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波



摘要:家庭語言規劃非常重要,它是語言管理活動的關鍵點和最終點。本土家庭、半本土家庭和非本土家庭三種家庭類型中,家庭內部所使用的交際語碼不盡相同。通過對南寧82組家庭調查后發現,不同類型的家庭語言管理有趨同傾向,語言代際傳承意識明確但動力不足,普通話和英語的使用已成為自覺選擇,父輩語言信仰與語言格局對小學生的語言規劃起到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家庭類型 語言規劃 小學生語言 信仰
中圖分類號:H0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7-0190-03
家庭語言規劃指的是家庭內部家庭成員之間的語言使用模式和語言實踐。主要由語言意識形態、語言實踐和語言管理三部分組成[1]18。家庭區域非常重要,它是語言管理活動的關鍵點和最終點,家庭域的語言規劃研究已經成為微觀語言規劃的典型范式[2]29。目前國內外學者對于家庭語言規劃的研究路徑主要依據斯波斯基的語言管理模型,我們也遵循這一研究范式。
一、調查內容
南寧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門戶城市,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員往來,很多廣西區域外的人在此工作和定居。民族多樣性以及不同地域的人聚居于此,決定了其語言使用的復雜性。因此,南寧很多家庭的類型不一樣,我們將家庭分為三種:廣西本土家庭、半廣西本土家庭、非廣西本土家庭。本文旨在從微觀的家庭域角度,通過調查不同家庭類型的語言規劃現狀,研究父輩語言信仰與語言格局對小學生的語言規劃所起到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我們選取82組家庭作為調查研究的對象,且各個家庭中的孩子均為小學生。采用網絡問卷形式進行調查,并對部分家長線下訪談。調查問卷的設計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為家長背景信息,包括學歷、職業背景,家庭類型等;第二部分為家庭語言措施與規劃。主要調查家庭內部普通話、方言、少數民族語言和英語的掌握情況;第三部分對普通話、方言、英語的使用觀念和態度等進行調查。主要從語言意識形態、語言實踐和語言管理三部分進行分析研究。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家長背景信息
1.文化程度和職業調查
家長的文化程度對兒童語言規劃會產生一定影響,不同文化層次的家長對孩子的語言學習成效有不同的標準和要求,受訪的家長九成以上均接收過良好的高等教育,且具有較為穩定的工作,67%的家長在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公司供職,其余分別是私營企業主、個體戶和自由職業者。
2.家庭類型
調查顯示,廣西本土家庭占多數,半本土家庭占18.29%,非廣西本土家庭占比19.51%,半本土家庭和非廣西本土家庭比例相當。在這些家庭中有47人為非廣西人,117人為廣西本地人,非廣西人占總人數的40%。(見表1)
(二)家庭語言措施與規劃
1.夫妻雙方家鄉話來源構成
從夫妻雙方家鄉話來源構成可以看出,不同家庭類型的語碼十分豐富,涵蓋七大方言區以及少數民族語言。家長方言使用最高的前四位分別是粵方言、北方方言、客家方言和贛方言。其中持北方方言的被調查者,三分之二以上使用的是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方言。不同類型的家庭語言格局復雜多變,語言信仰和家庭域的語言選擇偏好也勢必會有差異。(見表2)
表2 夫妻雙方家鄉話來源構成調查
2.家長在家里所使用語言數量
我們將家長在家里所說語言的調查結果進行分類,一半被調查的家長在家只說一種語言,其中29人在家里只說普通話,有2位家長說西南方言,4位家長說客家方言,6位家長說粵方言。37位家長在家里說兩種話,分別為普通話和方言、少數民族語言,其中比較集中的為普通話和粵語,占比為51%,7人說普通話和北方方言,其余較為分散。有3位家長在家里說客家方言和粵方言,1位家長在家里說壯語和布依語。在家里說三種方言的家長很少,只有4人,其中兩人說普通話、粵方言和壯語,兩人說普通話、粵方言和客家方言。(見表3)不同類型的家庭需要選擇一種家庭成員均認可,且能有效交流溝通的主導語言,普通話是最理想的家庭域語言,使用頻度非常高。使用兩種語言的家庭中,主要是普通話和粵語,由于粵語屬于強勢方言,因此也是較多家庭的必選方言之一。
3.孩子在家中語言使用情況調查
調查發現,82.93%的孩子在家里只說普通話,達到了68人;說兩種話的有13人,統計發現,其中8個孩子在家里使用普通話和粵方言,3個孩子使用普通話和客家方言,1個孩子在家里說粵方言和客家方言,1個孩子說壯語和布依語。使用3種語言的只有一個孩子,在家里使用普通話和粵方言、客家方言。(見表4)從以上調查中可以看出,普通話作為一種語言信仰,已經成為一種穩固的語言意識,在不同類型的家庭中,是絕大多數孩子使用語言的首選。與父輩相比,不同類型家庭的小學生在語言選擇上更趨向于普通話,方言的使用明顯減低,不論這種方言是否為強勢方言。
4.受訪者與孩子之間使用語言情況
受訪家長在家里和孩子交談還是以普通話為主,占比81.7%;有12個家庭主要說方言或少數民族語言,其中7個家庭說粵方言、4個家庭說客家方言、1個家庭說壯語;說普通話和家鄉話的家庭共7個,其中3個家庭使用普通話和客家方言,4個家庭使用普通話和粵方言,沒有家庭使用英語。(見表5)家庭類型與孩子在家中使用何種語言并沒有顯著聯系,而與所使用的方言是否為強勢方言以及對方言的保護意識有關。對自己身份文化的認同感是影響家庭語言意識形態的重要因素,作為身份認同和文化傳衍重要載體的代際傳承語言也因此成為家庭語言規劃的重要內容[3]32,但這種較為強烈的方言保護和傳承意識并未真正付諸行動,粵方言作為中國強有力的方言,一些家庭的父輩和子輩還是有意識要去學習使用。而客家方言作為客家人之間的獨特語言,是維系漢族客家新民系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會在客家人中廣泛使用,反觀其他方言或少數民族語言則沒有如此強烈的使用意識。
5.小學生方言和英語水平調查
我們采用五度量表來調查82個家庭中小學生方言水平和英語水平,1為完全不懂,5為非常好。結果顯示,小學生在方言聽說讀寫等方面能力整體不如英語水平。有方言環境的家庭完全不懂方言的子輩比例高于英語的掌握程度,聽說能力強于英語水平,是因為家長在家中使用方言時,孩子能夠聽懂一部分,會說一點方言,讀寫能力很差。英語在家庭語言規劃中的地位明顯高于方言,父母作為家庭域語言管理者,他們的語言信仰可以改變孩子的語言信仰和語言實踐。英語作為全球通用語言,父母都希望將孩子培養成英語能力較為突出的一代。
(三)語言態度調查
1.英語使用態度
接近42%的小學生4歲前就開始學習英語,12.2%的孩子5—6歲開始學習英語,呈現低齡化現象。全部家長都認為有必要學好英語,因為學好英語能與國際接軌,其次因為它是考試的必考科目,第三是個人興趣愛好和出國旅游必備語言。雖然家長們的理由不盡相同,但是語言意識和實踐都是趨同的,因為在未來的工作生活中都用到,因此希望子輩能將英語學好。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不僅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還具有非常高的社會價值,家長的這種語言意識形態的形成與英語的國際強勢語地位、使用該語言群體的社會經濟地位以及中國社會持續不斷的英語熱緊密相連。掌握好英語,會賦予較高的文化資本、社會資本和優越的工作機會,家長們作為家庭域中的語言管理者深刻感受到了英語的巨大效用價值[4]28。
2.方言、普通話使用態度
84.15%的家人認同有必要學好方言。雖然父母在家里與孩子以說普通話居多,但是卻有69位家長認為孩子有必要學好方言、少數民族語言。大部分家長認可學好方言有利于對家鄉和家鄉文化的認同,學好方言也是對歷史的傳承,有利于與家庭成員溝通和培養感情,有利于與同鄉溝通交流。雖然家長有比較明確的方言傳承意識,但是在前面的調查中反映出來的是學習和保護方言的動力不足。雖然家長認為方言有學習和代際傳承的價值,但同時也承認擔心讓孩子學習方言會形成帶有方言的口音,不利于學習普通話,而且對跨區域人際溝通無幫助。更多時候方言只是父輩之間、祖輩之間、父輩和祖輩之間的交際語碼,并不是父輩和子輩的首選家庭語言,方言在家庭域中將逐漸淡化和被疏遠。
不同家庭類型中的家長均認為學好普通話是十分必要的。普通話作為全民語言信仰,已經根深蒂固植入父輩與子輩的意識中。大家普遍認為熟練掌握普通話方便跨區域與他人溝通;讓表達更加清晰,避免產生誤會;能提高自我形象與修養。盡管家庭類型豐富,存在多重語碼的現象,但越來越多的孩子還是漸漸從父輩的雙言格局向單言格局轉變,普通話的通用性、標準性得到了充分彰顯。
四、結語
不同的家庭類型中,九成以上的家長屬于雙語使用者,父輩既會說普通話也能說方言或少數民族語言,部分家長屬于多語使用者。家庭域中的語言環境適合孩子去學習方言或少數民族語言,但從父輩與子輩之間使用的語言,以及子輩在家里使用的語言來看,處于小學階段的子輩并沒有有效學習其家鄉話,逐漸形成了單語交際格局的家庭氛圍。這肯定與家長的語言意識、語言信仰和語言管理政策密不可分,并不是自發的行為,而是社會環境、經濟環境、意識形態環境在家庭域中的折射。家庭域中的語言生態系統迅速變化,一方面證明普通話和英語已經成為一種語言信仰,有強烈的學習欲望。另一方面,由于受到父母語言格局的影響,處于語言學習黃金期的小學生對于自己祖輩留下來的方言或少數民族語言并沒有學習的意識和足夠的動力,雖然孩子在家里對于方言有一定的聽辨能力,但是讀寫能力很弱,不能很好地承擔起對自己家鄉話的代際傳承作用。家庭中的多重語碼的格局正在逐步解體,單言交際格局日益形成,方言或少數民族語言的邊緣化現象,特別是不處于強勢地位的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邊緣化現象越發明顯。而英語作為全球的通用語言,早已不分家庭類型而普遍納入家庭語言規劃中,父母對于英語的熱情持續高漲,認可英語的國際地位以及預見到學好英語所帶來的種種優勢,因此其孩子學習英語呈現低齡化趨勢,父母對孩子的英語期望值非常高。
參考文獻:
[1]方小兵.從家庭語言規劃到社區語言規劃[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6).
[2]博納德·斯波斯基.語言管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3]汪衛紅,張曉蘭.中國兒童語言培養的家庭語言規劃研究:以城市中產階級為例[J].語言戰略研究,2017(6).
[4]俞瑋奇,馬蔡宇.上海浦東國際社區的語言生活調查研究:兼論社區語言規劃[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6).
[5]吉布森·弗格森.語言規劃與語言教育[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9.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