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諾
摘要:如何組織、指導新社會階層人士參與社會治理,是當前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通過調查研究S市C區的具體情況及相關經驗發現,存在主體作用未充分體現、外部環境待優化、政府賦權不充分、平臺渠道有待完善和制度化水平有待提高等問題。對此,應從加強黨建、厘清政府權責邊界、提高新階層人士參與社會治理素質能力、提高新階層人士組織化和制度化水平四個方面著手,構筑起新的社會治理結構。
關鍵詞:新社會階層人士 社會治理 路徑策略
中圖分類號:D6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8-0239-03
新的社會階層是在新形勢下隨著中國政治經濟急速變化發展而出現的新力量。同時,新社會階層人士也是新時代統一戰線的重要工作對象,是促進我國階層關系和諧穩定的關鍵群體,是建構社會治理共同體的重要力量。而如何組織、指導新社會階層人士參與社會治理,是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本文探討了新階層人士參政的意義,結合S市C區具體實踐和調查數據,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為新社會階層人士的政治參與提供路徑。
一、新社會階層在社會治理中的重要意義
隨著中國政治經濟的重大變革,一個有著巨大活力、較高學歷、較高技術的新階層社會影響力在逐步提升,主要包括四個群體: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中介組織和社會組織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新媒體從業人員[1]。
新社會階層人士是新出現的重要社會治理群體,屬于脫離傳統社會階層和社會體制的新的社會力量。從屬性看,相較于傳統體制內的群體,該階層是具有相對獨立性的“新型知識分子”。新社會階層有高度的流動性和較低的組織性,相較于父輩,他們對組織依附性小,憑借自身知識及技術專長往往頻繁“跳槽”,流動性強。同時,新階層人士在體制外以“原子化”狀態存在,分散程度高、分布行業廣,一直游離于“組織”之外。新階層人士和從事非公有制經濟的人不同,他們沒有專門的組織,或自身組織化程度較低,而從事非公有制的群體則有工商聯、行業協會等組織作為依托[2]。
作為我國社會發展進步和社會階層變革的重要表現,新階層的崛起對新時代我國社會治理的發展變革具有積極意義。新的社會階層參與社會治理可以改變我國傳統社會治理的封閉結構,讓社會治理主體更加多元化,將開放和包容的治理理念融入社會治理中。同時,根據新社會階層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采用多種方式引導新階層參與社會治理,既能夠發揮其優勢,又能探索和創新治理方式,提升社會治理能力。
二、當前S市C區新階層人士政治參與的情況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17社會藍皮書》及相關調查資料,截至2017年,S市新階層人士已經超過四百萬,其中C區新階層人數超過十萬。按照政治面貌和學歷來劃分,C區1.1萬私企和外資企業管理技術人員中,16.7%是中共黨員,27%是民主黨派,56.3%是無黨派人士;6.1%是大專及其以下學歷,25.4%是本科學歷,45.9%是碩士,22.6%是博士。2.4萬中介組織和社會組織從業人員中,19.9%是中共黨員,11.6%是民主黨派,68.5%是無黨派人士;50.4%是大專及其以下學歷,16.5%是本科學歷,20.1%是碩士,13%是博士。7萬自由執業人員中,11.4%是中共黨員,15.3%是民主黨派,73.3%是無黨派人士;47%是大專及其以下學歷,13.9%是本科學歷,30.1%是碩士,9%是博士。1.2萬新媒體從業人員中,12%是中共黨員,9%是民主黨派,79%是無黨派人士;29.7%是大專及其以下學歷,45.9%是本科學歷,16.4%是碩士,8%是博士①。
根據上述數據分析可知:C區的新社會階層人士具有基數大、非黨員人數多、普遍學歷高等特點。如何組織、引導這些群體參與C區治理,為城區管理發展助力是C區政府面對的重要課題。為了將新社會階層人士組織起來投入政治參與的實踐中去,C區進行了以下探索:
其一,堅持以黨建為核心,加強組織領導,加強對新階層人士的思想政治引領。C區相關部門首先在組織領導上下功夫,通過進一步發揮聯席會議的制度效能,增強黨組織建設和黨建引領。其次,在教育引導上下功夫,開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題教育活動,注重將思想教育融入日常交流、交往、交心之中,增強思想引導的實效性。
其二,主動搭建平臺,構建長期交流機制,提升新階層人士組織化水平,將新階層人士納入社會治理主體中。針對新階層人士分散化、高流動性及缺少組織等特點,C區相關部門主動出擊,積極聯系轄區內新階層人士,為他們搭建組織長期交流平臺,這樣不但將新階層人士整合到社會組織結構中,也可以保證在對新階層人士的工作中能夠聯系到人、團結到人、凝聚到人。
典型的例子是“新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的成立。2018年,在S市C區區委統戰部的關懷和指導下,C區P鎮成立了新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簡稱P鎮新聯會),這也是國內首家基層新聯會組織。兩年來P鎮新聯會廣泛組織、聯系轄區內新階層人士,積極投身社會經濟建設,參政議政、建言獻策,服務社會治理,勇擔社會責任,為推動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P鎮新聯會已經成為鎮黨委、鎮政府聯系新社會階層人士的橋梁和紐帶,同時也是P鎮社會治理的中堅力量。
其三,加強宣傳引導,激發新階層人士公共精神,鼓勵其發揮自身優勢,以個體為單位參與社會治理。由于新階層人士在體制外以“原子化”狀態存在,較為獨立分散,缺少組織,因此不可能將他們完全組織化。針對這個現實情況,C區相關部門積極統計信息,掌握了解相關情況,利用新媒體等手段與他們保持聯系,并積極宣傳引導,激發他們的公共精神,鼓勵他們以個體為單位,發揮自身優勢參與社會治理。例如,C區“布瀛”是一家以創新開發土布服飾、玩偶、包包、手工制作為主的工作室,其創始人周某是C區X鎮新社會階層人士。自疫情暴發之后,周某通過新媒體看到了疫情嚴重地區和經濟條件落后區域存在醫療防護物資匱乏的情況,激發了她的愛國精神和奉獻精神。在相關部門的許可和幫助下,周某充分發揮自己的個人所長,運用工作室的相關原料和工具親自制作口罩,向抗疫防疫工作第一線送去了自己的關懷和溫暖。
三、當前新社會階層人士政治參與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各地政府的努力下,新社會階層人士參與社會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根據在S市C區的相關經驗及各種資料可以發現,當前新階層人士政治參與的實踐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具體表現在:
其一,新社會階層人士政治參與的主體功能還未充分體現,外部環境尚待優化。當前,新階層人士沒有機會參加社會管理(治理),僅僅是扮演著管理對象的角色。因此,許多新階層人士缺少參與社會治理的動力,他們更關注自身專業領域或國際政治,對于社會治理持冷漠態度。此外,新社會階層人士政治參與發揮的作用不平衡,存在內部差異。在C區的社會治理中,律師群體(與職業有關)和個體工商戶(與個人利益相關)積極參與并發揮了重大作用,而自由職業者等群體往往自我邊緣化,缺少參與興趣。
其二,從外部環境來看,存在政府賦權不充分的情況。新社會階層人士所承擔的政治參與工作主要來自政府的授權(或者說指派);然而,受長期社會管理模式的影響,政府在社會治理中依舊扮演著全能保姆的角色,對新階層人士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和民主管理存有疑惑,有不信任感。政府和新階層人士所做的工作有重合,不但浪費了社會公共資源,而且出現主體不清、打擊新階層人士政治參與的積極性等問題。同時,政府仍承擔著本可以由新社會階層人士承擔的部分職能,這導致新社會階層的政治參與空間有限,有時無事可干,甚至會質疑自己政治參與的必要性。
其三,新社會階層人士政治參與的平臺渠道有待完善,制度化水平有待提高。當前,新社會階層人士政治參與的方式主要是各級黨政部門牽頭組織的活動。由于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平臺渠道建立不完善,這種方式存在短暫性、隨意性等特點,缺少必要的官方或非官方的體制機制組織,只能各自為政,導致行動散亂、無人管理、缺少必要的評價保障機制等問題。
四、新社會階層人士參與社會治理的相關路徑和對策
新的社會階層的產生必然會對現有的社會治理格局帶來沖擊。面對沖擊,不能用傳統的方式手段簡單應對,應化危為機,積極了解、組織和引導新的社會階層進行政治參與,發揮他們的作用,構建新型的社會治理結構。結合S市C區的具體實踐經驗,總結出推動和促進新社會階層人士進行政治參與,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第一,黨建為先導,尋求共識,構筑新社會階層人士政治參與的政治基礎。引導和推動新社會階層人士參與社會治理,首要前提就是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筑牢政治基礎,發揮各級黨組織的示范帶頭作用。其次,強化政治引導,尋求共識。在尊重其個人選擇和個人合法權益的基礎上,積極和他們溝通交流、尋找共識,引導他們主動參與社會活動和社會治理。
第二,采用清單制,明確政府進行社會治理的權責邊界,賦權于社會。傳統的社會管理是由政府作為主體全面包辦,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社會治理不能僅僅靠政府單打獨斗,其主體應該是多元化的。必須認識到政府無法成為面面俱到的全能政府,政府必須向社會賦權,明確自己的權責和行為邊界,將一部分工作交給社會,并充分授權。如上海市黃浦區近年來推行的“四張清單”制度,將自己的權責分為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服務清單和效能清單四張清單,主動上網“曬權責”,讓社會一目了然[3]。讓新階層人士首先明確其工作范圍,然后再發揮自己的優勢。
第三,培育和提升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素質和能力。首先,通過加強力度、優化內容及創新形式來提高其參與城區治理的素質能力。其次,要重視新社會階層代表的選拔和培養工作,促進他們在更廣闊、更高級的平臺發揮作用,通過政協界別設置調整,促進黨派組織吸納新社會階層人士,加強對新社會階層的培養鍛煉,使其更好地參與社會治理 [4]。
第四,進一步提高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組織化水平和制度化水平,提升其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新社會階層只有依托規范、有活力的組織,才能充分發揮其功能。首先,重點關注以新社會階層為主體的組織形式的建立,為其發揮政治參與功能提供平臺和機會。例如:C區相關部門重點推進樞紐型組織——新聯會的建設,通過系統的組織建設加強引導新社會階層參與社會事務的能力和力量。新聯會是一個有效的組織個例,在積極學習的同時也可以創新探索其他的組織形式。此外,在組織形式建立的基礎上,還需要確立完善規范的流程機制,保障新社會階層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和民主管理的有效性。要通過大數據調查、征求意見座談會、市民信箱等多種方式,了解不同領域的相關信息和利益訴求,進而有序建立政治參與的路徑,提高新社會階層的參與效能。
五、結語
新的時代要求和國家發展態勢向我國社會治理工作提出了新需求,新社會階層參與其中勢在必行。目前,在各地政府的努力下,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取得了一定成效。未來需要不斷激發新階層群體活力,實現政治經濟生活治理的有效參與和規范參與,建構社會治理共同體。
注釋:
①資料來源:根據中共S市委統戰部、中共C區委統戰部相關公開資料及部分文獻數據整理。
參考文獻:
[1]新華社: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N].人民日報,2015-09-23.
[2]]郭蕊,李淑妍.挑戰與創新:新的社會階層崛起與社會治理變革[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3(4):57-61.
[3]中共黃浦區委統戰部與復旦大學統戰理論研究基地合作研究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的三種模式:以上海市黃浦區“海燕博客”為例[J].上海黨史與黨建,2018(8):40-42.
[4]王遠啟.民主黨派開展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政治引導工作的優勢[J].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23(1):33-35.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