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隔 劉艷娟 王麗
【摘 要】? 目的 : 探討節點宣教對實施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高齡二胎女性患者的應用效果。方法 : 選取山東省某生殖醫學中心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接受IVF-ET治療的高齡二胎女性患者的臨床資料共244例,根據護理方式不同進行分組,對照組124例,觀察組120例,進入周期后觀察組實施節點宣教模式,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對高齡二胎女性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分析。結果 : 接受IVF-ET治療的高齡二胎女性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前觀察組SAS評分和對照組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護理干預后SAS評分和對照組SA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護理干預前觀察組SDS評分和對照組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護理干預后觀察組SDS評分和對照組SD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 節點宣教在IVF-ET高齡二胎女性患者中應用可以改善其焦慮和抑郁情緒,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應用。
【關鍵詞】? 節點宣教;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焦慮;抑郁
The application analyzing of advanced age patients with the second child 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by node education
Liu Ge1,Liu Yanjuan2,Wang Li3
1.Heze Medical College, Heze, Shandong 274000;
2.Heze Peony People's Hospital, Heze, Shandong 274000;
3.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ifang Medical College, Weifang, Shandong 261041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ode education on advanced age patients with the second child 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44 advanced age patients with the second child couple with IVF-ET treatment were chosen from a reproductive medicine center from June 2018 to June 2019 in Shandong and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different nursing modes: control group 124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120 cases. After entering the cycl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ed ph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using 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 and th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to assess the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of advanced age patients with the second chil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AS scores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0.05) of advanced age patients with the second child 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before nursing intervention.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DS scores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0.05) before nursing intervention.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D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node education in IVF-ET advanced age patients with the second child can improve thei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Node education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Node education; 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 Anxiety; Depression
隨著生殖醫學技術的發展,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及其衍生技術作為治療不孕癥的主要手段,為不孕癥患者帶來了希望。伴隨國家全面二胎政策的開放,接受IVF-ET治療的患者也逐年增多,人們也逐步認識到心理因素對實施IVF-ET治療妊娠結局的影響。國內外多數研究表明,接受IVF-ET治療患者的心理因素不僅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而且對妊娠結局也產生一定的影響[1-2]。但是很多患者對實施IVF-ET治療的認知不足,缺乏良好的依從性,從而影響了受孕率。另有研究指出,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孕癥患者抑郁、焦慮情緒較為嚴重,不利于治療的開展,重視綜合護理干預工作,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提高主觀能動性,在治療全程中積極參與,是保障獲取理想妊娠結局的關鍵[3-4]。本研究旨在了解IVF-ET治療的高齡二胎女性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狀態,探討節點宣教對實施IVF-ET治療的高齡二胎女性患者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選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接受IVF-ET治療的高齡二胎女性患者的臨床資料共244例,采用隨機數表法對入選對象分組,對照組124例,觀察組120例。1)所有研究對象均為年齡≥36歲非首次生育的患者;2)確診為女性因素不孕行IVF-ET治療接受并配合調查者;3)無嚴重心理創傷經歷者;4)無嚴重精神疾病者及軀體疾病者;5)無內分泌疾病史、吸毒史及近期重大生活事件史。調查對象簽訂知情同意書,在知情同意情況下進行調查研究。所有接受調查的患者均在進入周期第一天發放問卷,觀察組在胚胎移植后病房健康宣教后發放問卷,均當場收回。
1.2 調查方法
由培訓的專業護理人員對接受IVF-ET治療的患者在填寫問卷前說明調查目的,要求接受調查的患者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如實回答,獨立完成。調查過程中由專業護理人員使用統一指導語,不加任何暗示,問卷填寫完畢現場收回。收集的所有問卷均采用編碼管理,承諾信息絕對保密,不泄露患者的隱私。對照組采用傳統的健康宣教模式,主要包括行IVF-ET治療過程,注意事項等。觀察組采用節點宣教模式,即在治療周期第一天、取卵前后、胚胎移植前后進行階段式健康宣教。其宣教內容包括以下項目:1)制作IVF-ET治療過程中各節點宣教卡片,患者在不同治療階段,護理人員進行針對性的面對面宣教,指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及需求,根據患者臨床特點調整宣教內容和進程,保證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處于同一治療階段的患者集中宣教,加強患者之間的交流溝通,幫助患者明確各階段健康宣教的內容和目的,并告知注意事項;2)同一治療階段的患者采用集中授課的方式進行宣教,集中授課采用多媒體教學,課前以不記名方式發放卡片讓患者寫出問題,課后統一解答,提高患者參與的積極性和興趣。加強患者的心理疏導,促使每位患者改善不良的心理情緒,提高治療信心;3)創建微信平臺,由科室工作經驗豐富、理論知識扎實的護理人員進行健康教育,定期推送有關IVF-ET科普文章,講解科室常見疾病的專業知識及保健知識;4)優化微信平臺互動功能,及時解答患者有疑慮的問題,或者是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的一對一交流功能,由專業人員給予解答和指導。
1.3 調查工具
1.3.1 一般情況調查表 采用自行設計的一般情況調查表對調查對象采用無記名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包括調查對象的年齡、結婚年限、不孕年限、文化程度、職業等。
1.3.2 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5] 采用Zung氏焦慮自評量表測試患者的主觀感受。該量表包含20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1~4級評分法,其中第5,9,13,17,19項用正性詞陳述,按4~1順序反向計分。將20個條目得分相加得出粗分,標準分=粗分×1.25。參照中國常模結果,SAS標準分分界值為50分,其中50~59分表示輕度焦慮,60~69分表示中度焦慮,70分以上表示重度焦慮。
1.3.3 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5] 采用Zung氏抑郁自評量表測試患者的主觀感受。該量表包含20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1~4級評分法,其中第2,5,6,11,12,14,16,17,18,20項采用4~1順序反向計分。各條目累計分/80=抑郁嚴重度指數。抑郁嚴重指數<0.5表示無抑郁,0.5~0.59表示輕微至輕度抑郁,0.6~0.69表示中至重度抑郁,>0.7表示重度抑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統計學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統計推斷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調查一般人口學特征
接受本次調查的高齡二胎女性患者共244例。其中對照組124例,年齡(39.3±3.90)歲,結婚年限(9.6±3.7)年,不孕年限(7.6±4.3)年。學歷:小學及以下28.0%,初中或中專33.7%,高中21.8%,大學及以上16.5%。職業:農民32.7%,事業單位或公務員15.8%,管理人員9.3%,其他42.2%。觀察組120例,年齡(40.6±3.88)歲,結婚年限(10.3±4.1)年,不孕年限(8.5±3.9)年。學歷:小學及以下29.4%, 初中或中專31.5%,高中20.4%,大學及以上18.7%。職業:農民29.4%,事業單位或公務員13.5%,管理人員11.2%,其他45.9%。
2.2 兩組高齡二胎女性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前焦慮、抑郁發生率
對照組共124例,其中SAS標準分為(54.48±7.74)分,輕中度焦慮占58.06%,無焦慮占41.94%,無重度焦慮。抑郁指數平均為(0.53±0.06),輕中度抑郁占64.52%,無抑郁占35.48%,無重度抑郁。 觀察組共120例,其SAS標準分為(54.63±7.82)分,輕中度焦慮占60.0%,無焦慮占40.0%,無重度焦慮。抑郁指數平均為(0.54±0.07),輕中度抑郁占63.33%,無抑 郁占36.67%,無重度抑郁。見表1。
2.3 兩組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前焦慮、抑郁狀況比較
對照組、觀察組實施護理干預前焦慮、抑郁狀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后焦慮、抑郁狀況比較
觀察組在治療過程中進行節點宣教,實施護理干預措施,實施護理干預后兩組焦慮、抑郁狀況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隨著全面二胎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符合條件的家庭選擇追生二胎。但有些女性再生育時年齡已經超過35歲,屬于高齡產婦的行列,高齡產婦生二胎比育齡產婦多了許多風險。諸多文獻研究報道,30~35歲以后婦女的生育能力下降,可能是因為高齡婦女卵巢功能的下降導致卵泡數目減少、卵母細胞非整倍體率增加、子宮內膜變薄和容受性降低等因素影響了受精和妊娠的維持[6-8]。有研究顯示,在排除不孕因素、促排卵方案、移植胚胎數和質量的情況下,IVF-ET的臨床妊娠率隨年齡增長而逐漸下降,38~40歲臨床妊娠率下降最為明顯,44歲以上臨床妊娠率僅4.35%;隨著年齡的增長,早期流產率呈上升趨勢,35歲以上明顯升高,40歲以上總流產率超過45%[9]。另有一項調查顯示,實施IVF-ET治療的高齡二胎女性患者進入治療周期前焦慮情緒發生率為50.0%,抑郁情緒發生率為56.67%,與國內外研究結果比較,焦慮、抑郁情緒發生率均較高[10]。
本研究結果顯示,59.02%的患者存在焦慮情緒,63.93%的患者存在抑郁情緒,IVF-ET患者接受治療前焦慮、抑 郁得分均高于全國常模[11]。郭啟云等[12]對188例接受IVF-ET患者治療前心理狀況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6.70%的患者有焦慮癥狀、46.28%的患者有抑郁癥狀,其焦慮、抑郁得分均高于全國常模。 張瓊等[13]隨機抽取202例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療的女性患者,在治療周期的第1天采用焦慮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進行調查,其焦慮、抑郁篩 出率分別為48.5%和56.9%,這與本研究結果是一致的。究其原因,可能是患者對IVF-ET治療周期長、用藥不熟悉、穿刺取卵是否疼痛和移植手術是否成功以及生理、心理、社會等因素的影響,易產生焦慮、抑郁的心理。因此,醫務人員應重視患者面臨的心理問題,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幫助患者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方式進行情緒的管理,加強健康教育,使患者科學認識不孕不育[14-15]。
本研究分析了224例實施IVF-ET患者的臨床資料,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焦慮、抑郁情緒。通過比較結果顯示,實施護理干預前對照組焦慮標準評分為(54.48±7.74)分,觀察組焦慮標準評分為(54.63±7.82)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抑郁指數為(0.53±0.06),觀察組抑郁指數為(0.54±0.07),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護理干預后對照組焦慮標 準評分為(53.16±6.94)分,觀察組焦慮標準分為(50.63±5.99)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抑郁指數為(0.51±0.42),觀察組抑郁指數為(0.49±0.53),兩組比較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文獻指出,女性隨著年齡的增加,卵巢功能逐漸下降,IVF-ET成功率隨之降低,,心理壓力增加,生活質量水平降低[16]。蔣玲等[17]在探討階段性健康教育聯合肌肉松弛訓練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生理、心理、睡眠及妊娠成功率的影響時指出,階段性健康教育聯合肌肉松弛訓練可影響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改善睡眠質量,提高患者妊娠成功率。趙曉英等[18]研究指出,實施IVF-ET治療的患者干預前焦慮情緒、抑郁情緒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實施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焦慮情緒、抑郁情緒評分均低于同組干預前,這與本研究結果是一致的。在本研究中入選對象均是年齡>35歲的高齡患者,趙曉英等[18]研究納入對象的標準是初次診斷為不孕癥并行IVF-ET技術治療的患者,未對納入對象做年齡的界定。
IVF-ET治療的過程復雜,大致分為控制性促排卵期、取卵前期、取卵后期、胚胎移植期、胚胎移植后期等階段。同時,節點宣教模式的建立是一個比較系統的過程,任何一個階段健康教育沒落實到位,都可能對治療產生不利影響,加重患者心理壓力,增加經濟負擔。因此,在患者接受IVF-ET治療的不同階段,運用生殖醫學、心理學和護理學相結合的方法給予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提供連續完整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既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也可降低醫療糾紛風險。
參考文獻
[1]? 張圣芳,周閣,張荷英.心理干預對于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心理狀態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9,27(04):584-588.
[2] Xu H,Ouyang N,Li R,et al.The effect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n in vitro fertilisation outcomes of infertile Chinese women[J].Psychology Health&Medicine,2017,22(01):37-43.
[3] 王冉,劉艷菊,雍恩華,等.接納與承諾療法對不孕癥患者焦慮抑郁癥的干預效果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7,39(22):3430-3432.
[4] 劉杰,鄭潔,雷亞蘭,等.高齡婦女凍融周期胚胎移植策略的選擇[J].實用醫學雜志,2018,34(15):2467-2470.
[5] 汪向東.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153-156,194-196.
[6] 周林燕,文婭,楊冬梓,等.高齡婦女凍融胚胎移植臨床結局及影響因素[J].生殖醫學雜志,2016,25(07):595-599.
[7] Le V D,Mijatovic V,Leemhuis E,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IVF/ICSI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endometriosis after long-term pituitarydown-regulation[J].Reprod? Biomed Online,2014,28(01):39-46.
[8] Reed B G,Babayev S N,Bukulmez O.Shifting paradigms in 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 and advanced reproductive age in assisted re-production:customization instead of conformity[J].Semin ReprodMed,2015,33(03):169-178.
[9]? 徐麗爽,陳潔,熊芳,等.年齡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臨床結局的影響[J].國際生殖健康/計劃生育雜志,2019,38(03):206-208.
[10]劉隔,王麗,劉艷娟.擬實施體外受精-胚胎移植高齡二胎夫婦心理狀況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07):1535-1537.
[11]周飛京,孫致敏,宋亞男,等.性別角色對不孕不育夫婦生育壓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6,02(04):37-41.
[12]郭啟云,王歡歡,劉穎,等.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治療前焦慮、抑郁情緒對生育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24):6249-6251.
[13]張瓊,陳丹,蔣俐萍,等.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女性患者焦慮抑郁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17,24(14):43-47.
[14]鐘文明,劉曉娟,吳智娟.不孕癥女性患者心理狀況及生活質量現狀調查[J].職業與健康,2015,31(13):1788-1790.
[15]王瑛,何玉潔.心理因素及子宮收縮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結局影響的研究現狀[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5,23(06):128-130.
[16]Crawford N M,Hoff H S,Mersereau J E.Infertile women who screen positive for depression are less likely to initiate fertility treatments[J].Hum Reprod,2017,12(06):17-23.
[17]蔣玲,陳丹,張瓊,等.階段性健康教育聯合肌肉松弛訓練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02):166-170.
[18]趙曉英,謝晶璟,郭海燕,等.階段式健康教育模式在接受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IVF-ET)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吉林醫學,2018,39(07):1364-1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