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高
中圖分類號:D4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20)07-025-02
摘 要 現代企業管理有一套完整的組織制度,其基本特征是:所有者、經營者和勞動者之間,通過企業的管理機構、生產經營機構、監督機構,形成各自獨立、責權分明、相互制約的組織架構,并以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加以確立和實現。企業組織機構通常包括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這其中股東大會是企業的最高權力機構,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更多的是代表投資者即股東的利益,是不能代表企業勞動者的政治、經濟合法權益的。勞動者在企業中屬于弱勢,而工會就是將每個勞動者聚沙成塔,變成可以與股東大會、董事會相抗衡又相互促進的機構。工會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現代企業管理中所有者、經營者、勞動者三者應該是相互制衡、相互促進、互惠互利的和諧關系,沒有工會或工會沒有發揮作用,那就稱不上是現代企業,同時企業的和諧穩定、產品質量、安全生產包括發明創造都會極大地受到制約。在我國很多企業工會的作用都被異化,發揮不了工會應有的作用。如何讓工會在企業發揮作用,使勞動者的民主權利、監督權利得到落實,成為一個終究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 現代企業管理 工會 勞動者
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法律、維權意識的提升,我國的勞資矛盾日益突顯。如何發揮現代企業管理中工會的作用,保障勞動者的權益,完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對企業的和諧穩定、安全生產、產品質量、創造發明等都起著不可忽視與無法替代的作用。現代企業管理中沒有工會或工會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那這個企業就是一個制度不健全、缺少制衡與監督,存在問題的企業。
一、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已規定我國工會法定身份是勞動者利益的代表著和維護者。《勞動法》《企業法》等法律法規,系統規定了工會及勞動者的各項權利,包括結社的權利,參政議政的權利,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等等,規定了這些權利實現的途徑及形式,使勞動者各項權利的實現有了堅實基礎和法律保證。
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根據《公司法》的規定,按照權力機構、經營機構、監督機構相互分離、相互制衡和精干高效的原則,形成由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組成的公司機構,保證權責明確,各司其職,有效行使決策、監督和執行權。這其中只有工會真正發揮作用,才能形成所有者、經營者和勞動者之間通過公司的權力、決策、管理和監督機構的各自獨立、權責分明、相互制約的和諧互惠互利的經濟實體。
二、工會的作用
工會是勞動者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維護勞動者的知情權、監督權和選舉權。涉及勞動者利益的重大事項,應由職代會或集體協商做出決策,并切實把決策前、決策中、決策后等幾個關鍵環節的民主監督,包括實施過程中的跟蹤監督檢查,以保障勞動者民主權利落實。工會也是勞動者與企業密切聯系的通道,構筑企業與勞動者之間全方位溝通平臺,讓工會在民主管理與民主監督過程中,既能夠考慮到勞動者切身利益,又能從企業發展大局出發共謀發展[1]。
在股份制企業,股東會、監事會、經營層的職能、任務,更多的是代表投資者即股東的利益,是不能真正代表企業勞動者政治、經濟合法權益的。在現代企業體制框架中,工會的作用就變得極其重要了。
三、工會作用缺失帶來的問題
(一)造成權力制約的失衡
現代企業管理中如果監督權力弱于監督對象的權力時,勢必會因權力失衡而造成監督對象濫用權力,這是權力運行的一個普遍規律。人都是追逐利益的,如果沒有制衡、約束,不加控制,人們在逐利的時候,往往會隨著利益的提高,不惜一切代價、不擇手段,這也就有了一方對另一方的剝削、壓榨。現代企業管理中權力如果失去監督與制衡,就會失去對勞動者保護、失去社會責任的擔當;對勞動力剝削、壓榨,又勢必會引起勞動者的抵制與反抗。勞動者因剝削、壓榨而引起反抗案例舉不勝舉,從美國的瓊斯夫人二十世紀初掀起的工會運動后,美國社會自上而下達成全民共識。資本在工會的制約下開始注重勞動者福利,反對旨在把人當成一個工具使用的任何經濟制度,全世界人民都有權公平享用全部土地資源和一切人們生產活動的成果,反對任何帝國主義或一國人民剝削另一國人民,一個集團或階級剝削另一個集團或階級的剝削形式等。奠定了現代企業管理經營模式。
現代化企業管理中,對所有者和經營者權力的制衡和約束就變得非常重要。除了企業紀檢自上而下的監督之外,勞動者的民主監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企業行政和經營者的權力很大,勞動者處于弱勢地位,僅靠自身力量很難行使監督權力,需要工會聯合勞動者,聚沙成塔組成一個能與企業相互抗衡又相互促進的機構。工會沒有發揮積極重要的作用,那就會使得現代企業管理治理結構缺項或不完善,影響到權力的制約,影響到勞動者權益的維護,影響到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不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
(二)勞資矛盾突出
當前一些企業無視勞動者的勞動條件與安全,隨意延長勞動時間、克扣工資、不提供勞動安全保護,甚至限制勞動者人身自由,禁止勞動者發表不利于企業的言論,嚴重侵犯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以至于勞動者產生對立情緒,還會出現極個別勞動者不滿報復做出極端事件,引發惡性安全事故和勞動者群體性事件。在很多企業,因缺乏應有的民主,民主投票都變成了一種形式,有一些基層領導都變成了上級任命,不采納勞動者的意見,造成基層領導不懂市場、技術、業務的現象,阻礙了基礎優秀人員的發展,造成勞動者主觀能動性大大下降。
改革開放后,巨大的人口紅利支撐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但企業的發展,并沒有給很多勞動者帶來體面的收入和工作條件,有些低端產業勞動者所處的高強度、低薪酬、低社會保障的惡劣環境是眾所周知的。勞資矛盾的原因基本上都是工資太低、收入差距太大或工作環境惡劣,勞動者的目的是更多的收入和更人性的工作環境,而不是更大的政治訴求。因此必須避免將勞資矛盾“政治化”,要警惕一些地方官員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與雇主結盟來對付勞動者,從而將勞資之間矛盾和沖突轉化為勞動者與政府之間矛盾和沖突。
勞資矛盾不但在國內頻發,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國家對我國的出口商品發起了反傾銷調查。我國也成為世界上遭受反傾銷調查和被實施反傾銷措施數量最多的國家。這其中勞工權益的保護也是重點問題。
發生在珠三角地區某臺資企業的故事。往常,在這里打工的人們每天十余小時工作得到的薪酬相當于歐美的三十分之一。一天企業突然宣布漲工資,一漲就是原來的一倍多。原來是德國一勞工組織在為中國勞工“維權”。德國這家工會認為,這家臺資企業工人薪酬福利大大低于國際通行的社會責任標準,由于這家公司是德國某著名公司采購鏈上的一個節點,嚴重影響了該公司在國際上的聲譽。人們還有印象的話,美國勞聯-產聯組織曾聯合26家紡織、鋼鐵公司組成“中國貨幣聯盟”向美國政府提供了一份長達幾百頁的文件,要求美國政府根據《貿易法》301條款對中國進行調查,并實施經濟制裁。他們舉出的例證是,美國紡織工人1小時工資能拿到二三十美元,而中國在同樣的工作生產條件十分惡劣的情況下,才掙幾十美分還經常被七扣八扣。有報道稱中國“世界工廠”是“血汗工廠”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國企業中勞資矛盾的加劇以及群體事件的發生,就是缺少工人自主工會組織的寫照。沒有資本權利和勞動權利的完善和制衡,精英、權貴與資本的茍合只會加劇社會矛盾的沖突,直至把社會矛盾推向不可調和的深淵。
(三)勞動者思想被禁錮
很多企業,推行的是高服從、高執行力的軍事化管理模式,采取如果勞動者不順從公司的管理,就請打鋪蓋卷走人的策略。于是國家的《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在實際執行中大打折扣,而勞動者在面對資方的強勢和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對勞動時間、休假等權利和基本養老保險等福利問題時,只有無可奈何地選擇順從和沉默。
企業發展要靠全員的努力,當勞動者被剝削,思想被禁錮的時候,是被動地接受管理,主動性與創造性就會被抹殺。自由思想是人類認識世界、反思自身的智慧結晶,一個民族自由思想的開放高低,都會在道德準則、文化藝術、科學知識上具體體現,自由思想的土壤與環境也就決定了自由思想的果實,只有自由無束縛思想人才能開拓出認識的廣度與深度,廣闊的視野使人們更加全面地看待事物,從而消除狹隘與偏見。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就是權力制衡、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模式。思想被禁錮直接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思想自由、發明創造、科技創新。
四、工會有助于推進民主化管理
現代企業制度是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產權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條件的企業制度,其管理致力于調動人的積極性、創造性。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少了工會的作用就稱不上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了。現代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民主管理,民主管理的積極作用,就在與它能完善企業的制衡機制,促進建立健全民主化管理制度,保障企業和諧穩定發展。
國家一直都在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法治化,只有推進基層民主化管理才能使勞動者的民主權利落到實處,實現企業由人治向法治的轉變。通過工會的制衡提高企業各項工作的透明度,廠務公開,暢通民主管理渠道,平等和諧的氛圍,使勞動者能與管理者平等,自由溝通無約束的交流,使勞動者能在更為寬松的環境中成長。民主化管理也可以避免“一言堂”作風及武斷“拍板”所招致的重大失誤等不良后果,這中間“選擇權”與“罷免權”是民主評價的最高形式。民主化管理是相對于絕對服從、絕對權威的管理而言的,民主化管理是國際上普遍達成共識的民主管理方式,它是人類文明的共同財富。
企業只有充分發揮工會作用,真正落實了勞動者的參與權、知情權、監督權、選舉權,才能從根本上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才能在科學的機制和嚴謹的制度為保證的前提下,決策更科學、管理更民主、監督更有效,企業發展也才能更穩定。
參考文獻:
[1]聶麗華.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在高校工會工作中的應用[J].江西教育.管理版,2012(13):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