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誼
(寧南縣人民醫院,四川 寧南,615400)
最近幾天小王突然覺得自身膝蓋部位疼痛難忍,到醫院接受檢查以后,醫生說他膝蓋部位出現了骨質增生現象。那么膝蓋骨質增生究竟是怎么回事?怎樣展開骨質增生治療才合理呢?很多人對這方面內容都并不了解。鑒于這種情況,本文首先詳細向大家科普一下膝蓋骨質增生的原因,然后提出了幾點骨質增生治療措施。
膝蓋骨質增生學名為膝關節骨質增生,多發于中老年群體,并且女性發病率更高。膝蓋骨質增生具體表現為病人單側或者雙側膝關節出現疼痛、腫脹等不適感。最初表現為病人長期行走或者上下樓梯的時候有疼痛感覺,然而休息或者臥床以后就會好轉。同時,起病緩慢的病人最初膝關節疼痛并不明顯,而且存在可持續性隱痛,在氣溫下降的時候疼痛會變得更為嚴重,和氣候變化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病人在晨起開始活動以后,久坐起立行走、劇烈運動或者長期行走的時候膝關節都會呈現僵硬狀態且疼痛難忍,稍微活動以后會有一定程度的好轉。上下樓也比較困難,特別是下樓的時候更是會出現膝關節發軟的情況,十分容易摔倒。蹲起時有僵硬疼痛的感覺,關節脹痛、酸痛,跛行,并發風濕病患者甚至會出現關節畸形、紅腫和功能受限等表現,伸屈活動會發出彈響聲。還有少部分病人存在關節積液,局部部位會出現明顯的壓縮、腫脹現象。

經過臨床總結發現,引發膝蓋骨質增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
其一為骨折后骨質增生。人們膝蓋部位在發生骨折甚至碎裂修復以后,傷處周邊位置的骨細胞會持續增生并形成骨痂,進而引發膝蓋骨質增生。
其二為膝蓋周圍軟組織損傷。膝蓋周圍軟組織損傷會引發骨化與鈣化,使骨膜受到影響,導致骨膜生骨。這種膝蓋骨質增生本質上屬于病理性疾病,也會導致一定癥狀出現。
再次,年齡因素。隨著年齡增長,人們的膝關節部位諸骨因為長年磨損,周邊韌帶會變得越加松弛,導致關節不穩定,最終造成病變對應部位出現骨質增生。
客觀而言,骨質增生康復和飲食間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所以,在進行骨質增生治療過程中,必須要提升對飲食調理的重視。同時,患骨質增生的病人在治療過程中,應該保證飲食均衡,多吃一些抗氧化效果較好的事物,從而有效避免自由基受損,緩解發炎反應,促進骨膠質形成。目前公認抗氧化效果優秀的食物主要有馬鈴薯、包心菜、番茄、草莓、香蕉、鳳梨、橘子、葡萄、甜瓜、木瓜以及芒果等幾種。
另外,臨床實踐發現,缺鈣也是引發骨質增生的主要原因。因此,骨質增生病人還應該積極補鈣,多喝牛奶,并多吃魚類、蛋類、蝦皮、豆制品、乳制品以及豬骨頭等鈣含量較多的食物,并且綠葉蔬菜也可以起到補鈣效果。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應該多曬太陽,以此來促進鈣吸收。
除此之外,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腎精足,則骨骼生化有源”,即在髓的充分滋養下,骨骼會變得堅固有力。所以,在采用飲食療法治療骨質增生的時候,病人可以多食用黑豆、泥鰍、淡菜、動物腎臟、海蝦、牡蠣、黑芝麻以及胡桃等具有良好補腎作用的食物,以此來起到健骨的效果。
在所有骨質增生病人心中,都有一項自身極為關注的問題,即患骨質增生以后是否可以繼續運動。實際上骨質增生病人同樣需要運動,并且要保證運動適量。在現實生活當中,很多經常參與運動以及勞動的骨質增生病人都沒有明顯的癥狀表現,這主要是他們的骨骼因為鍛煉變得更為粗壯。而缺乏運動的人,其肌肉血液可能發生供血不足的情況,并由于缺乏營養而萎縮,肌內彈性下滑,因此更為容易患骨質增生,并且疼痛劇烈難忍。
但是,骨質增生病人在體育鍛煉過程中必須注意如下幾點:首先,不能長期參與劇烈運動,這會造成其骨骼及周圍軟組織負荷過重與受力不均,導致病情加重。其次,在急性期病人應該適當臥床休息,以此來降低自身活動量,從而避免癥狀加重,為炎癥消散提供更大的便利。再次,病情恢復期間,應該防止自身受寒冷與潮濕等環境因素影響,從而避免炎癥出現。
總而言之,在現代社會,骨質增生現象正在不斷出現,而且呈現出了年輕化的趨勢,會影響到人們的日常工作與生活,使人們蒙受難以忍受的痛苦。實際上在患骨質增生以后,病人同樣需要按照自身實際情況選擇臥床休息或者展開適量運動,通過飲食調理來增強自身的身體素質,這樣才可以更快地擺脫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