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賢,唐建花,馬麗娟,范春琴
(山西省臨汾市中心醫院,山西 臨汾041000)
室性心律失常是臨床常見心血管疾病之一,常表現為快速性心律失常,出現心悸、乏力、氣短等臨床癥狀,對患者生命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目前臨床常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如利多卡因、奎尼丁、胺碘酮等治療該病,療效肯定,但長期服用不良反應多,不利于患者恢復[1]。穩心顆粒具有活血化瘀、抗心肌缺血等作用,在抗室性心律失常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但單獨應用效果不理想[2]。鹽酸索他洛爾是臨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目前臨床對其應用效果具有一定研究,但尚未達成統一共識。基于此,本研究探討穩心顆粒聯合鹽酸索他洛爾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及QT離散度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臨汾市中心醫院收治的10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8例)和觀察組(52例)。對照組男25例,女23例;年齡47~75歲,平均(62.35±2.15)歲;病程5~18個月,平均(10.11±1.01)個月;期前收縮次數31~60次/24 h,平均(42.36±2.25)次/24 h。觀察組男27例,女25例;年齡45~75歲,平均(62.29±2.16)歲;病程6~18個月,平均(10.16±1.02)個月;期前收縮次數27~66次/24 h,平均(42.10±2.22)次/24 h。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符合《室性心律失常中國專家共識》中室性心律失常的診斷標準[3];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無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年齡≤75歲。
1.3 排除標準 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病變者;合并惡性腫瘤者;入組前1個月內接受過其他相關藥物治療者;合并心功能不全、心動過緩或甲狀腺功能亢進者;伴凝血功能障礙或免疫系統疾病者。
室性心律失常分為功能性心律失常及器質性心律失常,其中功能性心律失常患者多因緊張、焦慮、勞累等造成,心臟結構正常,多數不需進行藥物治療,若室性期前收縮多,且伴有不舒適感,則可選擇β受體阻滯劑或中藥治療。器質性心律失常患者根據癥狀、嚴重程度等制訂個性化用藥方案,給予常規藥物治療,包括鈉通道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鉀通道阻滯劑等。
2.1 對照組 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穩心顆粒治療。穩心顆粒(山東步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0950026,每袋9 g)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用溫開水沖服,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調整藥物用量。治療8周。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鹽酸索他洛爾治療。鹽酸索他洛爾片(西安漢豐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40819,80 mg/片)口服,每次80 mg,每日2次。治療8周。
3.1 觀察指標 ①心率、QT離散度。于治療前后采用12導聯動態心電圖記錄患者心率。QT離散度計算方式:以QRS波起點作為QT間期的起點,以T波下降至等電位線作為QT間期的終點,每個導聯連續測量5個QT間期,取其平均值,QT離散程度=最大QT間期值-最小QT間期值。②臨床療效。
3.2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心力衰竭、期前收縮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室性期前收縮次數減少≥70%;有效:心力衰竭、期前收縮等臨床癥狀有所好轉,室性心律失常在48 h內正常,50%≤室性期前收縮次數減少<70%;無效:臨床癥狀未改善甚至加重,室性次數減少<50%。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4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8.08%(51/52),高于對照組的85.42%(41/4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心率、QT離散度比較 治療前,兩組心率、QT離散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心率、QT離散度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療前后心率、QT離散度比較(±s)

表2 兩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療前后心率、QT離散度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心率(次/m i n) Q T離散度(m s)觀察組 5 2 治療前 8 6.0 9±8.0 7 5 7.7 9±8.5 9治療后 6 4.5 6±5.7 8△▲ 4 1.6 5±5.5 6△▲對照組 4 8 治療前 8 6.1 2±8.1 0 5 7.8 5±8.6 5治療后 7 5.4 2±7.1 2△ 4 7.8 5±6.5 8△
室性心律失常是在生理因素發生改變或某些病變情況下,電傳導系統發生異常,導致心室速率等發生改變。目前臨床治療該病主要手段是藥物治療。鹽酸索他洛爾常用于治療室性心律失常,具有無選擇性、無內在抑制交感活性等特點,具有較強β受體阻斷作用,主要通過抑制外向延遲整流鉀電流,進而延遲心肌復極,阻斷β受體,故治療室性心律失常具有明顯療效[4-6]。
中醫認為,室性心律失常屬于“心痛”“胸痹”等范疇,治療應以活血化瘀、益氣養陰等為主。穩心顆粒主要由黨參、黃精、三七、琥珀、甘松等組成,其中黨參補中益氣,健脾養胃;黃精補氣養陰,健脾益腎;三七止血補血,具有抗血栓、增強免疫的作用;甘松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琥珀活血化瘀。諸藥為伍,可達益氣養陰、活血化瘀、安神等作用。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穩心顆粒可改善患者心肌舒張功能,增強心肌順應性,進而改善心肌缺血,增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微循環,增強竇房結功能及抗心律失常等[7]。臨床研究證實,QT離散度水平升高,提示患者心律失常發生異常,對預測心律失常具有重要意義[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心率、QT離散度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鹽酸索他洛爾與穩心顆粒聯合應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可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者心率及心功能。但本研究因納入樣本量較少,隨訪時間短,研究結果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未觀察穩心顆粒、鹽酸索他洛爾聯合治療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故臨床仍需進一步探討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