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楨
(1.山西省太原市下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山西 太原030024;2.山西省太原市紡織職工醫院,山西 太原030024)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簡稱甲亢)指由多種因素導致機體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的一種臨床常見病。甲亢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過多的甲狀腺激素進入血液,作用于全身器官和組織,造成神經、循環、消化等系統興奮、亢進。該病臨床癥狀表現為心慌、多汗、失眠、情緒易激動、甲狀腺腫大、眼球突出、月經量少等,部分患者出現低熱、困倦和乏力等癥狀[1]。隨著現代生活壓力的增加,甲亢的發病率逐年上升,臨床治療該病主要采用抗甲狀腺藥物、手術治療和放射性同位素治療等方法,其中以抗甲狀腺藥物保守治療最為常見,但治療時間較長,長期服用可導致白細胞減少,引起皮疹、肝損害等,且復發率高,具有局限性[2]。甲亢屬中醫“癭病”范疇,按照消癭散結、益氣養陰原則治療該病,有一定療效。本研究采用益氣消癭湯聯合甲巰咪唑片治療氣陰兩虛型甲亢,療效較佳,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太原市下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治的86例甲亢患者,按照雙色球分組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對照組男22例,女21例;年齡25~57歲,平均(38.6±0.4)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5年,平均(2.6±0.5)年。觀察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27~59歲,平均(37.9±0.3)歲;病程最短9個月,最長5年,平均(2.5±0.3)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西醫診斷符合《甲狀腺、乳腺疾病診療學》中甲亢的診斷標準[3]。癥狀表現:情緒緊張,失眠多夢,心律失常,怕熱,乏力,消瘦,腹瀉等;B超檢查和觸診檢查示甲狀腺彌散性腫大;血清促甲狀腺激素(TSH)<0.1 mIU/L,平均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7.2±0.6)pmol/L,平均游離甲狀腺素(FT4)(24.6±2.3)pmol/L。②中醫診斷符合《中醫診斷學應用與研究》中氣陰兩虛型甲亢的診斷標準[4]。主癥為頸前腫大、倦怠乏力、目脹多淚、手足心熱;次癥為口咽干燥、心悸不寧、煩躁、少寐多夢;舌質偏紅,苔薄白或苔少,脈細數。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伴有心腦血管疾病或肝腎功能不全者;精神障礙者;過敏體質者;甲狀腺炎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
兩組均給予常規基礎治療。控制飲食中碘元素的攝入,注意休息,避免勞累;補充蛋白質、B族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心率>90次/min者,加用普萘洛爾(江蘇亞邦愛普森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0133)10 mg口服,每日2~3次。連續治療4周。
2.1 對照組 給予甲巰咪唑片治療。甲巰咪唑片(北京市燕京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0440,5 mg/片)口服,每次10 mg,每日1次,連續服用4周。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益氣消癭湯治療。方藥組成:麥冬30 g,黨參片15 g,白芍20 g,生地黃20 g,五味子12 g,清半夏5 g,陳皮15 g,浙貝母15 g,茯苓20 g,煅牡蠣30 g(先煎),丹參30 g,白術15 g,柴胡10 g。根據患者癥狀進行加減治療,乏力明顯者,加黃芪30 g以補益中氣;多食者,加黃連片15 g,生石膏25 g以清胃散熱;咽干口燥者,加牛蒡子10 g,桔梗10 g以消腫利咽;情緒易激動者,加百合20 g,郁金20 g以疏肝解郁;失眠者,加柏子仁20 g,酸棗仁20 g以養心安神[5]。水煎,每日1劑,每次服用150 mL,每日2次,連續服用4周。
3.1 觀察指標 ①甲狀腺激素水平。觀察兩組治療前后TSH、FT3、FT4水平變化。②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情況。③臨床療效。
3.2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甲狀腺區震顫和血管雜音全部消失,甲狀腺腫大縮小至Ⅰ度;有效:臨床癥狀改善,體質量增加,血管雜音和甲狀腺區震顫消失,病理檢查示較治療前有好轉;無效:臨床癥狀未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4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35%(41/43),高于對照組的72.09%(31/4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氣陰兩虛型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TSH、FT3、FT4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TSH、FT3、FT4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TSH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觀察組FT3、FT4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氣陰兩虛型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患者治療前后甲狀腺激素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氣陰兩虛型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患者治療前后甲狀腺激素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TSH(m U/ml) FT3(pmol/L) FT4(pmol/L)觀察組 43 治療前 0.22±0.04 8.33±0.25 54.13±3.58治療后 2.44±0.72△▲ 5.29±0.32△▲ 16.10±1.45△▲對照組 43 治療前 0.21±0.04 8.43±0.22 52.21±3.02治療后 2.12±0.51△ 10.37±0.34△ 21.48±1.35△
(3)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無不良反應發生,且心電圖、血常規、尿常規等均無明顯變化,對照組治療期間出現6例肝損害,均給予保肝治療。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是臨床常見的一種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病,通常認為該病的發生和環境因素、自身易感基因有密切關聯,當細菌、病毒侵襲機體后,機體在應激狀態下,細胞及體液免疫功能發生紊亂,產生各類抗體,作用于甲狀腺,從而發生甲狀腺功能亢進。此外,高碘飲食與甲亢的發生也有密切關聯[6]。該病發生后,體內大量甲狀腺激素經由血液進入機體,對靶器官產生作用,表現為以神經、循環、消化等系統興奮性增高、代謝亢進為主的諸多臨床癥狀。目前,西醫治療該病主要以抗甲狀腺藥物為主,藥物療法同放射性碘和手術治療手段比較,產生的不良反應更少,患者依從性好,更易于臨床廣泛推廣應用。甲巰咪唑是常用的一種抗甲狀腺藥物,對甲狀腺素的合成有很好的抑制效果,且作用時間久,藥物利用度較高,患者依從性高。研究表明,短期內使用甲巰咪唑治療甲亢,能快速降低患者血液中甲狀腺素含量,有效緩解臨床癥狀[7]。但該藥治愈率較低,遠期復發率較高,整體治療效果欠佳。少數報道顯示,該藥可導致血細胞減少,患者難以長期堅持治療[8]。中醫藥聯合甲巰咪唑治療甲亢,可提高臨床療效,改善臨床癥狀,減少甲巰咪唑用量及其不良反應[9]。
甲亢屬中醫“癭病”范疇。中醫認為,甲亢的發病與情志內傷、飲食失調、失治誤治、感受外邪等有關。甲亢患者長期情志不遂,受精神刺激,易導致氣機郁滯,氣滯則痰凝、血瘀,氣、痰、瘀交阻于頸前,形成癭腫。甲亢病機虛實錯雜,常見證型有氣滯痰凝、陰虛陽亢、氣陰兩虛、瘀血內結、腎虛水停及脾虛濕滯等,治療可從理氣化痰、益氣養陰、溫腎利水、健脾化濕、滋陰潛陽、活血化瘀等方面入手,在治本的基礎上,兼顧活血、化痰、祛濕以治標。研究表明,益氣消癭湯治療甲亢,可改善臨床癥狀,調節甲狀腺功能及心率等,臨床療效良好[10]。筆者臨床運用益氣消癭湯加減聯合甲巰咪唑治療氣陰兩虛型甲亢,獲得了滿意療效。
益氣消癭湯方中黨參性平和,可健脾滋陰,對脾失健運、肝郁乘脾型甲亢有很好的補氣作用;麥冬可生津除煩,滋養肺胃,黨參、麥冬共為君藥,可益氣養陰。白芍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五味子斂肺澀腸、益氣生津、補腎寧心,適用于甲亢氣陰兩虛、心氣不足證,二者共為臣藥,輔助君藥發揮養陰益氣的作用。陳皮調氣健脾;浙貝母化痰散結;茯苓甘而能補,益心脾、安神,可明顯改善甲亢下肢水腫、失眠癥狀;白術補脾益胃、燥濕和中,對乏力、納差等癥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丹參涼血消腫;陳皮、浙貝母、茯苓、白術、丹參共為佐藥。諸藥合用,共奏滋養肝腎、養陰清熱、散結消癭之功。藥理學研究表明,黃芪、黨參可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11];枸杞子可增強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可促進造血功能恢復[12]。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 TSH、FT3、FT4均優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無不良反應發生,對照組治療期間出現6例肝損害,均給予保肝治療,提示益氣消癭湯聯合甲巰咪唑治療氣陰兩虛型甲亢可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安全性好,值得臨床應用。本研究觀察樣本量小、患者證型單一、觀察時間短,后續將完善臨床科研設計,深入研究,以期為臨床用藥提供有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