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慧敏 畢劉洋
摘要:隨著社會對安全生產、職業健康、環境保護關注度的不斷增長,企業為了更好地實現管理績效,往往將HSE管理體系與安全生產標準化同時運行。然而,要保障兩者都發揮作用的同時,還能減少不必要的管理沖突卻并非易事。本文通過對比分析安全標準化與HSE管理體系的異同點,提出了兩者整合運用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職業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現代企業管理;社會責任
安全生產的核心是預防為主,旨在通過有效的管理,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在現階段,危險化學品企業主要是通過安全生產標準化和HSE管理體系為手段,落實和強化企業安全管理。但不同管理體系的同時運行必然會來帶種種問題,如何在實際實施時有效整合,使得運行中既能同時符合兩種標準運行要求的同時,又可協調兩者之間的不同所造成的沖突和重復性工作,是危化企業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職業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是20世紀80年代后期發展起來的關于健康、安全和環境的管理方法,其核心在于危險識別、風險評價與控制,集中體現了“預防為主、領導承諾、全員參與和持續改進”的科學管理思想。由于健康、安全與環境危害的管理在原則、過程和效果上相似,且三者在實際生產中聯系緊密,加之職業安全衛生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間的相容性,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就逐漸形成一個新的整合型體系——HSE體系,通過HSE的一體化管理,企業可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減少可能發生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環境污染,以實現節約、清潔和安全的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
一、HSE的產生與發展
(一) HSE是利潤與責任博弈均衡的共贏產物
HSE的產生最早可追溯到企業管理中的安全管理實踐。1929年,海因里希發表了《工業事故預防》,首次系統地闡述了安全管理“預防為主”的思想和經驗。20世紀80年代國際上發生的多起重大安全及環境事故,如1984年印度博帕爾的聯合碳化公司毒氣泄漏、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1988年的英國北海油田火災等特大事故,深深觸動了整個西方社會,進而對HSE的產生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企業社會責任包括了對人、環境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責任,涵蓋了對員工的健康與安全,以及對與企業活動相關的周邊環境負責。傳統觀念中的責任是成本的代名詞,承擔社會責任往往被認為與企業追求利潤的本質相悖,追求安全環保則意味著付出成本的代價。
(二)HSE在國外的發展
1974年。石油公司國際協會成立了勘探開發論壇專題工作組,專門從事HSE管理體系的開發工作。并于1991年在荷蘭海牙第一屆油氣勘探、開發的健康、安全環保會議上正式提出HSE體系的概念。此后HSE體系逐漸由殼牌企業規章轉變成行業統一規則。HSE體系是一個動態管理系統,其在PDCA循環下得到不斷的更新與完善,殼牌HSE體系的核心部分為危害與影響管理,作為深度的風險評估,HEMP要求建立詳細的檔案文件來描述將風險降至最小化的過程與措施,采用4步法進行評估,首先是識別物質或行為中的危險因素,然后采用矩陣法來評估潛在風險,第3、4步則分別用以確定事故預控和補救措施的可行性。
(三)HSE在國內的發展
HSE這一名詞在國內最初見于1990年殼牌公司總包的江蘇鹽城油氣勘探項目,與其在國外發展歷程相似的是。HSE的實施源起中石油在進入國際市場后與國際先進管理模式在思想、文化、組織和制度等諸多方面的強烈沖突,從某種意義來說,是中國企業須適應國際法準則的一種被動行為,但正是這種對規則的逐步適應和理解,促進了中國企業更為規范、自信地走出國門,參與全球市場競爭。近年來,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的加速,特大安全生產和環境污染事故頻頻發生,人民生命、健康與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HSE體系也因其在石化業的表現受到國家主管部門及更多企業的重視,尤其是在煤礦、建筑、冶金等高危行業的推廣,對有效減少傷亡事故的發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對比安全標準化與HSE管理體系的異同之處
(一)相同之處
原理相同。兩者建立和運行的原理均是戴明管理思 想(即是PDCA循環),即通過相互關聯的計劃(P)、行動(D)、檢查(C)、改進(A)四個環節,強化運行節點控制,持續改進企業安全管理方式方法,提升企業安全管理績效。基礎相同。兩者的基礎都是通過開展危險源和不可容許風險的辨識和評價,制定和落實風險控制措施,實現控制安全風險、避免安全事故發生的目的。實施方式相似。兩者的實施都突出了企業最高管理者的作用和責任,通過建立和明確企業實際運行中各環節、各崗位的安全職責與操作標準,強調培訓作用。。
(二)不同之處
影響的任何活動,但行業特點較為突出,主要針對高危企業執行(其他企業可參照實施),其中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適用于國內所有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而HSE管理體系主要側重對影響員工身心的行為活動,較為靈活和兼容,各行各業均適用。但各個企業需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建立相應的HSE體系,在本企業內部施行,考核管理不同。安全生產標準化具有強制性,由政府部門強制執行,安監部門和考核機構進行監督,每三年必須進行一次考核驗證,如未通過,政府部門將取消企業的危化經營許可證的延期換證,直至整改完成通過考核。而HSE體系則是企業自愿執行,政府部門未做強制性要求,第三方中介機構進行監督,一般情況下企業每年自行進行一次內部審核和外部審核。 文件依據不同。安全生產標準化依據的是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以及行業標準,強調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在不同的行業,采用不同的標準;而HSE體系的依據是《環境管理體系規范及使用指南》行業不同,采用的標準是相同的。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雖然安全生產標準化與HSE管理體系在安全管理方面各具特點和不同的側重,但在原理內涵、實施方式、公共要素、運行和監控機制等方面的共同點,卻為兩者的有效整合提供了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旭棟,章重慈.職業健康安全與環境(HSE)管理在現代企業中的實施[J].工業安全與環保.
[2] 秦國梁 .企業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實踐總結[J].城市地理,2017.
[3] 胡肖玲.淺論職業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在企業中的實施[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作者單位:國網東光縣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