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敏 劉煒
中圖分類號:F272.9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20)07-159-01
摘 要 優化勞動組織,盤活勞動力資源,是挖潛增效、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企業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摸索適合自身發展特點的合理的勞動組織結構,努力達到具有較高辦事效率的機構設置和最少人員配備的勞動組織方式。
關鍵詞 優化 盤活 挖潛增效 高質量 合理
勞動組織管理是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目前市場形勢日益嚴峻、生存壓力與日俱增的情況下,調整優化與企業生產經營模式相適應的勞動組織管理體系,是企業降低人工成本、挖潛增效、提升市場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一、優化勞動組織結構的必要性和緊迫感
(一)企業發展形勢迫切需要優化勞動組織結構
優化勞動組織結構,是貫徹落實公司人力資源攻堅戰和三項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是新時期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必然要求,是有效突破工作中的瓶頸制約,確保改革取得新突破新成效的迫切需要。
(二)企業降成本倒逼勞動組織結構優化
人力成本作為企業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由員工數量和員工收入兩個方面決定的,個人收入要保穩定、保增長,只能在減員上下功夫。那么,面對市場經濟大環境的倒逼,企業要求生存促發展,必須把人用到實處,讓人的潛能發揮好,即對勞動組織結構做出進一步的優化與深化改革。
(三)集團公司政策要求勞動組織結構優化
集團公司員工總量逐年控緊、公司到齡退休人員逐年增多、崗位人員逐年減少,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按現有生產組織方式,勞動力資源將難以滿足安全生產的需要。同時根據集團、公司關于精干高效的要求,近幾年新增工作量所需人員原則上要靠本單位內部挖潛解決。因此,根據勞動力資源現狀,從優化勞動組織結構,走內部挖潛增效之路,才能適應新形勢,解決企業發展中的人力資源問題。
二、勞動組織優化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在優化勞動組織實踐過程中,一是要正確理解勞動組織優化是減員增效的前提。企業的減員增效是一項長期任務,然而如果不從優化勞動組織的角度去實施減員工作,會形成新的不合理甚至激化矛盾,也有可能影響企業穩定。只有根據實際情況先著手勞動組織優化,該并的并,該兼的兼,適應生產經營實際,建制調整合理,崗位定員科學。二是要實事求是地認識員工、理解員工、關心員工,有些員工可能有脾氣、有性格,或者有傷病、有障礙,但也要看到他們正氣的一面,有利于工作的一面,即合適的崗位對應合適的人,發揮員工的潛能是優化勞動組織的一種有益補充形式。三是勞動組織的優化,不僅為減員創造了條件,更為發揮員工潛能,提高人力資源協調統籌度,規避崗位間各自為政互不相干的弊端提供了平臺。通過崗位兼并等的組織優化,實現工作職能歸類,人員統籌調度能力提高,避免相互扯皮相互推諉,更能適應生產經營的實際需求。四是優化勞動組織要兼顧安全、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強調統籌兼顧,斟酌再三、科學調整,著眼點必須朝著有利于生產安全、工作效率和質量的發展方向,防止顧此失彼,出現弱化、劣化上述指標的現象[1]。
三、對優化勞動組織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優化生產設備,提高設備自動化程度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自動化設備可以投入到企業生產中。在現有工藝流程下,我們可以通過配備一些自動化裝置,如工業監控、氣缸閥、機械手等自動化設施,來代替操作人員的部分直接勞動,使生產在更大程度上自動地進行,通過改進設備自動化的方式來核減人員。
(二)優化作業方式,保障安全穩定生產
為保障我廠生產經營和長遠發展的用工需要,需對勞動作業形式進行優化。目前,公司已在質檢部、污水處理廠、化工儲運廠三家輔助生產單位啟動四班兩運轉試點工作,我們可以借鑒三家兄弟單位試點經驗,在符合勞動法的前提下,確保員工利益不受損害。在保障員工收入提高、休假不受影響的基礎上,結合我廠生產實際,積極推行四班輪班制工作制,以滿足我廠安全生產需要。
(三)培養多面手,提高勞動生產率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推動企業發展的根本。當下,應充分挖掘現有人力資源潛力,加快人才培養,開發戰略后備人才隊伍,打造一支一人會多崗的系統操作工和生產多面手的人才梯隊。近兩年,我廠培養的“星級工”人數占全廠操作人員的半數以上,有效地緩解了生產一線操作人員結構性缺員矛盾。但隨著人員逐年減少,加大現有“星級工”頂崗操作及加快多星級“星級工”培養是下一步“星級工”培養的重點內容。化工行業為高危行業,現有“星級工”雖然經過三個月“傳幫帶”培養通過考核,但不能保證完全掌握新崗位全部正常操作和全部應急操作,只有讓現有“星級工”多進行頂崗操作、多積累經驗,才能使現有的“星級工”真正具備新崗位所有操作技能,確保安全生產。各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安排不同崗位的“星級工”互幫互頂崗,進一步提高崗位操作經驗。在下一步“星級工”培養上,要加大對多“星級”的培養,讓現有“星級工”的“星級”得到提高,使“三星級”“四星級”員工占比提高至百分之二十或者百分之三十的目標。加快對備員崗位人員的培養,確保備員能夠具備全裝置、全系統操作的技能。發揮各級技能專家、骨干人才的引領和“傳幫帶”作用,加大對新進廠員工、新轉崗員工的培養。
總之,優化勞動組織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間。相信只要我們根據實際情況,抓住特點,積極思考,大膽實踐,穩妥推進,通過優化勞動組織實現減員增效降成本的目標是積極可行的,也是大有作為的。
參考文獻:
[1]杜堅.優化企業勞動組織的實踐與思考[J].管理學家,2013(0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