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輝
【摘? ?要】習慣養成教育的成功之道在于對訓練標準的嚴格、訓練強度的強化;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長期下來就會讓學生的自主性以及積極性、創造性得到提高,讓學生爭做榜樣;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與配合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家校合作;爭做榜樣
中圖分類號:G6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7-0125-02
【Abstract】The success of habit-building education lies in the strict training standards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training intensity; creating a good environment will enable students to increase their autonomy,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 in the long run, and allow students to set an example; only the joint efforts and cooperation of the school and parents can make the education play the most role.
【Keywords】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Habit-building education; Home-school cooperation; Striving to set an example
一、樹立嚴格的規范標準,增強訓練
(一)明確訓練目標,訓練層次分明
教育工作的規范化和系統化需要科學有效的目標系統來維持。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準則為指導,將培養小學生習慣養成的訓練目的分為了不同的目標層次,使訓練目標能形成橫縱交叉的訓練體系。例如,從橫向上看文明禮儀的訓練目標,其主要包括了公共方面的衛生、交往、環境以及生活和交通這幾個方面。從基礎的訓練目標來看只需要培養學生基本的待人處事禮儀,要從更高級的訓練目標來看則需要培養學生更深刻的處世禮儀,如尊老愛幼、待人接客等多種公共場所的禮儀。層次分明目標體系的建立能把訓練目標逐漸分解,使目標能由小到大、由遠及近逐個解決,有利于教育訓練的有效開展。
(二)以有效的措施引導學生進行訓練
通過有效的訓練措施,讓學生能更加明白學習行為規范的道理。如通過展開情景模擬、趣味游戲、有獎競答多種訓練形式將行為規范進行有效傳達,使學生更能明白其深層含義;對行為規范進行多方面多層次的解說和訓練,運用身邊的例子使學生更容易接受。
(三)細化訓練內容,嚴格驗收
1.分解訓練目標,明確訓練要求。訓練目標應該嚴格而具體。如教育上下課給教師問好,對“班長叫起立,學生問好、鞠躬,教師回應后落座”規范時,應該對必須的要求進行說明:(1)上下課對教師問好是對教師的尊重;(2)向教師問好以及鞠躬時必須態度認真、目視前方、聲音洪亮。(3)教師做出回應之后才可以落座,才能顯示對教師的尊重。
2.示范作用,共同進步。在班級內部設置優秀學生榜樣、優秀少先隊員榜樣等多個示范崗位;在學校里設置示范性班級崗位。引導學生向榜樣學習,學習他人的長處,克服自身的不足。同時鼓勵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以自身的優點相互幫助、共同進步。
3.加強檢查,做好鞏固。除了加強基本的訓練之外,還應該做好檢查工作。在訓練期間一定要對學生的行為習慣反復檢查,直到培養學生形成習慣的行為養成。
二、營造良好環境,增強實踐活動
1.建設有益文化環境。人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之下能潛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知識的熏陶,營造文化的良好氛圍有助于學生從中獲益,達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2.以實踐活動豐富學生情感。社會實踐活動有助于學生增強對生活的體驗感,從而使學生能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升社會生存必備的各項能力。在以社會實踐豐富學生情感時應該做到以下幾點要求:(1)社會實踐活動應盡量與城市實踐社會活動相結合;(2)實踐活動實施應在傳統教育活動實施的基礎之上;(3)與社會志愿公益日節日相結合。
三、“爭做榜樣”教育活動
(一)評選每周之星
1.星等級劃分。每日之星主要是分為“勞動之星、運動之星、文明之星、安全之星、衛生之星”等幾個類別。2.引導評選。教師應引導學生參與爭星的活動,對于優等生可鼓勵他們多爭取幾顆星,而中等生和學困生則按照實際情況鼓勵他們爭取自己想要的星。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凈化學生爭星的思想,避免出現爭星而同學不和睦的情況。3.評選標準。爭星活動以民主投票表決進行公平競選,對于評選的時間、人數、地點等細則都可按照班內實際情況來確定。
(二)評選優秀畢業生
優秀畢業生評選主要是為了選出品學兼優的學生,也是爭星活動的進一步總結。評選優秀畢業生有助于樹立學生榜樣學習的意識,更有助于形成學生自立自強、敢于拼搏的奮斗精神,對學生習慣養成有重大的幫助。
四、家長和學校通力合作
(一)設立“家校通信卡”
學生終身習慣的培養離不開學校與家長的共同努力,設計“家校通信卡”能方便家長和學校通過“行為契約法”的管理,在學生的某些事情上站在統一戰線上。使教育的訓練目標、方法、要求、規則能同步,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教學。
(二)實行家庭日記“漂流瓶”
實行“家庭日記漂流傳遞”活動,其主要規則是每天由不同的學生帶回家中,一位同學帶回來由教師批閱之后當可傳遞給下一位學生,活動長期不限時。“日記漂流瓶”記載的內容主要是學生在家中發生的各種事宜,或者是家長對于學校某些教育方法的疑惑、建議等,這種制度有助于教師和家長更好地了解學生,從而開展針對性教育,使學生更好成長。
五、結語
小學階段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將會使他們受益終身。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引導,通過制定長遠的訓練目標、嚴格的訓練標準以及科學的訓練過程使學生對行為規范加深了解;通過“爭做榜樣”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立自強的精神;通過學校與家長的共同努力,讓學生能在充滿愛和教育的環境下養成更好的習慣。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一般課題“探索小學生綜合習慣階梯式培養科學方法的實踐與研”(立項號:GS[2019]GHB1428)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馬立芳,曲姍姍,解天一.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原則和途徑探究[J].軟件(電子版),2019(06).
(責編? 黃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