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科 李妙琴 操龍斌 馮杰娥 陳雨薇
新生兒ABO 溶血病是指母嬰ABO 血型不合而引起的新生兒溶血,多為母親為O 型血,嬰兒為A 型或B 型血[1,2]。ABO 溶血病臨床表現(xiàn)為黃疸、貧血,若新生兒在發(fā)生該疾病時未給予及時治療,患兒可能會發(fā)生高膽紅素血癥、心力衰竭、貧血癥等疾病,對患兒生長發(fā)育及生命健康產生嚴重威脅,因此早期診斷對患兒疾病控制有著重要作用。目前臨床常采用靜脈溶血三項檢測指標對患兒進行診斷,但抽取患兒靜脈血有一定難度,因此,容易錯過診斷的最佳時間[3,4]。臨床有學者提出,抽取新生兒臍帶血進行溶血三項檢測可對ABO 溶血病進行診斷,為了進一步探究新生兒ABO 溶血病早期診斷中應用臍帶血血清檢測的價值,本研究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5 月本院的600 例新生兒ABO 溶血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采取新生兒臍帶血與靜脈血進行溶血三項指標檢測,現(xiàn)將研究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5 月在本院的600 例新生兒ABO 溶血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母親血型為O 型Rh 陽性,父親血型為非O 型Rh 陽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兒胎齡為38~42 周;②患兒肝功能無異常;③TORCH(剛地弓形蟲、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檢查為陰性;④患兒地中海貧血篩查無異常。排除標準:①母親合并其他妊娠疾病;②患兒天生畸形;③合并窒息患兒;④合并感染患兒。
1.3 新生兒ABO 溶血病診斷標準 ①母嬰血型不相符;②新生兒出現(xiàn)高膽紅素血癥;③溶血三項中抗體釋放試驗陽性;④出現(xiàn)溶血或造血的現(xiàn)象。
1.4 研究方法 ①統(tǒng)計比較新生兒靜脈血與臍帶血溶血三項檢測陽性率及ABO 溶血病確診率。抽取新生兒臍帶血與出生后3 h 靜脈血3 ml,分別將2 種血液備成放散液與游離液,分別加入A 型、B 型、O 型標準紅細胞懸液,并進行溶血三項檢測,分別為抗體釋放試驗、游離抗體試驗、抗人血球蛋白試驗。②統(tǒng)計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發(fā)生情況,并比較不同高膽紅素血癥發(fā)生時間(<3 d、3~7 d)新生兒臍帶血血清總膽紅素及溶血三項檢測陽性率,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患兒臍帶血血清總膽紅素水平。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新生兒靜脈血與臍帶血溶血三項檢測陽性率及ABO 溶血病確診率對比 新生兒臍帶血抗體釋放試驗陽性率、游離抗體試驗陽性率、ABO 溶血病確診率分別為91.67%、83.33%、91.67%,均顯著高于靜脈血的83.33%、78.33%、87.5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新生兒臍帶血抗人血球蛋白陽性率與靜脈血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同高膽紅素血癥發(fā)生時間新生兒臍帶血血清總膽紅素水平及溶血三項檢測陽性率對比 600 例患兒發(fā)生高膽紅素血癥80 例,其中高膽紅素血癥發(fā)生時間<3 d 患兒50 例,高膽紅素血癥發(fā)生時間在3~7 d 患兒30 例。高膽紅素血癥發(fā)生時間<3 d 患兒臍帶血血清總膽紅素(41.23±5.89)μmol/L 顯著高于高膽紅素血癥發(fā)生時間在3~7 d 的(36.52±5.47)μmol/L,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膽紅素血癥發(fā)生時間<3 d 患兒抗體釋放試驗、游離抗體試驗、抗人血球蛋白試驗陽性率與高膽紅素血癥發(fā)生時間在3~7 d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600 例新生兒靜脈血與臍帶血溶血三項檢測陽性率及ABO 溶血病確診率對比[n(%)]
表2 不同高膽紅素血癥發(fā)生時間新生兒臍帶血血清總膽紅素水平及溶血三項檢測陽性率對比[,n(%)]

表2 不同高膽紅素血癥發(fā)生時間新生兒臍帶血血清總膽紅素水平及溶血三項檢測陽性率對比[,n(%)]
注:與高膽紅素血癥發(fā)生時間<3 d 對比,aP<0.05
新生兒ABO 溶血病是指新生兒血型與母親血型不符合引起的溶血病,該疾病多為母親為O 型血,新生兒為A 型血或B 型血,ABO 溶血病在臨床較為常見。引發(fā)新生兒ABO 溶血病主要原因為母親與胎兒的Rh血型不合與ABO 血型不合[5]。胎兒從父親遺傳的血型抗原是母親沒有的,胎兒紅細胞進入母體后會使其產生抗體,這些抗體會通過胎盤傳入胎兒體內,使胎兒原抗體與其發(fā)生反應,發(fā)生溶血的現(xiàn)象[6]。由于新生兒ABO 溶血病臨床表現(xiàn)無特異性,在對其診斷中易發(fā)生誤診的現(xiàn)象,從而耽誤最佳治療時間,影響新生兒身體發(fā)育與生命健康。因此早期診斷與治療是控制新生兒ABO 溶血病的主要手段。目前臨床對新生兒ABO溶血病的診斷常采用抽取患兒靜脈血,檢測溶血三項指標。但臨床采取新生兒靜脈血較困難,易耽誤最佳診斷時間,對患兒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而臍帶血可在分娩時獲取,利用臍帶血可在最短時間內對新生兒進行三項溶血檢測,可在最佳時期對患兒進行診斷與治療。
實驗室早期提供溶血三項檢查結果,可為ABO 溶血病的診斷提供依據(jù)。抗體釋放試驗是判斷新生兒紅細胞是否被免疫球蛋白G(IgG)抗致敏的方法,若為陽性則可確診為ABO 溶血病[7]。游離試驗是發(fā)現(xiàn)新生兒血清中存在不配合抗體,但未致敏紅細胞,新生兒抗體不足,使檢測結果呈陰性,陽性檢測率較低。抗人血球蛋白試驗中IgG 抗體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若檢測出陽性則表示胎兒紅細胞被血型抗體致敏,ABO 溶血病發(fā)生[8]。經本研究結果顯示,新生兒臍帶血抗體釋放試驗陽性率、游離抗體試驗陽性率、ABO 溶血病確診率分別為91.67%、83.33%、91.67%,均顯著高于靜脈血的83.33%、78.33%、87.5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臍帶血溶血三項檢測診斷ABO 溶血病的敏感度較高,同時臍帶血在分娩時即可獲取,利于早期進行溶血三項檢測。
新生兒患ABO 溶血病時容易出現(xiàn)高膽紅素血癥,大量膽紅素透過血腦屏障會對腦細胞產生不良作用,會嚴重損害患兒神經系統(tǒng),對患兒生命健康產生嚴重威脅[9]。經本研究結果顯示,高膽紅素血癥發(fā)生時間<3 d 患兒臍帶血血清總膽紅素(41.23±5.89)μmol/L顯著高于高膽紅素血癥發(fā)生時間在3~7 d 的(36.52±5.47)μmol/L,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檢測臍帶血血清總膽紅素可為高膽紅素血癥診斷提供可靠依據(jù)。高膽紅素血癥發(fā)生時間<3 d患兒抗體釋放試驗、游離抗體試驗、抗人血球蛋白試驗陽性率與高膽紅素血癥發(fā)生時間在3~7 d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主要原因為:新生兒出生24 h 內血液中存在IgG 游離抗體與致敏紅細胞較多,陽性檢出率較高。但由于新生兒出生時間越長,IgG 抗體易形成抗體復合物,不存在反應原性,易出現(xiàn)假陰性,陽性率檢出率較低。
臨床對新生兒ABO 溶血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①光照療法:根據(jù)不同胎齡、不同日齡、是否有并發(fā)癥發(fā)生制定針對性光療標準,通過光照療法可以有效降低患兒血清總膽紅素水平,可以防止膽紅素腦病的發(fā)生;②藥物治療:丙種球蛋白、增加白蛋白;③換血;④糾正貧血[10,11]。新生兒ABO 溶血病可通過對新生兒膽紅素進行早期監(jiān)測來預防,在分娩Rh 陽性嬰兒后72 h 內對母親注射Rh 免疫球蛋白[12,13]。
綜上所述,應用臍帶血血清檢測對新生兒ABO 溶血病進行早期診斷的價值較高,臍帶血可在分娩時獲取,不會對新生兒造成侵入性傷害,可為新生兒ABO溶血病診斷與治療提供可靠依據(jù),利于早期控制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