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


摘要:近年來以社交電商、網紅電商等為代表的新媒體(電商)經濟發展迅速。借助直播、短視頻等新媒體形式,各地均在積極布局未來線上與線下消費市場。吉林省應把握住當前新媒體(電商)經濟發展契機,結合自身的農副產品基地、特色旅游市場及人群屬性優勢,從速搭建電商物流網絡。針對電商小鎮、中小企業、個體農戶三個層級,復刻時下已成功的“三種電商模式”,并通過加大5G網絡基建投入、幫助省內電商與大型網絡平臺對接、建立中小電商融資平臺等措施,利用新媒體經濟帶動吉林省融入國內經濟“內循環”,還可實現吉林省新媒體(電商)經濟“彎道超車”式發展。
關鍵詞: 直播電商 網紅 新媒體
中圖分類號:F724.6 F3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8-0254-03
2019年是國內新媒體(電商)經濟的一次迸發期,各類直播電商、短視頻經濟、網紅經濟等多種新媒體(電商)消費模式極速發展。2020年初,雖然對經濟環境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卻進一步刺激新媒體(電商)經濟的加速擴張。吉林省應把握機會,著眼復蘇后的經濟布局,發揮優勢、補齊短板,加快本省農副產品、旅游產業等新媒體(電商)形式轉化。
一、特殊時期吉林省經濟發展趨勢
(一)經濟發展的“危”與“機”并存
2020年年初,國內經濟遭受一定影響,今年一、二季度,吉林省的各類消費與發展指數也將受此次公共衛生事件產生較大波動,經濟形勢趨弱無法避免。我們也要注意,與2003年A類似,商貿零售業持續下滑,接下來休閑服務類產業開始出現緩慢到爆發式的增長,到2004年第二季度達到一個消費高峰。這說明特殊時期過后,前期疲軟和下滑的消費市場將會出現報復性反彈增長。因此,目前雖受到此次不可抗力的嚴重影響,但吉林省需要未雨綢繆,積極部署今年的經濟策略,盡力縮短事件慣性期,為此后的經濟復蘇、消費反彈做好準備。
(二)特殊時期新媒體(電商)經濟持續發展
1.“互聯網+”時代的消費趨勢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覆蓋面的持續提升,以及我國消費者年齡結構的變化,再加上“618”“雙十一”“雙十二”等各大網購活動的推廣,我國線上消費零售額增長迅速。2014年,全國線上零售額僅27898億元;2019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已增長至106324億元,比上年增長16.5%。2020年年初,雖然消費欲望收縮,但零接觸的網購消費成為最為有效的疏解渠道。如圖1所示。
2.消費存量市場
數據顯示,2020年年初,全網糧油、蔬菜、水果、草藥、茶葉等實物型網絡零售額與去年相比均有40%以上增長。與2003年相比,國內網絡消費發展十分迅速,無論是網絡消費渠道,還是消費人群都更多,網絡消費者已經固定且常態化消費模式。目前,“80后”和“90后”人群已逐漸成為我國主力消費人群,這些較為年輕的消費者在購物選擇時,網絡購物的比重提升幅度較大。此外,我國整體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總零售額的比重也在持續增長。2015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僅占總消費品零售額的10.8%,到2019年,占比已提升至20.7%,預計未來幾年,實物商品網上消費比例將進一步提升。
3.新媒體(電商)經濟快速發展
當前,以社交電商、網紅電商等一些新媒體經濟形態越來越成熟。新媒體從消費者服務、品牌營銷、銷售渠道、輿情管理、品牌塑造等多方面為產品賦能,可以說滲透了產品生產到銷售的全鏈條。2018年,中國直播經濟規模突破2萬億元,在網紅人數與粉絲規模持續雙增長的加持下,直播電商經濟市場規模及變現能力也隨之增強。[1]在現有條件和背景下,吉林省應迅速推廣前沿的網絡消費模式,這對吉林省的經濟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二、吉林省新媒體(電商)經濟可行性及模式選擇
(一)吉林省新媒體(電商)經濟對比分析
新媒體(電商)經濟迅猛發展令人驚訝,增長快速的代表是直播電商、短視頻電商,如抖音、小紅書、淘寶直播等;微電商,如微博、微信電商;互聯網經濟的平臺,如淘寶、天貓、京東等,從早期直播形式為輔,至今發展成主力形式。尤其是京東,今年年初,將平臺上原本以輔助形式出現的直播銷售,迅速調整為每天主要銷售模式。另外,各類中小企業及個體商戶,也開始利用微信平臺中的“微贊”與小程序搭建便捷簡易的銷售直播平臺。
2019年被稱為“直播電商元年”,新媒體(電商)經濟在多個地區業已形成規模化、產業化、集群化。如被譽為“網紅直播第一村”義烏市福田街道北下朱村、深圳龍崗區電商產業園等,2016—2018年期間迅速發展起來;沈陽市首批14個“電商村”,也于今年3月8日在遼中區集體上線運營,僅一天就收獲線上800余個訂單,銷售額達30余萬元,大米、玫瑰花、草莓和豆瓣醬等農產品銷售火爆[2],使受到年初影響的農產品銷售渠道回到正軌。相較而言,吉林省新媒體(電商)經濟發展滯后,且宣傳力度小、知名度低,呈現一種尷尬局面。吉林省部分電商與網紅電商對比見表1。
(二)吉林省新媒體(電商)經濟發展優勢
1.新媒體(電商)經濟發展優勢
新媒體(電商)經濟發展優勢主要有兩點:一是吉林省擁有新媒體(電商)經濟發展的產品優勢。如大米、人參、榛蘑、木耳、生豬牛肉等農副產品基地優勢;冰雪旅游、長白山等自然景觀、朝鮮族民俗旅游等旅游經濟優勢;冬捕文化、少數民族民俗文化等文化優勢。這些均可作為直播、短視頻電商內容進行制作、包裝、設計、銷售。二是吉林省的東北文化與人群屬性優勢。東北文化與東北人群屬性決定吉林人民具有幽默、文化創新及表演天賦等性格優勢,從直播平臺興起至今,東北人一直是該行業的主力軍。新電商的銷售量著重點在于粉絲量,我們可以將東北風土人情轉化為生產力,吉林人的風趣幽默的性格有助于短時間內吸納更多的粉絲,從而形成電商運轉的基礎。
2.新媒體(電商)的平臺優勢
新媒體(電商)平臺的起點較低,搭設基礎網絡設施即可實現。相對于傳統電商更為便捷、快速,且受眾人群廣泛。以直播電商為例,其對地理位置要求不高,只需擁有良好的光纖網絡設施就可以迅速完成搭建。但優秀的新媒體電商也需要各專業人員組成的團隊,涵蓋了腳本文案、場景設計、攝影攝像、美術編輯、產品包裝測試等專業內容。
(三)吉林省新媒體(電商)經濟模式
吉林省新媒體(電商)經濟模式可復刻目前三種成功模式進行因地制宜的構建,即李子染模式、華農兄弟模式、北下朱村模式。
1.李子染模式
又稱“李子染現象”。李子染2016年為提高淘寶店生意,開始涉足短視頻制作,主營各類農副產品。其特點是視頻唯美,“中國風”特色,展現出城市人向往的 “理想”鄉村生活。在國內著名短視頻平臺“嗶哩嗶哩”的粉絲量達478.3萬,視頻總播放數達1.4億,播放最多的短視頻內容先后為螺螄粉、手工醬油、自種葡萄等,均達到300—400萬點擊量。在境外社交平臺YouTube上的粉絲量截至2019年10月為600多萬,視頻累計播放量超千萬。2019年,獲人民日報、共青團中央、央視新聞、新華社等多家媒體點贊。
2.華農兄弟模式
“華農兄弟”由江西贛州全南縣竹鼠養殖戶劉蘇良、胡躍清注冊的西瓜視頻與微博自媒體。2018年,其拍攝的竹鼠飼養、農村生活、戶外打野等內容引起廣泛關注。目前,其微博粉絲達142萬,西瓜視頻平臺粉絲達390.2萬,其播放最多的短視頻內容先后為烹飪黑豬肉、砍甘蔗、烹飪竹鼠等,點擊量達100—400萬不等。2019年10月開設“華農一科”淘寶店,短短五個月達到5萬多人收藏店鋪,其模式更為接近中國農村的普通生活。
3.北下朱村模式
義烏市福田街道北下朱村,因毗鄰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依托義烏強大的電商物流網絡,近年來成為社交電商新模式下的“網紅直播第一村”。憑借原有的互聯網基礎設施,以減免房租等形式主動吸引創業者進駐。自2016年開始,敏銳抓住移動電商的契機,到2019年形成全面規范化的直播電商村,完成了從微商村向網紅直播村的轉變。
三、吉林省新媒體(電商)經濟發展舉措的建議
(一)因地制宜、因業制宜
選擇合適的新媒體(電商)經濟模式復刻。以上三種新媒體(電商)模式適合吉林省各地及各類企業類型進行復制。其中,“李子染模式”更為適合中小型企業及旅游產業等基礎良好地區,比如朝鮮族特色村鎮;“華農兄弟模式”具有普遍性,適合各類農副產品種植養殖戶,對于吉林省內依靠特色農副產品的村鎮有著參考意義;“北下朱村模式”與前兩者不同,其模式主要可為省內構建電商“特色小鎮”提供借鑒。
(二)加大5G網絡基建投入
新媒體(電商)經濟根本是大規模的流量經濟,5G網絡能夠保證新電商的直播與短視頻的承載量及穩定傳輸,這是關系到消費者的感觀體驗與商家接單發單速率。“北下朱村模式”的基礎是前期互聯網的大規模鋪設,并提供政策實惠,不斷釋放紅利,以吸引創業者和投資者。因此,吉林省應當整合現有資源和力量,迅速對村鎮農民和小微企業進行培訓,并竭盡全力保證農產品銷售渠道與物流的暢通。同時,鼓勵基層企業和個體商戶進行科學整合,效仿北朱下村,酌情構筑“電商小鎮+產地(供應商)+物流集散”的集合體。
(三)幫助新電商對接大型平臺
傳統網絡銷售平臺,在今年年初開始,比較倚重直播銷售模式,這對原本入駐平臺的個體電商是個較大挑戰。另外,各類中小企業及個體商戶,也開始利用微信平臺中的“微贊”與小程序搭建便捷簡易的銷售直播平臺。各級政府可以接洽這些網絡平臺,幫助已經具備條件的新電商集體上線,形成一定的“吉林效應”,有助于迅速提高吉林省新電商的整體知名度與品牌影響力。
(四)建立融資與資助平臺
建立融資與資助平臺,緩解小電商的資金周轉壓力,新電商的規模相對較小,當前經濟壓力下,資金周轉成為生存關鍵。吉林省各級政府在建立新電商產業集合體的同時,要同步建立便捷的融資平臺,便于投資者與創業者之間的合作與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錦鋒.網紅經濟成資本市場“香餑餑”理性投資網紅概念股[EB/OL].(2020-01-09)[2020-03-18].https://www.sohu.com/a/365949354_565998.
[2]吳井東,吳晶.沈陽壓實“菜籃子”助推電商發展[EB/OL].(2020-03-11)[2020-03-18]. http://www.zhzgzz.com/xhtml1/report/2003/687-1.htm.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