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彩虹
摘 要: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構建完善合理的閱讀教學模式,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話題。其中,課外閱讀作為閱讀教學的重要一環,合理組織課外閱讀活動,對于豐富學生語文知識及精神世界有著積極的意義。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科學合理地推動課外閱讀展開論述。
關鍵詞:閱讀環境;閱讀方法;閱讀常識
課外閱讀活動是教學活動的延伸。很多教師錯誤地認為,學生課外活動就應該聚焦于補課、做習題等方面,卻忽視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課外閱讀是新時代小學生開闊視野、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徑。換言之,通過課外閱讀,學生能夠打開另一扇大門,真正感受到語言的魅力所在,從而真正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
一、課外閱讀的環境創設
1.創設良好的班級閱讀環境
小學生都有很強的從眾心理。創設良好的班級閱讀環境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這種心理,從而形成閱讀氛圍,讓他們在耳濡目染中建立課外閱讀的興趣。因此,除了要利用學校的圖書館、閱覽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來擴充學生的閱讀資源,在班級中設置圖書角。筆者在創建圖書角時,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將自己的讀物暫時放在班級中,以此來豐富大家的閱讀資料。同時,筆者還要求班干部承擔圖書的管理、借閱工作。此外,我們還定期開展讀書分享活動,讓學生闡述自己近期的讀書收獲,并結合讀書數量、讀書感悟等多個維度評選出“讀書小能手”“小博士”等。這樣一來,學生不僅收獲了讀書的樂趣,而且還獲得了更多的知識。經過一段時間,班級中的閱讀氛圍一下就活躍起來了。
2.創設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
除了要創設良好的校內閱讀環境外,家庭閱讀環境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因此,教師要和家長搭建合適的溝通平臺,給予家長科學的建議,幫助各位家長為孩子創建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保證課外閱讀教學的實施。首先,在硬件層面上,家長要盡可能地為孩子提供獨立的閱讀環境,提供獨立的書桌。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為孩子單獨提供一個書房,設立書柜,并根據不同的數據進行分類。這樣一來,便可以營造出一個很好的書香環境,孩子閱讀的激情也會隨之提升。其次,“親子共讀”對于提升孩子的閱讀興趣也十分重要。因此,家長要每天抽出一些時間和孩子交流讀書心得,以一個平等的姿態和孩子分享、探索。當然,利用周末的時間也可以陪伴孩子逛逛書店,潛移默化中讓他們養成讀書、買書的習慣。最后,雖然說閱讀對于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但是孩子們有自己的閱讀興趣,家長也切忌讓孩子強制性讀書,或者規定孩子讀哪些書目,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二、課外閱讀方法指導
如果說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是前提,那么進行科學合理的課外閱讀指導就是關鍵。只有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他們閱讀的效率才會事半功倍。
1.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閱讀的方法多種多樣,不同類型的書籍所采用的閱讀方法也千差萬別。因此,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參考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的書目,幫助學生掌握合理的閱讀方法,提升其閱讀效率和閱讀能力。常見的閱讀方法有選讀法、精讀法、速讀法、理解性閱讀和摘錄批注法等。以精讀法為例,要求學生逐字逐句地進行剖析,幫助學生養成精讀的習慣,有助于學生閱讀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又比如摘錄批注法,就有要求學生將自己喜歡的片段進行記錄,并對難點部分進行注釋,讓他們養成閱讀時思考的能力。當然,對于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要求也會有所不同。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要求他們學會必要的生詞即可;對于中年級學生,不僅要讓他們達到識字的基本要求,而且還要讓他們摘錄相關的優美片段;而對高年級的學生要求就會更高,不僅要讓他們完成中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要求,而且還要學習結合所讀片段列提綱,寫讀后感,進而實現讀與寫的結合。
2.掌握科學的閱讀常識
很多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往往只聚焦于方法層面,卻忽略了一些科學閱讀常識,而這樣,最多只是讓學生掌握基本閱讀方法,卻難以讓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首先,教師要為學生安排科學合理的讀書計劃,保證他們進行課外閱讀的時間。同時,還要結合學生大腦的記憶規律進行合理的引導,比如大多數學生早晨頭腦清醒,這時候就可以為學生制定一些背誦的任務。同樣,尤其是中午這段時間,學生的頭腦一般都是昏昏沉沉的,此時就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故事性較強、趣味的書目,如《伊索寓言》《小王子》等。其次,教師還要讓學生掌握一般閱讀程序,按照看書名、看摘要、看目錄、看扉頁這樣的順序進行閱讀,這樣可以讓他們對閱讀素材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總之,書籍是人類的精神資源,課外閱讀作為一項重要的課題,教師要不斷探索正確的引導途徑,從而為學生打開一扇智慧的大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恒忠.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20).
[2]陳麗芳.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出學生閱讀興趣的實踐思考[J].新課程研究,2019(21).
[3]楊帆.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效果提升途徑探討[J].黑河學刊,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