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明
摘要:警務保障部門作為公安機關的大管家,面廣事雜。新的歷史條件下,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進和加強警務保障工作,促進精細管理已成發展趨勢。本文將在“科技興警”的大背景下,思考如何拓寬工作思路,堅持科技引領,在警務保障工作中強化信息技術應用,不斷提升警務保障部門工作效能和保障能力。
關鍵詞:警務保障;信息化;管理
在當前云計算、大數據快速發展的時代,“誰擁有了大數據,誰就贏得了未來”已成為普遍共識。對公安機關警務保障部門來說,如何快速獲取、高效整合、深度應用各類警務保障業務數據信息,大力推進公安機關警保系統基礎信息化建設,是積極適應當前公安工作新形勢、新發展、新變化的重要課題。本文將以蘭溪市公安局為例,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論述信息化手段在警務保障工作中的具體實踐,并就運行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探索方向作粗淺思考。
一、警務保障信息化的概述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尤其是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進步,人類獲取信息后的加工和處理方式已不再滿足原始的手工操作,信息化應運而生。信息化是指培養、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型生產力,并使之造福于人類社會的歷史過程【1】。警務保障從狹義上理解,就是為警務活動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等支持保障,內容涉及經費保障、物資保障、裝備保障等。而警務保障信息化就是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對警務保障工作進行流程管理,使之更加精細化、高效化,以更好地適應和服務實戰需要。
二、推進警務保障信息化的必要性
在2019年 5月召開的全國公安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公安機關要堅持政治建警、改革強警、科技興警、從嚴治警。科技興警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公安機關自我創新,不斷提升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水平的內在要求。一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水平的需要。在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總體目標中,基礎信息化是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實現警務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基礎信息化一方面使警務實戰更具針對性、實戰性,另一方面也使公安機關警務保障工作更能保持活力及高效。因此要在警務保障工作中大力推進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技術應用,進一步提升警務保障工作水平。二是推動公安機關內部“最多跑一次”改革,減輕基層負擔的需要。近年來,全省公安機關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契機,大力推進公安“放管服”改革。讓“數據多跑路,百姓少跑腿”,改革紅利得到最大釋放,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得到有效提升。在公安內部,為減輕基層民警“跑批”負擔,在相應審批流程中通過應用信息化系統,實現公安內部“最多跑一次”,讓基層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打擊違法犯罪、服務民生的主業上。三是理順業務流程,提升工作效能的需要。警務保障部門作為公安機關的“大管家”,業務涉及基建、財務、采購、固定資產管理、警用裝備等方方面面,業務廣、流程雜是警務保障工作的一大特點。通過在各個工作領域應用信息化系統既能使業務流程更加清晰,同時也能大大提高工作效能,降低工作差錯率。
三、警務保障信息化應用具體實踐
在理清工作流程,發現各業務線上存在的錯點、慢點后,我們深入思考如何讓數據跑起來、快起來、準起來,確定了“深化信息化應用、向科技要警力”的工作思路,具體實踐如下:
(一)深度應用“釘釘”平臺。釘釘(Ding Talk)是阿里巴巴集團為中國企業打造的免費溝通和協同的多端平臺。在信息化的今天,改變企業傳統紙質公文辦公模式,企業內外部的收發文、呈批件、文件管理、檔案管理、報表傳遞、會議通知等均采用電子起草、傳閱、審批、會簽、簽發、歸檔等電子化流轉方式,同樣可以留下痕跡、真正實現無紙化辦公【2】。釘釘平臺就為警務保障部門提供了一個簡單、便捷、私密的公文流傳遞環境。具體的應用領域有財務報銷、用車管理、采購管理等方面,過去在警務保障公文流轉方面一般需通過紙質表格填報、各級領導審核審批后再行辦理,遇上特殊情況往往要在審批路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工作效率得不到保證。2017年下半年以來,在上級部門推廣“釘釘”辦公軟件應用的契機下,我們充分發揮該軟件模塊清晰、使用方便等特點,先后在軟件中添設了出差審批、用車審批、采購審批等工作模塊,經辦人員只需在相應模塊中填寫申報信息,就可以通過網上申報、審核、審批的程序一鍵完成整個審批流程,時間往往只需幾分鐘,實現了業務流與信息流有機結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該平臺的深度應用有效解決了警務保障部門人力、物力有限與信息化系統資金投入大、技術要求高之間的矛盾,符合用好用足社會資源、強化警民融合的現代警務保障體系建設要求。
(二)以RFID技術規范固定資產管理。固定資產管理一直是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中一項老大難問題。一方面是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量大、專業性強。同時在以往的會計核算中沒有計提折舊,導致很多領導層對固定資產的利用和管理理念不足。這些原因都造成了國有資產管理底數不清、保管不善。針對這一局面,我們在全局推廣應用了固定資產管理系統,通過開展固定資產管理業務培訓和“清臺賬、盤家底”的清查活動,短短一周內全局就通過固定資產管理系統錄入了一萬多條資產信息。同時,針對固定資產量多、核查不易的難題,我們引進了射頻技術,先為每一件固定資產量身定做了“身份證”--RFID電子標簽,通過一一張貼使條形碼與實物相對應,然后在清查時利用無線讀卡器掃描,只需幾秒鐘就能將5 米半徑內的資產信息全部讀取出來,并即時上傳至固定資產管理系統進行數據比對,大大提高了盤點效率與精度。另外通過在系統錄入固定資產初始價值、使用年限、折舊方法等信息,能直觀顯示固定資產價值變動,降低會計核算難度,這也很好適應了現行政府會計制度改革要求。
(三)精準開發,加強財會信息化建設。財務管理是警務保障工作中一個重要方面,及時、準確的財會信息是領導做好科學決策的重要保證。但就目前來看,財會信息逐漸呈現出私有性、隱蔽性、層級性、過程性和滯后性等特征【3】。如何通過信息化手段發揮財會信息的積極影響自然是題中之義。過去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主要圍繞財政預決算活動展開,并不能很好對財務數據進行實時性統計,相應的數據分析也很難實現。為破解這一難題,我們開發了一套財務經費管理系統,該系統能實時掌握每一筆收支的內容、金額及分類信息,讓財務數據的統計、分析更加便捷。同時,針對過去涉案資金因手工開具發票、紙質登記臺賬造成的底數不清、出入不明狀況。我們又應用了票據管理系統,各單位通過在系統內進行信息填寫后就可打印相應票據,并將每筆涉案資金與相應單位、案件進行了關聯,確保了涉案資金管理記錄清晰、進退有序。通過這些財會信息化系統應用,促成了財會信息的有效收集,也為開展好財務監督活動提供堅實基礎。
四、警務保障信息化應用過程中存在的難點問題
雖然我們在警務保障信息化應用方面開展了一些積極探索,但也發現在推行“智慧警保、智能警保”過程中存在幾方面難點問題:
(一)信息化系統各自為陣,互通互聯性低。目前應用的信息化平臺缺乏統一數據及接口標準,橫縱向聯系較少,如財務核算系統能否與固定資產管理系統互聯,減少信息錄入與會計核算之間的重復勞動?本單位的固定資產系統能否與財政國資部門系統進行對接,以全域視角掌握固定資產狀況,充分發揮資產利用效能?這些問題都值得思考。
(二)信息化應用熱情不夠,水平不高。當前廣大民警普遍對信息化理念、方法和手段都有所認識,但也存在著理解片面、應用不夠深入的問題。在應用過程中,有些民警覺得這是警務保障部門和單位內勤的事,全警參與度不高。另外對平臺的應用上還處于網上傳遞文件、查看信息、簡單比對等低層次階段,缺乏對信息的綜合分析、對比,信息化系統的動態預警和服務決策功能得不到有效發揮。
(三)經費技術保障力度不夠,有待提升。公安警務保障的信息化建設與政府財政資金的投入成正比。近年來,財政部門給予公安機關較大的財政支持,但信息化項目主要還是集中在警務指揮、偵查破案等項目建設上,相應的警務保障信息化平臺開發經費還需公安機關從公用經費中自行統籌【4】。同時信息化應用人才匱乏也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警務保障信息化的應用和發展。
五、推進警務保障信息化應用的工作建議
(一)通過系統整合、優化流程實現高效管理。立足長遠規劃,各級公安機關之間、公安機關與其他部門之間要加強溝通,加快推進統一的警保信息化應用平臺建設,最大限度實現功能整合和數據共享,減少資源浪費。例如建議上級公安機關在相關執法執勤用車平臺基礎之上建設全區域公安機關執法執勤用車平臺,通過平臺應用讓上級公安機關警保部門掌握全區域執法執勤車輛的登記、使用狀況,以便能更好的調配車輛服務于各項大型安保活動,也能為更新報廢、專項督查等車輛管理活動提供技術支撐。同時,在信息化平臺的設計上要做到分類細化、操作簡單、流程清晰,實現高效管理。
(二)加大業務培訓,提升全警信息化應用水平。目前基層民警接受的相對系統培訓主要是警種業務線培訓,建議在培訓過程中適當增加信息化應用培訓內容并加以考核,提升基層民警信息化應用水平。另外在信息化大比武的氛圍下,警務保障部門要主動作為,組織好警保信息系統應用培訓,向廣大民警宣傳好各系統簡便、省時、高效等功能特點,激發民警應用熱情。
(三)加強部門協作,突破資金技術瓶頸。警務保障部門要發揮多面手的作用,主動與財政等部門進行對接,爭取信息化系統開發單獨立項,落實建設經費。同時,加強與系統開發商、科信部門協作,不定時開展專項交流,要讓警保隊伍學懂弄通信息化手段應用原理及方法,成為信息化應用的行家里手。
結語
在邁入新時代的公安警務保障工作中,我們要深入貫徹上級公安機關改革強警、科技興警的各項舉措,以公安大數據戰略實施為引擎,把握大勢、搶占先機,直面問題、迎難而上,激發責任擔當,推動公安警務保障信息化事業不斷前進。
參考文獻:
[1] 劉明望:警務保障創新與發展[M],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4年6 月版
[2] 張穎達:公文流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2009年 5月
[3] 黃芹:新形式下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分析[J],2018年12月
[4] 陳興富:從財會信息特征看加強財會信息管理[J],2019年 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