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良之
摘要: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是離不開環境檢測技術的,所以只有不斷的提高和完善環境檢測技術才能夠更好更快的去完成生態可持續發展的人類共同目標,使人類社會在發展和進步的同時降低對子孫后代的生活環境的破壞。
關鍵詞:環境檢測;技術;生態可持續發展
1 環境檢測及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1.1 環境檢測的意義
從本質上來看,環境檢測就是針對各項環境因素依托檢測技術,獲取環境參數,而后通過對數據進行研究及分析,就能進一步明確環境質量標準,以此為依據,能夠為環境控制措施的最優化選擇夯實理論基礎。現階段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呈現整體提升趨勢,工業、農業的運行指標都明顯強化,但是伴隨而來的還有環境污染問題,因此,為了合理控制能源消耗量,減少經濟發展對環境的損害及污染,則應當將廢物排放工作重視起來,從根本上提高廢物排放標準,切實保護好生態環境。
1.2 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在我國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后,各個行業逐漸將該理念融會貫通于發展布局中,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就是以推動經濟發展為核心,在滿足人民物質需求的基礎上,為長遠發展提供堅實可靠的保障,從而保留及創建出更為豐富的自然及資源形態。生態可持續發展能夠協調好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這不僅能夠促使生態環境指標始終處于最佳狀態,更能在優化資源利用結構的基礎上,促使其能效作用充分發揮,從而進一步提高資源利用率,合理縮減能源損耗問題,這就實現了不同效益形態的協調統一,無論是生態效益還是經濟效益,都能依托可持續發展發揮到極致,因此,生態可持續發展一方面是治理環境問題的參考依據,另一方面還是提高環境保護質量的先進指導。
2 環境監測技術研究和生態可持續發展
2.1 環境監測技術在生態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我國環境保護工作中,應用環境監測技術,對空氣、土壤和物種等環境組成部分,通過專業的分析方法對生態環境進行研究,采用及時準確的監測技術,不僅能夠對監測到的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同時,還可以根據所收集到的信息內容,采取相應的環境保護控制措施,最終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為生態可持續發展起著可持續發展的作用。
2.2 環境監測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
社會的進步離不開科學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作為當之無愧的第一生產力,為環境保護提供有效依據的環境監測也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持,對物理指標的監測、化學指標的監測和生態系統的監測都需要先進的科技支持。同時,它對科學研究的發展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為生態環境發展的趨勢提供數據支持,為環境研究過程中的污染問題提供數據支持,為自然資源的科學考察提供真實準確的數據支持;為科學研究的發展提供幫助,從而促進社會生態的穩步發展。
2.3 在開展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中的作用
在現代我們的社會中,總是會時不時的出現霧霾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機動車輛大量排放尾氣,這些污染氣體升入天空中,遮擋住了原來我們的蔚藍的天空。為了能夠有效的改善我們居住的城市的空氣質量,就需要指定嚴格的車輛污染治理條例。在公安交管部分和環境監測部門一起組織的汽車尾氣監測活動中,就需要有環境監測部門的積極協助。通過對馬路上的各個機動車輛的尾氣進行嚴格的檢測,找到尾氣排放超標的車輛。然后公安部門依法對車輛進行扣除,對駕駛人進行教育和罰款,嚴格執行環境保護的各項規章制度,有效解決空氣污染現象。并且,我國的各個省份已經專門成立了車輛監控部分,專門用來監控汽車的尾氣排放,減少尾氣對環境的污染。
2.4 完善環境監測預警系統
在某一地區發生環境污染時,沒有及時采取合理的環保措施,再加上后期又沒有妥善解決環境污染問題,這將對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嚴重影響。隨著時間向后推移,這將造成其他一系列的破壞性的問題。所以需要不斷完善的環境監測預警系統,進一步提高員工技術實力,加強處理環境污染的效率。在環境保護工作中,我們必須注意技術和員工的兩個方面:第一,定期培訓員工和相關評估不僅可以提高每個員工的責任感,還可以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第二,為了進一步完善環境監測預警系統,不僅要加強環保監測方面的技術研發,還要緊扣時代發展步伐不斷調整監測手段。
2.5 環境監測能夠及時調整工作計劃,有效應對突發事件
環境監測應在整個環境保護工作中全面實施,因為環境監測數據的結果可作為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據,但環境保護工作人員還是要定期的對實際的環境狀況進行檢查監測。將環境保護的實際情況,與以前的監測數據進行相比,一旦發現了問題,就必須及時調整管理方法使問題得到解決,充分地發揮出環境保護工作的具體作用。由于存在多種不可控制的因素,這些因素導致了我國不斷地發生環境污染事故,利用環境監測則可以做到污染范圍、污染程度的實時監控。通過技術手段找到實際污染源之后,將污染源特征進行確定,將獲得的數據信息向事故處理部門盡快報告。
2.6 創新環境監測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形勢也變得愈發復雜,環境保護工作的難度也隨之增加,因此針對當前這一現象,需要相關部門在環境監測的過程中不斷的借鑒或者引進先進的監測技術,再結合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實際需要,來完善并選擇適用性強的環境監測技術,進而確保我國環境監測工作的高效落實。此外,環境監測所監測的目標有大氣、水資源以及土壤等資源,通過分析環境監測的結果可以指導環境污染的程度,進而對其污染的發展趨勢進行科學的預測,及時采取正確的措施加以改善,以有效的治理環境污染問題。因此得知環境保護的效果需要利用環境監測技術來實現,需要加強對環境檢測技術的創新與升級,提高環境監測結果可靠性。
2.7 環境監測技術在不同生態問題中的應用
目前,我國環境問題具有復雜化和多樣化的特點,在實施環境監測技術過程中,可針對環境保護出現的問題,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實現環境監測技術對環境保護的監測目標。在環境保護過程中,主要針對以下環境問題采取相應的環境監測措施:1)大氣污染;2)噪聲污染;3)水源污染;4)食品污染。上述污染問題不僅對社會和經濟發展產生嚴重的破壞,同時對人們生活和工作產生嚴重的影響。
3結語
綜上所述,環境檢測技術與生態可持續發展相輔相成,而環境檢測技術的應用則能推動生態的可持續性建設及發展,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提供基礎保障,因此,應當結合時代發展趨勢,不斷提高環境檢測技術水平、不斷完善環境檢測機制,促使生態、經濟及社會效益更加一致,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馬樹鵬,盧紅.環境檢測技術的研究和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分析[J].綠色環保建材,2020(02):69.
[2]賴可平.環境檢測技術的研究和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分析[J].環境與發展,2019,31(12):127-128.
(作者單位:大連市生態環境事務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