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慧,李冠霖
(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黑龍江 牡丹江157000)
干眼癥是因眼結膜組織病變導致結膜干燥的一種常見眼病。研究顯示,我國干眼癥的發病率為21%~30%[1]。由于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用眼時間延長,用眼習慣改變,干眼癥發病率呈逐年遞增的趨勢。此外,年齡、生活環境、醫源性因素等因素也是干眼癥重要誘因。患者發病后,眼部可出現明顯的干澀、異物和燒灼感等,患者生活質量嚴重降低[2]。研究表明,干眼癥與眼表炎癥反應、細胞凋亡等有關,裂隙燈檢查可見球結膜輕微充血、結膜囊有少量黏液分泌物等,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干眼癥具有顯著優勢[3-5]。本研究采取中藥離子導入聯合玻璃酸鈉滴眼液外用治療干眼癥療效較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治療的80例干眼癥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常規治療組和離子導入組,每組40例。常規治療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20~67歲,平均(50.22±4.38)歲;病程最短10 d,最長3個月,平均(40.22±9.23)d。離子導入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18~66歲,平均(49.67±5.85)歲;病程最短16 d,最長3個月,平均(42.12±8.44)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診斷標準 ①西醫診斷符合《眼科學》中干眼癥的診斷標準[6]。眼疲勞,異物感、干澀感,伴燒灼感、眼脹感、眼痛、畏光、眼紅等;淚液分泌試驗<5 mm;淚膜破裂時間<10 s;淚液滲透壓>312 mOsm/L等。②中醫診斷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神水將枯的診斷標準[7]。目珠干燥失去瑩潤光澤,白睛微紅,有皺褶,眵黏,黑睛暗淡,生翳;眼干澀、磨痛、畏光、視力下降,口鼻干燥,唾液減少。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年齡≥18歲,病程≤3個月;首次入院進行治療。
1.4 排除標準 鼻淚道堵塞者;對本次藥物過敏者;腎臟、肝臟功能異常者;精神類疾病者。
2.1 常規治療組 采取玻璃酸鈉滴眼液外用治療。玻璃酸鈉滴眼液(浙江尖峰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3950,5 m L/瓶)滴眼,每次1滴,每隔4~6 h滴眼1次。6 d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4個療程。
2.2 離子導入組 在常規治療組治療基礎上給予中藥離子導入治療。藥物組成:紅花、桑椹、谷精草、枸杞子各30 g,太子參、葛根各50 g。水煎至500 m L,以冰片為透達劑,保存備用。導入方法:取3層40 mm×50 mm的醫用紗布以藥液浸濕,放置于患者雙眼部位,保證紗布與眼部皮膚緊密接觸;醫師將中頻離子導入治療儀(河南三樂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為ZP-ID)的電極放置于紗布處,調整電壓為1.5 V,電流強度以患者耐受為宜。隔日治療1次,每次20 min。6 d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4個療程。
3.1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眼動脈收縮期峰值流速、舒張期峰值流速和血管阻力指數)等變化情況。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治療前后,兩組血管阻力指數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眼動脈收縮期峰值流速、舒張期峰值流速均高于治療前,且離子導入組高于常規治療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眼癥患者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干眼癥患者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常規治療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收縮期峰值流速(cm/s)舒張期峰值流速(cm/s) 血管阻力指數離子導入組 40 治療前 31.67±4.59 6.73±1.88 0.78±0.05治療后 38.51±5.36△▲ 8.91±1.73△▲ 0.77±0.05常規治療組 40 治療前 32.02±5.22 6.59±1.96 0.77±0.04治療后 35.58±6.21△ 7.68±1.89△ 0.76±0.04
干眼癥主要受年齡和用眼不當等因素影響,如隨著患者年齡的增加,淚腺的功能隨之減弱或降低,進而導致淚液分泌不足;長時間盯視物體,眨眼次數減少,淚液蒸發過強,均可導致眼部血流不暢,淚腺功能減弱,而血流流速減慢或不暢,又會進一步影響淚腺功能,從而形成惡性循環[8]。西醫以眼科藥物外用治療為主。玻璃酸鈉是一種線性多糖,滴眼后可與纖維粘結蛋白結合,加速上皮細胞的延展和黏附,同時可在眼睛表面形成一種水分膜,有效緩解眼部干澀癥狀[9]。李茂霞[10]應用玻璃酸鈉滴眼液治療干眼癥,療效良好,且不良反應較少。亦有研究表明,玻璃酸鈉滴眼液聯合其他中西醫藥物治療干眼癥,能夠改善視覺功能,提高淚膜穩定性,療效更佳[11]。
干眼癥屬中醫“神水將枯”“白澀病”等范疇。《審視瑤函·目為至寶論》言:“真血者,即肝中升運于目,輕清之血,乃滋目經絡之血也。”干眼癥的病因病機為肝血不足、津血不能潤目。治療應從養肝補血角度考慮,楊威等[12]采用養血潤目法治療干眼癥,取晴明、攢竹等穴位進行針灸,療效良好。相比于針灸療法,中藥離子導入更為安全,患者依從性高,是一種應用前景廣闊的治療方法。中藥離子導入治療儀在工作時,會產生一種中頻電流,能使α-螺旋結構的多肽發生翻轉形成平行排列,由無序性變為有序性,便于中藥藥液的大分子有效物質通過皮膚表面,到達對應的穴位和部位,以提高藥物的濃度和治療效果[13]。研究表明,人體皮膚表面受到電流的影響,皮膚組織中的正負離子會發生定向移動,提高組織的興奮性,加快血液循環,提高細胞通透性[14]。張靜等[15]在常規療法基礎上,增加中藥離子導入的治療環節,有效緩解了干眼癥患者的眼部干澀等不適感受。
本研究中離子導入藥物選用紅花、桑椹、谷精草、枸杞子、太子參、葛根、冰片等,紅花可活血化瘀,有效成分紅花多糖可改善血液微循環、抗血小板聚集等[16];枸杞子可補益肝腎、滋陰生津、明目等,其成分枸杞多糖具有免疫調節、調節血脂、促進造血功能恢復等功效[17]。中藥借助離子導入治療儀可更快更好地通過皮膚表面,直達穴位,發揮療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后,兩組血管阻力指數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眼動脈收縮期峰值流速、舒張期峰值流速均高于治療前(P<0.05),且離子導入組高于常規治療組(P<0.05),提示中藥離子導入聯合玻璃酸鈉滴眼液外用治療干眼癥,可明顯促進患者眼動脈血液循環,但中藥離子導入療法在改善患者眼動脈血管阻力指數方面并不理想,后續研究擬對中藥配比加以優化,或者引入其他治療方法及觀察指標,進一步探究血液流變與干眼癥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