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娟
心電圖是現代醫學檢查的一種重要手段,由于檢查方式具有方便操作、無創傷等優點,在體檢、疾病診斷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心電圖T 波(左、右心室復極)改變是心電圖最常見的異常之一,造成這種異常的可能因素包括電解質紊亂、冠脈供血不足等[1]。醫學研究指出,心電圖T 波改變在許多疾病的診斷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2]。但是臨床診斷時不能單純依據T 波改變進行疾病診斷,還應考慮到受檢者的身心狀態、內分泌狀態等多種因素。當前臨床關于女性在生理周期時的心電圖T 波變化的研究較少,本研究圍繞女性在生理周期時的心電圖T 波變化與臨床意義進行探討,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 年1~12 月在本院行常規體檢檢出心電圖T 波改變的80 例健康育齡女性作為研究對象,年齡18~50 歲,平均年齡(38.5±7.0)歲;體質量40~80 kg,平均體質量(55.0±8.4)kg;身高155~175 cm,平均身高(164.5±5.0)cm;體質量指數(BMI)18.5~25.5 kg/m2,平均BMI(22.5±3.0)kg/m2;初潮年齡10~16 歲,平均初潮年齡(12.5±2.0)歲;月經周期25~36 d,平均月經周期(29.0±2.4)d;其中已婚已育者36 例、已婚未育者25 例、未婚者19 例。本次研究方案經由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標準 ①年齡≥18 周歲;②既往身體健康;③知情同意,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④依從性良好;⑤6 個月內未進行內分泌、激素治療。
1.3 排除標準 ①合并心腦血管疾病、臟器疾病、全身性疾病者;②合并疾病導致內分泌疾病者;③合并惡性腫瘤者;④合并嚴重感染者;⑤中途脫出者。
1.4 方法 在女性生理周期時實施心電圖檢查,具體時間段選擇月經期(月經5 d以內)、子宮內膜增生期(月經5~14 d)、排卵當日(月經14 d)、子宮內膜分泌期(月經14~28 d)。檢測儀器選擇12 導聯心電圖(日本光電EGG-9020P 型),設置紙速為25 mm/s,增益為10 mm/mV,觀察并記錄其T 波變化情況(T 波向著或背著V4、V5導聯及鄰近導聯出現低平、倒置等)。依據女性生理期對心電圖T 波改變特點進行總結分析。同時于空腹狀態下采集所有女性靜脈血液(避免影響檢測結果準確性),遵循無菌試驗流程和說明書要求采用羅氏試劑測量并記錄雌二醇水平。
1.5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并記錄女性生理周期心電圖T 波改變情況,總結生理周期心電圖T 波改變的特點并與雌二醇水平變化進行對比,分析女性生理周期心電圖T 波改變與雌二醇水平相關性。心電圖T波異常變化標準:出現T 波低平、倒置、雙向等現象。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 分析。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女性生理周期心電圖T 波變化情況 女性在月經期、子宮內膜增生期、子宮內膜分泌期出現心電圖T波低平、倒置改變。見圖1。排卵當日心電圖T 波變為直立。見圖2。

圖1 心電圖T 波改變(低平或倒置)

圖2 心電圖T 波正常(直立)
2.2 女性生理周期雌二醇水平變化情況 80 例女性雌二醇水平從高到低的時間點依次為子宮內膜增生期(439.30±128.21)pmol/L、子宮內膜分泌期(351.10±112.56)pmol/L、月經期(340.86±82.56)pmol/L、排卵當日(312.62±96.01)pmol/L;排卵當日雌二醇水平明顯低于子宮內膜增生期、子宮內膜分泌期、月經期,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7.074、2.326、1.995,P<0.05)。
2.3 女性生理周期心電圖T 波改變與雌二醇水平的相關性分析 80 例女性排卵當日心電圖T 波呈直立正常、雌二醇水平最低。經Pearson 相關性分析顯示,女性生理周期心電圖T 波改變與雌激素水平呈顯著正相關(r=0.710,P<0.05)。
隨著醫療科技的不斷發展,臨床檢測和診療的設備與技術得到了進一步改善。心電圖是臨床應用十分廣泛的一種無創檢查技術,具有操作簡單、結果準確等優勢。心電圖檢查在現代醫學中的作用不僅局限于患者疾病診斷,同時與患者預后的評估具有密切關系。利用心電圖檢查能夠對患者情況進行準確分析,故而在臨床診療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使用價值[3]。
心電圖T 波一般是指左右心室的復極,在進行心電圖檢查過程中觀察到的T 波改變屬于非常常見的心電圖異常現象,多見于心肌炎、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所以臨床常應用心電圖進行心臟疾病的判斷。如果受檢者存在冠脈堵塞、冠脈狹窄等引起的供血不足、電解質紊亂等,均有可能造成心電圖T 波改變。這一特征為心電圖檢查在心腦系統疾病臨床診斷工作中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有研究人員發現,個體的生理、心理、內分泌狀態的異常改變也會對心電圖的檢查結果產生影響。反之,如果受檢者心電圖檢查結果出現異常,可能意味著受檢者生理、心理、內分泌方面出現了相關變化。另有研究人員在分析心電圖情況時發現,心電圖T 波改變與女性生理周期之間具有一定的關系[4]。女性生理周期是一種特殊的生理變化狀態,由于女性個體和內分泌狀態的差異都會造成生理周期不同階段出現異常變化。故而本文將女性生理周期這一特殊時期作為研究主體,擬通過對納入80 例女性進行心電圖檢查,并探索分析女性生理周期的心電圖T 波變化及臨床意義。月經是女性最重要的生理周期,女性月經周期會出現心理性變化與一系列的子宮內膜增生、分泌、脫落相關的生理性變化。有報道指出月經周期內女性心電圖時常會出現一定的改變,如月經前心率變異程度降低、室性期前收縮下降,并且推測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為雌激素分泌上升[5]。從研究結果來看,女性在月經期、子宮內膜增生期、子宮內膜分泌期出現心電圖T 波低平、倒置改變,排卵當日心電圖T 波變為直立。80 例女性雌二醇水平從高到低的時間點依次為子宮內膜增生期(439.30±128.21)pmol/L、子宮內膜分泌期(351.10±112.56)pmol/L、月經期(340.86±82.56)pmol/L、排卵當日(312.62±96.01)pmol/L;排卵當日雌二醇水平明顯低于子宮內膜增生期、子宮內膜分泌期、月經期,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7.074、2.326、1.995,P<0.05)。反映出女性生理周期存在著心電圖T波改變,同時雌二醇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王樹巧等[6]報道了96 例健康育齡期女性在子宮內膜分泌期、增生期、月經期心電圖T 波呈低平或倒置異常,在排卵當日呈正常直立;排卵當日雌二醇水平低于其他3 個周期,認為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本研究結論與之相符。作者認為其可能的原因為:女性生理周期心電圖T 波改變的因素具有多樣性,女性在生理周期的不同階段中機體雌激素水平會出現變化,這種生理周期不同階段女性體內雌激素分泌水平的浮動現象會對女性機體產生微妙的影響,包括生理、心理、內分泌狀態等各方面,進一步表現出心電圖T 波改變[7,8]。因此臨床單純認為心電圖T 波變化預示著心血管疾病的結論并不全面,還應考慮到與女性的生理周期具有一定的關聯。研究進一步對女性生理周期心電圖T 波改變與雌激素水平變化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經Pearson 相關性分析顯示,女性生理周期心電圖T 波改變與雌激素水平呈顯著正相關(r=0.710,P<0.05)。可見女性心電圖T 波變化與生理周期耦合,在雌二醇最低的排卵當日,女性受檢者心電圖T 波正常,而在雌二醇水平較高的其他3 個階段,心電圖T 波表現出異常變化[9]。推測心電圖T 波改變可應用于臨床部分輔助檢查之中發揮輔助診斷的臨床意義。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方案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納入樣本數量有限、尚未對心電圖T 波變化特點進行詳盡分析,故而進一步的結論仍需臨床大樣本、多中心研究加以證實。
綜上所述,女性生理周期心電圖T 波存在一定的改變,同時雌二醇水平也出現變化,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能夠為臨床診療工作提供有效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