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付流
(云南省交通中心醫院,云南 昆明,65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具有氣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氣管炎和(或)肺氣腫,可進一步發展成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見慢性疾病。慢阻肺與有害氣體及有害顆粒的異常炎癥反應有關,致殘率和病死率很高,老年患者為高發人群。慢阻肺的臨床癥狀為:慢性咳嗽、咳痰、氣短、呼吸困難、喘息、胸悶等,無傳染性,病因十分復雜。肺結核可侵及許多臟器,導致老年患者抵抗力明顯降低,伴有低熱、盜汗、消瘦等癥狀反應。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結核的干預治療,必須應用針對性強、安全性高、有效的治療方法,鑒于此,本文具體分析了不同治療方式用于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結核患者臨床治療中的效果,總結報告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100例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結核患者隨機分組后,對照組包括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的年齡區間為50-79歲,平均(61.54±1.02)歲;實驗組則有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的年齡區間為55-83歲,平均(67.29±1.88)歲。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化的治療方案,選擇應用常規治療方法,并密切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1]。實驗組有效聯合抗結核治療,具體為:首先對患者進行X光胸片的檢查,發現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氣腫表現,且在肺紋理粗亂的基礎上出現斑片狀、斑點狀、云絮狀密度增高影,以及纖維條索影、空洞形成等。選擇采用HRE(V)抗結核方案(H為異煙肼0.3g/天,R為利福平0.45g/天,E為乙胺丁醇0.75g/天,V為左氧氟沙星0.5g/天)不能耐受者,建議采用個體化的抗結核治療方案,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滿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訴求,另外加強飲食管理、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和延續性指導[2]。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診療服務滿意度和不良反應發生率的統計分析,在此基礎上,應用SPSS 22.0專業軟件處理相關數據,計量資料實施卡方檢驗,并以p<0.05表示組間結果差異性的統計學意義。
2.1 老年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進行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情況的調查分析后,比較患者們的臨床治療有效率,可見表1:

表1:老年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2.2 老年患者診療服務的滿意度 以問卷調查的方式統計分析兩組患者診療服務的滿意度,可見表2:

表2:老年患者診療服務的滿意度
2.3 老年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結核臨床治療過程中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的統計分析,可見表3:

表3:老年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為避免誤診、漏診對于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結核患者產生的影響,凡有陳舊性肺結核病史及咳嗽、咳痰超過2周以上,伴有發熱、盜汗、乏力、胸痛、痰血、胸片檢查異常及抗炎治療后病灶不吸收或吸收不明顯者,應警惕肺結核的復燃或再感染,行相關痰抗酸桿菌涂片,PPD、結核抗體檢查,抗感染治療后復查胸片或胸部CT,對于不典型病例,可進一步行纖支鏡檢查,查纖支鏡灌洗液抗酸桿菌涂片、PCR等檢查,及肺組織穿刺活檢提高臨床診斷率[3]。對于條件不允許又高度疑似肺結核患者,特別對長期發熱,抗生素治療無效的肺部感染患者,可考慮診斷性抗癆治療,如病情改善,可考慮診斷結核。
綜上所述,臨床上對于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結核,實施有效治療時,需要在為患者進行抗感染治療的基礎上,選擇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干預,可有效提高老年患者臨床治療的效果,對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也具有較為典型的價值,值得推廣應用。常規治療聯合抗結核治療方案的應用價值頗高,引起醫務人員、患者家屬的高度重視后,深入研究全新的診療思路,繼續探索多樣化的診療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現代醫療衛生事業的長遠規劃進程隨之加快,可持續發展前景一片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