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江
【摘 要】目的:對乳腺癌腋清掃后上肢淋巴水腫的形成原因與防范措施進行全面分析;方法:自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來我院行乳腺癌手術結合腋窩淋巴結清掃的病人中任意抽取108人進行分析,收集了病人的治療與隨訪材料,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研究了出現上肢淋巴水腫的主要原因;結果:24人出現了上肢淋巴水腫并發癥,發現引發上肢淋巴水腫的因素涉及各個方面,其中表現尤為突出的當屬放療與BMI;結論:觸發乳腺癌病人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的主要因素有BMI與放療措施。
【關鍵詞】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腫;成因與防治
【中圖分類號】R737.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20--02
患有乳腺癌的女性病人近幾年不斷增多,及時引入手術措施是治療乳腺癌病癥的主要方法,一定數量的病人需要同時引入腋窩淋巴結清掃措施,以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為主[1]。乳腺癌手術結束后出現上肢淋巴水腫并發癥者不在少數,有的病人手術完成后立刻表現為淋巴水腫,有的病人手術完成幾年后才顯現為水腫[2]。近幾年,治療乳腺癌的手術方法不斷改良,有效延長了病人生命,因此出現上肢淋巴水腫并發癥的病人不斷增多,主要表現為上肢腫大、疼痛、活動困難,對病人生活與工作造成了諸多影響[3]。病人一旦出現上肢淋巴水腫并發癥,則短期內不易治療成功,所以提前引入正確的預防措施至關重要,本文主要研究了觸發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的主要原因,自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來我院行乳腺癌手術結合腋窩淋巴結清掃的病人中任意抽取108人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自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來我院行乳腺癌手術結合腋窩淋巴結清掃的病人中任意抽取108人進行分析,符合上列條件者才能參與本研究:第一,乳腺癌病人;第二,引入腋窩淋巴結清掃措施;第三,對參與本研究不存在不良情緒。具備下列因素之一者不得參與本研究:第一,病人上肢、胸部、頸部等以前受過打擊傷或出現過感染并發癥;第二,精神狀態不良,不能與醫護人員正常交流;第三,同時患有其它惡性腫瘤病癥;第四,病人二側均出現乳腺癌;第五,治療資料不完整。
1.2 方法
第一,隨訪。病人完成乳腺癌手術后,依據醫院規定時間進行隨訪,采取的主要方法有:病人住院過程中的交流、病人復診時的交流、一定數量的病人給予上門交流,還有電話與微信。隨訪過程中,利用測量病人上肢直徑與周長,來確定其是否出現了上肢淋巴水腫并發癥。收集的病人治療材料有:病人年齡、BMI、腫瘤直徑、淋巴結狀態、參與化療情況、參與放療情況、參與內分泌治療情況、應用的手術種類、是否出現了術后感染并發癥、是否出現了皮瓣壞死并發癥、手術側手臂活動頻率等。第二,測量病人手臂直徑與周長。分別測量病人上肢三個部位的直徑與周長,主要有肘關節以上10厘米處、肘關節以下5厘米處、腕關節部位等。比較手術一側上肢與正常一側上肢的各項數據,手術一側上肢周長超過正常一側2厘米時,則要考慮其出現了淋巴水腫并發癥,超過數值達到4-6厘米時則確定為淋巴水腫,超過數值達到6厘米以上時則判斷為重度淋巴水腫并發癥。
2 結果
本研究涉及108名乳腺癌病人,年齡處于26-78歲之間,72人引入改良根治術,36人引入保乳手術。24人出現了上肢淋巴水腫并發癥,其中水腫不明顯為15人,占總人數的62.50%。明顯為6人,占總人數的25.00%。重度為3人,占總人數的12.50%。84人沒有出現上肢淋巴水腫現象。對病人參與BMI、化療、放療等情況進行分析,發現BMI數值處于25以上時、病人接受放療時,出現上肢淋巴水腫的人數較多。由此得出,BMI與術后放療是觸發乳腺癌術后病人上肢淋巴水腫的主要因素,當BMI數量超過25時、病人術后參與放療時,均有可能出現上肢淋巴水腫并發癥,而BMI數量處于25以下、病人沒有參與放療時,出現上肢淋巴水腫的數量較少。
3 討論
乳腺癌病人手術過程中應用腋窩淋巴結清掃措施較多,雖然在手術過程中將保護病人淋巴管放在重要地位,但在清掃淋巴結過程中難免會損傷一些細微的淋巴管,導致病人手術完成后上肢淋巴液不能順利回流,進而引發上肢淋巴水腫并發癥。病人出現淋巴水腫以后,其上肢活動困難,同時伴有疼痛問題,對病人生活與工作造成諸多影響。為了防止出現此類問題,近幾年大量國外專家對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現象進行了深入探索,但由于我國居民與國外居民身體構造不同、選擇的治療方法不同,因此研究成果不適用于我國病人。國內大量專家學者也對此進行了廣泛研究,但當前還沒有形成統一意見[4]。為了全面分析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的觸發原因,防止病人術后出現上肢淋巴水腫現象,筆者對此進行了認真研究。
本研究中引入了108名乳腺癌病人,全部病人均引入了腋窩淋巴結清掃措施,結果表明,BMI數值處于25以上時、病人接受放療時,出現上肢淋巴水腫的人數較多。
通過放療可以明顯制約乳腺癌的復發頻率,防止疾病出現轉移,但同時也會對病人相應區域造成較大損傷,乳腺癌病人術后引入放療措施極有可能觸發淋巴水腫并發癥,主要原因是放療會導致相應區域內的血管與淋巴管受到損傷,不利于淋巴液流動。再有,放療還會對小靜脈與淋巴管造成壓迫,使淋巴液流動受到更大影響。乳腺癌病人如果屬于肥胖體質,那么其術后出現淋巴水腫的可能性更大,肥胖也是觸發上肢淋巴水腫的主要因素[5]。當前,關于肥胖引發上肢淋巴水腫的原因還不明確,筆者認為,乳腺癌病人應該保持正常體重,能夠有效防止術后淋巴水腫并發癥的發生。
本研究發現,觸發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的主要風險因素為BMI與術后放療措施,當BMI數值處于25以上、病人術后接受放療時,均有可能出現上肢淋巴水腫并發癥,針對上述種類的乳腺癌病人必須要加強術后知識教育,可以在治療過程中同時增加外部加壓與按摩、理療、適度抬高上肢等各種預防方法,這是防止乳腺癌病人出現上肢淋巴水腫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閆艷.乳腺癌術后患側上肢水腫的護理進展[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8,5(32):147-148.
李婷萱,胡元萍,李映蘭.1例雙乳癌并發雙上肢淋巴水腫患者的治療與護理[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8,25(11):154-156.
史發蘭,季麗萍,賈愛群,周峰,陳麗霞.手法淋巴引流聯合藥物治療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的效果研究[J].中國病案,2018,19(09):110-112.
王藝璇,李惠萍,丁曉彤,肖婷,張婷.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風險預測模型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8,53(06):740-743.
王鶴瑋,賈杰.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的檢查與評估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7,23(09):1001-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