雌激素受體陽性,在完成化療后需開展內分泌治療。
1.4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患者接受不同手術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療效標準如下:通過手術治療,患者雙側乳房對稱,外觀較好,患側乳房皮膚光滑,兩側乳頭直徑距離≤2cm,影像學實施檢查結果顯示已無病灶為顯效;患者雙側乳房對稱,外觀一般,患側乳房皮膚較為光滑,兩側乳頭直徑距離≤4cm,影像學實施檢查結果顯示仍存在微小病灶為有效;患者乳房明顯不對稱,外觀較差,患側乳房皮膚光滑度較差,兩側乳頭直徑距離>4cm以上,影像學檢查結顯示仍有病灶殘留或出現新病灶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主要包括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時間。(3)對比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生活質量,以QLQ-BR23生存質量量表展開評估,包括軀體功能和生理功能兩個維度,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4)對患者實施術后為其2年的隨訪,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的復發率和遠期轉移率。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0.0對研究中兩組患者的相關指標展開統計分析,計量數據運用t檢驗,計數數據運用χ2檢驗,以P<0.05作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判斷標準。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
如下表2中數據顯示,接受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術治療的研究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7.6%顯著高于接受改良根治術治療的研究組患者的8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2.2 兩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 如下表3中數據所示,接受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術治療的研究組患者的手術用時(56.3±6.5)min,術中出血量(76.2±9.4)ml,引流量(259.5±36.3)ml,住院時間(11.1±2.4)d,均顯著小于參考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對比
2.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生活質量 如下表4中數據所示,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軀體功能與生理功能兩個維度QLQ-BR23評分均沒有顯著改善,P>0.05;研究組的評分分別為(87.9±4.9)、(84.1±3.2),均顯著高于參考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4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生活質量QLQ-BR23評分對比
2.4 兩組患者的遠期效果 如下表5中數據所示,兩組患者在手術完成后半年、2年的不同時間點,患者出現腫瘤復發與遠處轉移的比例沒有顯著差異,P<0.05。

表5 兩組患者的遠期效果對比
統計數據表明,我國近年來的乳腺癌患者的數量有不斷增加的趨勢,因此對于乳腺癌的治療應當引起臨床上的廣泛關注。研究證實,乳腺癌的發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雌激素受體敏感性過高,患者在生活中的情緒和心理狀態,患者的生活方式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對乳腺癌的發病率有影響[3]。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也讓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提升,所以近年來乳腺癌的早期檢出率逐漸升高,絕經前乳腺癌患者數量增加[4]。
改良根治術與保乳手術,是臨床上治療乳腺癌應用較為廣泛的兩種術式,相對來說,前者盡管能夠對腫瘤組織實施有效切除,但是會留下較為明顯的疤痕,且術后也有較大可能出現各種并發癥,而因為乳房被切除或者明顯疤痕帶來的患者的心理影響是難以避免的。對于絕經前的年輕女性來說,因為年齡相對較輕,所以對美的要求更加強烈,最大程度的保留患者乳房更符合患者的心理需求。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術不需要將乳房全部切除,手術切口小,所以術中出血量明顯減少,清掃淋巴結時在腋下作隱形切口,所以術后不會遺留明顯瘢痕,患者形體不會受到影響,術后生活質量能夠得到更迅速恢復。
在本次研究中,接受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術治療的研究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7.6%顯著高于接受改良根治術治療的研究組患者的8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手術用時(56.3±6.5)min,術中出血量(76.2±9.4)ml,引流量(259.5±36.3)ml,住院時間(11.1±2.4)d,均顯著小于參考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軀體功能與生理功能兩個維度QLQ-BR23評分均沒有顯著改善,P>0.05;研究組的評分分別為(87.9±4.9)、(84.1±3.2),均顯著高于參考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手術完成后半年、2年的不同時間點,患者出現腫瘤復發與遠處轉移的比例沒有顯著差異,P<0.05。這充分表明了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術在療效和安全性方面也非常值得信賴。
綜上所述,對于絕經前乳腺癌患者的治療,采用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術不但具有較為顯著的臨床療效和遠期效果,而且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使患者康復,對于保障患者生活質量有較好的效果,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