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勃


【摘 要】目的:探討采用腰神經后支阻滯治療腰腿痛的效果。方法:抽選我院腰腿痛4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隨機分組,觀察組、對照組各24例,觀察組采用腰神經后支阻滯治療,對照組采取封閉法治療,對比兩組療效及不良反應。結果:觀察組優良率95.83%,對照組優良率79.17%,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20.83%,對照組為16.67%,差異不顯著,P>0.05。結論:腰神經后支阻滯治療腰腿痛有顯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應用。
【關鍵詞】腰神經后阻滯;腰腿痛
【中圖分類號】R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20--02
腰腿痛為臨床常見病,隨著人們工作壓力的增加、體力勞動及久坐人群增加,該病的發病率有所升高,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其誘發因素較多,如骨質疏松、炎癥、骨質增生等,過去多認為腰腿痛多和椎管狹窄等因素有關,但隨著研究的深入,認為腰腿痛患者多為腰神經后支損傷所導致,臨床的治療方式主要有按摩、藥物、局部封閉及腰神經后支阻滯等[1],盲目按摩可增加神經壓迫,而藥物、局部封閉療法雖能緩解疼痛,但不能根治。腰神經后支阻滯具有創傷小、針對性強等特點[2],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腰腿痛患者采取腰神經后支阻滯治療,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選2019年2月~2019年8月在我院治療的48例腰腿痛患者,患者均符合腰腿痛神經后支綜合征的診斷標準,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排除腫瘤患者、腰間盤突出癥患者、椎管狹窄患者及其他疾病導致腰腿痛患者。觀察組男15例,女10例;31~68歲,平均(53.8±2.6)歲;對照組男13例,女12例;33~67歲,平均(52.7±2.5)歲;所有患者的肢體感覺、反射及肌力均正常,兩組疼痛程度、疼痛點等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封閉法治療,取患者俯臥位,確定疼痛位置,對疼痛點進行徹底消毒,之后對疼痛點穿刺,當回抽無血后,采取利多卡因、醋酸強的松龍注入壓痛點進行局部封閉。觀察組給予腰神經后支阻滯治療,確定疼痛位置,采取X線正位攝片確定神經后支損傷部位,選擇適合的阻滯點,對患者局部麻醉,采取腰穿針垂直進入穿刺點,穿刺后患者出現酸痛、脹痛、麻木等癥狀表示穿刺位置準確,回抽無血后選擇2%利多卡因、胞二磷膽堿0.5g,維生素B60.2g、地塞米松10mg溶解于20mg生理鹽水中注射,每次注射不可超過2ml,每周進行一次。在注射后囑患者平臥,密切監測身體各指標,如未出現異常情況,則可進行下床活動。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
①觀察指標:觀察兩組療效、不良反應。②療效判定:優:治療3周后,患者腰腿痛癥狀消失,對正常生活、工作不造成影響。良:治療3周后,患者腰腿痛減輕,但過度工作會導致疼痛;差:患者腰腿疼痛無好轉甚至加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25.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取%表示,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優良率比較
見表1,觀察組優良率95.83%,對照組優良率79.17%,差異顯著, P<0.05。
2.2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見表2,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20.83%,對照組為16.67%,差異不顯著,P>0.05。
3 討論
腰腿痛在臨床非常多見,以往主要發生在老年人群,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久坐、過度勞動等人數的增多,使腰腿痛患者有年輕化發展趨勢,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帶來嚴重影響。引起疼痛的因素較多,如骨刺、關節病變、腰神經后支損傷等,以往認為腰腿痛主要是椎管狹窄、腰間盤突出所引起[3],但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認為該病和椎管外解剖無顯著關系,和腰神經后支損傷密切相關。腰神經后支在椎間孔外側,從脊神經出發向后行走分為內側支和外側支,支配這椎間關節以及連線的筋膜、韌帶,在該神經途中相鄰椎骨關節和橫突韌帶,同時通過骨纖維管,當患者出現腰椎關節病變、韌帶損傷及骨纖維管改變時,可對腰神經后支造成刺激,引起神經根病變,如水腫、站立等,導致疼痛發生[4]。如不及時治療患者易出現肌肉痙攣,加重疼痛,或反復發作形成惡性循環,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臨床治療方法較多,如封閉治療、理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部分患者在出現疼痛后盲目選擇理療,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對神經造成進一步的刺激和壓迫,導致病情加重;藥物治療多數為止痛劑,雖可暫時緩解疼痛,但遠期效果不佳,患者出現藥物依賴性,不良反應多,停藥后疼痛明顯;局部封閉法可改善癥狀,但無法根治;而手術治療的創傷大、并發癥多,患者不易接受。腰神經后支阻滯具有創傷小、針對性強、療程短、效果顯著等優點,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該方法對人體的損傷小,不易導致感染發生,通過鎮痛藥物的注入,使藥物濃度集中在疼痛部位,可有效改善神經受壓、缺血、水腫等情況,改善微循環,并能消除炎癥,使神經功能得到恢復[5]。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優良率95.83%,對照組優良率79.17%,P<0.05;兩組不良反應無明顯差別,體現出采取腰神經后支阻滯治療腰腿痛的療效顯著,安全性高,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張軍,肖璟.脊神經后支阻滯治療非特異性腰痛的臨床觀察[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5,15(3):47-48.
王俊領,張然,魏海濱.腰神經后支阻滯療法治療腰神經后支損傷所致下腰腿痛的效果探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9,17(1):55-56.
陳劍虹,索南草.脊神經后支阻滯治療腰部軟組織損傷性腰痛療效觀察[J].醫藥論壇雜志,2019,40(7):76-78.
李金海,劉勇,鐘瓊.脊神經后支阻滯對急性腰椎體壓縮骨折成形術后殘留疼痛效果的臨床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8,25(4):86-88,92.
鄭戰偉.小針刀配合神經阻滯治療腰三橫突綜合征66例療效觀察[J].醫藥前沿,2014,(22):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