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海島不再孤懸,揚帆正待遠航。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在海南深耕改革試驗田,進一步深化開放的進程中,海南公路聚力攻堅、砥礪奮進,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織密交通網,鋪就發展路,為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當好先行官。

左圖:海南省國道223線加積大橋(攝影:王德平)

右上圖:G98海南環島高速公路海口繞城段丘海立交(攝影:楊林)

右下圖:海南省道213線“五化”公路(攝影:程劍花)
在嶄新的歷史起點,海南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公路交通作為先行領域,持續集聚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升級打造創新驅動新高地,在改革的風口,又一次穩健起航。
如今,海南陸域交通邁進“田”字型路網新時代。2019年12月28日,被列為全國綠色公路建設首批典型示范工程的萬寧至洋浦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海南人民翹首以盼的“田字型”交通夢想成真,為“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創造了先決條件。截至2019年底,海南路網里程達到3.8萬公里,路網密度由“十二五”末的79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111.2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國第13名。
如今,海南已成功創建3個全國示范縣。農村公路六大工程累計完成里程1.33萬公里,在全國率先實現100%具備條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實現100%具備條件的行政村通客車,提前一年完成交通運輸部下達的任務,實現了農村地區“出門有路、出行有車”的出行愿望。
如今,隨著國道360文昌至臨高公路開工建設,海南邁入了“豐字型”高速公路網建設的新征程。屯昌至瓊中段、海文高速公路工程首次榮獲“李春獎”。海文大橋建成通車被網友點贊是海南地標性的風景橋。新通車的文瓊高速公路為出行海南的駕乘增添了一路風景一路歌的自駕體驗。海南公路人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奮斗的內涵和意義,也用發展成果為加快推進自貿港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十三五”以來,海南省公路網規劃基本完善,公路養護管理的重心由以建設為主向以管理服務為主轉變,由修壞路向養好路轉變。海南省公路管理局認真研究分析,在公路建設、改造和養護中將當地風土與公路文化結合起來,打造“暢化、凈化、綠化、彩化、美化”為一體的“五化”公路,全面提升海南省公路形象和服務水平。截至目前,海南省公路管理局已完成3892公里“五化”公路建設。

G98海南環島高速公路海口繞城高速k604丘海互通路段(攝影:楊林)
在暢化建設中,通過保持路面、橋梁良好的通行能力,路面行駛質量指數(RQI)優良,給出行公眾提供安全暢通的行車環境;“三清”(表達清楚、內容清晰、版面清潔)的公路標志標識,提供科學、準確、方便、順暢的行車服務;做好應急預案、養護施工作業區的安全管理和安全培訓,使車輛在公路養護工程施工、維護及特殊天氣下均能夠順利、安全通行。同時,依托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以智能化為牽引,運用電子信息化手段,使公眾隨時掌握交通信息,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公路管理全面融合,逐步建設“信息智能公路”。
在凈化建設中,保持路域、路面、沿線附屬設施干凈、整潔、美觀,統籌人與環境、公路與自然協調發展,積極營造讓出行公眾在行駛過程中感覺舒適的路域環境。
在綠化建設中,按照“疏、修、補”原則,在示范路段打造線形平順、美觀,突出人工造景與自然景觀結合的綠化環境。打造微丘田園風光型、濱河熱帶雨林型、濱海椰風海韻型等獨具海南區域突出特色的“一路一景”公路景觀。
在彩化建設中,在“綠”的基礎上畫龍點睛,實施建設層次多樣生態立體的景觀公路。力求達到喬灌結合、錯落有致、高中低融為一體;賦予文化底蘊品位,提升公路內涵;種植三角梅、大紅花、洋金鳳等一批性價比高、適宜海南生長的花卉為公路彩化重點花卉;打造草皮綠、花卉艷,且融合了海南特色圖案及地方文化元素的景觀公路。
在美化建設中,利用景觀石、觀景臺點綴營造公路文化景觀,充分體現海南風土人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等主題,凸顯沿線綠化景物的層次感,遠近結合,使山景活起來,海景露出來,風貌亮出來,氣勢造出來,文化顯出來,讓公路、旅游、文化有機融合,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建設“五化”公路初期,海南省公路管理局對全省省養公路查漏補缺,加大路面大中修和預防性養護的投入,保障公路服務及出行能力不斷提高。在此基礎上,對公路原有沿線景觀進行結構優化、增補斷鏈,形成整體連貫的公路生態景觀長廊。目前已建成具有不同地域特點的G98環島高速公路濱海快速干道;瓊中、五指山、保亭的山區雨林帶風景公路;萬寧和石線(石梅到大花角)的旅游公路。覆蓋全省的海南省環島旅游公路項目已獲批建設,主線總里程997.9公里。全省路網將實現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建設升級。
“十三五”期間,為了加快推進海南公路養護專項工程提質升級,更好地為公眾安全舒適出行服務,海南省公路管理局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通過創新增效、病害處置、設施調整等多方面提升海南公路及橋隧的安全管理水平。

青嶺隧道電光蓄能自發光應急誘導系統

萬泉河大橋
近年來,海南省公路管理局積極探索實施新工藝、新技術,結合海南公路景觀旅游特性,在G98海南環島高速公路青嶺隧道實施了可觀賞性的電光蓄能自發光應急誘導系統新技術。青嶺隧道位于G98海南環島高速公路k309+244處,原隧道因存在邊坡垮塌、襯砌開裂滲水、排水不暢、標志標線缺損及各機電系統存在大量安全隱患等主要病害,技術狀況被評定為三類。各參建單位在隧道提質升級改造工程實施過程中深入研究項目本身所具有的工程特點、重點和難點,在此基礎上精心組織電光蓄能自發光應急誘導系統的施工。于2020年1月3日提前完成施工并順利通車。應急誘導系統包括:公路隧道蓄能自發光應急誘導系統、隧道洞口自發光安全誘導系統、電光蓄能自發光應急指示牌、消防墻面反光自發光條標志。
青嶺隧道是海南環島高速公路首條增設應急誘導系統的安全誘導綠色公路“彩虹隧道”。一方面,應急誘導系統利用逆反射原理和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圍繞隧道安全誘導,通過在隧道拱頂、側壁設置自發光構件、自發光誘導裝置、自發光誘導標識、智能控制集成等設施,在有光源照射下發揮反射增光作用,明顯增加隧道亮度,改善隧道照明環境,增加隧道辨識度,幫助駕駛員提升行車視距,判斷隧道寬度,減緩視覺及心理疲勞,有效提高行車安全,同時還具備可觀賞性。另一方面,新技術的應用改變了隧道依靠耗電照明的傳統模式,利用主動發光與被動發光補光相結合的方式形成高節能率組合,在不用市電的情況下采用太陽能發電供電模式,每公里全天運行耗電量不足10度,較之傳統照明系統,節能率高達95%。
綜合考慮海南公路隧道地形、地質、生態環境及運營和施工條件,對牛嶺隧道、大茅隧道、迎賓隧道等9座隧道針對性分類開展隧道病害處置整改,逐步消除結構病害,維持結構良好的技術狀況,確保隧道通行安全可控。整改工作主要為設置交通安全設施、交通工程及其附屬設施,加強隧道入口水泥混凝土擋墻防護設置,提升標志標線清晰度及洞口防滑性、設置限速管制牌等。
同時,結合本省國家公路情況,海南全面開展了省內已通車國家高速公路、普通國道的公路網命名編號、里程樁號傳遞及交通標志改造工作。項目于2019年4月26日開工,2019年11月25日完工,歷時7個月。工作內容包括補充缺失標志牌、調整標志牌、更換出口編號信息、完善編號指引、更正原有版面錯漏信息、新增部分標志牌等。工作重點聚焦品質化提升交通標志,全省采用新技術工藝,應用數碼打印技術,大幅提高生產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材料損耗。經過采用數碼打印一體的反光膜,極大地提升夜間視認效果及標志牌版面信息的視認性。

海南博鰲公路驛站(攝影:王德平)

組圖:海南毛陽公路驛站(攝影:黃敬彬)
“十二五”期間,G98環島高速公路萬泉河大橋被列入掛牌督辦事項,2016年國家路網監測再次被評定為三類橋梁。當年,海南省公路管理局對G98環島高速萬泉河大橋組織全面檢測,結論認定萬泉河大橋左、右幅橋梁技術狀況等級均為四類。公路局隨即加強對該橋周邊沿線超載車輛的治理力度,避免超載引起結構技術狀況進一步惡化。2017年8月,公路局組織進行了橋梁荷載試驗,結合定期檢測報告和橋梁荷載試驗報告,迅速對萬泉河大橋采取了限速、限載、警示等措施,并安裝橋梁結構裂縫24小時監測系統。同時,開展橋梁的結構裂縫等病害應急處置工作,分兩期加固處置勘察設計。一期對左幅4#至9#箱梁人孔位置U型開裂病害處置及增設主跨箱梁體外預應(2018年3月22日完成);二期對左、右幅全橋的箱梁病害綜合處置,包括裂縫處理、增設主跨箱梁體內及體外預應力、箱梁腹板及底板粘貼鋼板、伸縮縫更換、支座除銹及更換、增設檢修平臺、對橋梁底板、腹板和橋墩墩身整體涂裝等。2020年4月14日,G98環島高速公路萬泉河大橋病害應急處置工程施工全部完成,經第三方檢測單位檢測交工前質量、試驗靜動荷載,工程施工質量符合設計、施工規范及設計荷載的通行要求,完成項目交工驗收。2020年7月13日,海南省交通運輸廳同意對G98環島高速公路萬泉河大橋質量安全問題摘牌銷號。
毛陽道班坐落在國道224線和省道313線交匯處,是中線南來北往游客的必經之地。海南省公路管理局五指山公路分局利用其毗鄰毛陽紅色田園風光小鎮和五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周邊分布著初保生態文化旅游區、大峽谷漂流、黎響文化園、五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滿雨林茶園風情小鎮等旅游資源的優勢,將原毛陽道班升級打造為毛陽公路驛站。升級后的毛陽公路驛站,既擁有驛站的服務功能,又蘊含海南公路文化和紅色教育意義,是中線游客前往五指山景區的“第一站”。
2016年至2020年,海南省公路管理局在國省干線沿線采取新建與改造相結合的手段,充分利用現有公路管養設施、閑置設施和用地,建成75個具備停車場、公共洗手間、室外休息區、室內休息室、充電樁、健身器材、免費熱水點等功能設施的公路服務驛站。在此基礎上,海南省公路管理局與省自行車協會和省天涯騎驢單車俱樂部合作,建設自行車運動元素公路驛站,建成24個具備自行車停放、維修、洗浴設備、帳篷露營區及室內休息室等功能設施的“騎行公路驛站”。

海南武教公路驛站庭院(攝影:廖敬豪)

海南大本公路驛站大門(攝影:林尤景)
除毛陽公路驛站之外,省道213加博線k8+283處的博鰲公路驛站,在竹編工藝品等飾品的裝飾下,環境靜謐優雅,建有茶吧和超市,共有8位工作人員24小時值班,為游客提供周邊熱門旅游景點推薦、免費Wi-Fi、洗漱及充電等十多項義務服務,是人們休息停頓的一個好去處。博鰲公路驛站位于瓊海市東南部,由海南交控置業有限公司、海南省公路管理局及瓊海公路分局共同建設,總規劃面積2008平方米,建筑面積237平方米。于2017年10月28日正式開工建設,2018年國慶節期間正式啟用。驛站開通時舉辦了開業派對暨“一盞茶”《博鰲驛站的故事與茶》首屆讀書會活動,邀請了周邊游客、居民共同參與,反響熱烈。自投入使用以來,博鰲公路驛站還開設了公路救援等服務,逐步實現公路交通運輸實況和信息發布聯網管理,將公路路況、公路氣象等公眾出行信息實時滾動播報。
大本公路驛站地處海南島中部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位于北緯18°,年平均氣溫在20.7攝氏度至24.5攝氏度之間,冬季溫暖如春,夏無酷暑,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800毫米至2300毫米,負氧離子濃度在每立方厘米8200個以上,可謂“溫而不熱、涼而不寒、爽而不燥、潤而不潮”。同時,這里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氣候溫和,自然資源豐富,特別是原始森林、溫泉、紅毛丹珍果、石林奇峰、天然溶洞,民族風情濃郁。
隨著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深化,海南的旅游重點向中線縱深發展。海榆中線和陵昌線作為保亭縣境內最主要的兩條交通性主干道,承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保亭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游客的大量增加,海榆中線和陵昌線公路上的過往車輛也日益增多。因此,保亭縣政府決定在位于海榆中線和陵昌線公路交叉口的東南側建設一處公路旅游服務驛站。2017年,保亭公路分局與保亭黎族苗族縣人民政府達成協議,一同共建、共管大本公路驛站。
大本公路驛站建筑為單層公共建筑,包含旅游服務驛站和交通安全服務站兩部分,中間通過連底將兩部分主體建筑有機結合,形成一個整體。建筑布局得當,動線組織合理。驛站外設多個停車位,首層包括大堂、黎苗風情展示區、旅游咨詢服務臺、辦公室、醫務室和衛生間等,在建筑背面布置了大露臺、咖啡茶座等,在休憩的同時出行者還可以欣賞到七仙嶺優美的自然景觀。
近年來,海南省公路管理局緊密結合海南省地域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國際旅游島建設和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建設,規劃打造一批“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的公路驛站。海南大力開展普通國省干線“交通+旅游”公路驛站建設,豐富了公路交通高質量發展的服務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