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芳

【摘 要】目的:研究降低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泌尿系感染中間歇導尿的應用。方法:以我院選取的100例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留置導尿的為對照組,間歇導尿的觀察組,兩組分別在護理第一周和護理第二周取晨尿,為患者實施尿沉渣鏡檢,做好尿培養工作,觀察其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的影響。結果:護理干預7天,觀察組患者的生存質量較之對照組明顯更高(P<0.05);護理干預14天,觀察組患者的生存質量較之對照組明顯更高,兩組的生存質量與護理前比較明顯更高(P<0.05)。結論:治療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為其行間歇導尿,可以脊髓受到損傷泌尿系統的感染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關鍵詞】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泌尿系感染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20--01
脊髓是脊柱椎管里面的神經組織,脊髓損傷就是神經組織的損傷。脊髓損傷對泌尿系統造成的影響主要是導致膀胱的存儲和排空機制出現障礙,留置導尿時間的延長,菌尿陽性率會逐漸增加,對醫院的尿路感染來說,其感染會達到37.3%以上,是導致院內感染的主要因素。患者的脊髓受到損傷后,會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造成影響,將患者的病程延長,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復,將患者的痛苦加重,對患者家庭以及社會而言均是極大的負擔。本研究對選取的部分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實施間歇導尿的方法進行干預,觀察干預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研究對象:100例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選取時間:2018年9月—2019年9月;分組方法:隨機數字表法;組別:對照組,觀察組。病例詳情:對照組共50例,男女之比為25;25;年齡19~35歲,平均(31.55±5.46)歲;觀察組共50例,男女之比為30;20;年齡18~36歲,平均(31.51±5.45)歲。經對比,兩組基線資料無較大差異(P>0.05),可展開對比。選取的患者均知內情,并自愿簽約知情同意書,由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開展。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①留置導尿,實施導尿的過程中實施嚴格無菌的操作,防止帶入表皮細菌,對患者的尿口道造成感染。②保持患者外陰部位的清潔:指導患者以及家屬做好會陰部位的清潔工作,使得患者的陰部保持干燥,使用生理鹽水早晚兩次對患者的會陰部位進行擦洗,并對患者的尿道口進行擦洗,觀察患者的尿導管是否暢通無阻,避免細菌出現逆行感染。③選擇性膀胱性沖洗控制感染:留置導尿感的時間在10天以上時,當尿液出現渾濁甚至因為其他方面的原因造成堵塞,應對膀胱進行沖洗,鼓勵患者飲用大量的水,使患者每天的尿量保持在1500mL以上。④保持引流尿液通暢:觀察患者尿液的顏色以及尿量多少,防止導管和引流管出現彎曲從而受到較大的壓力,促使引流能夠更加通暢,每天更換一次引流裝置,每月更換一次尿管。
1.2.2 觀察組
患者在入院后實施尿動力學檢查,與間歇導尿標準完全符合,對患者實施間歇導尿。
(1)依據患者殘余的尿量來決定患者導尿的次數,初期患者也需自行導尿,每天對患者進行6次導尿,使患者的膀胱容量處于400-500mL。構建飲食計劃,對患者每天的攝水量進行限制,以1500-1800mL為主,大約兩餐飲水200mL,保證患者攝取水量的均衡,避免膀胱過度充盈,定期對患者進行排尿,22;00-06;00時不飲水。連續進行一段時間內殘余尿量在100mL以下,膀胱容量在20%以下時可以將導尿停止,導尿過程中實施無菌操作,指導患者與家屬合理掌握。
(2)配合膀胱功能訓練。患者利用手指輕叩恥骨上區,導致逼尿肌收縮不伴尿道括約肌同時收縮,產生排尿,叮囑患者不收縮下肢,腹部和臀部肌肉狀況自主對患者的恥骨進行收縮,尾骨周圍肌肉,每次收縮維持在10S,重復10次,每天3次。
(3)為患者以及家屬講解神經源性膀胱訓練方法,并給予患者心理護理。與患者加強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鼓勵患者能夠正確面對現實,積極的配合治療,增強患者身體抵抗力。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評分,生存質量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生存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21.0研究數據,計量資料用()表示, t、 值進行檢驗,當P小于0.05時差異較大,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生存質量較之對照組明顯更高,兩組的生存質量與護理前比較明顯更高(P<0.05)。見表1。
3 討論
間歇性導尿是對脊髓損傷患者間歇性實施清潔導尿術對留置導尿進行留置,促使膀胱周期性擴張與排空,將患者的生理狀態維持在正常水平,使得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復到正常狀態[1]。間歇導尿可以對脊髓損傷后泌尿系統出現的泌尿造成感染,促使患者的膀胱規律性充盈和排空接近生理狀態,預防膀胱出現過度充盈,使得患者的膀胱規律性充盈、恢復膀胱收縮功能,將患者的自主神經反射減輕,不會過多影響患者的社會活動,也不會對患者的生活造成直接的影響,將患者的生活質量提升[2-3]。
綜上,開展間歇導尿,可有效預防感染,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臨床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何曉慶, 馬燕蘭.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間歇導尿的應用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7, 23(29):3795-3799.
趙蕊, 馬燕蘭, 石秀秀.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間歇導尿心理體驗的質性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7, 23(16):2130-2133.
陶冶, 汪澄, 龐海云, et al.系列教育對神經源性膀胱患者實施清潔間歇導尿術的效果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8, 37(22):3106-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