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四運動是一場自發的愛國運動,它與以往任何一場中國運動不同,它具有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性。同時,也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基礎。其開始于北京的學生運動,不斷擴大影響范圍,蔓延到全國各地,山西的有志青年們隨之響應,將五四運動的思想傳播到三晉大地人們的心中,本文基于五四運動時期的背景,對五四運動在山西的發展展開論述。
關鍵詞:五四運動;山西;發展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巴黎和會的召開,以及中國外交的失敗,中國政府的種種行為令無數國人為之憤慨。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一場以青年學生為開頭的愛國運動,在北京轟轟烈烈開展起來。最初開始于,北京的學生進行罷課、組織演講、宣傳等活動,隨后廣大的人民群眾,包括市民、工人和工商人士等等階層都紛紛參與了進來,他們通過示威游行、罷工等形式響應著這場運動。五四運動在北京打響之后,在全國各省、市迅速蔓延,山西學生積極響應,發起了聲勢浩大的聲援運動,在五四運動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一、五四運動的背景
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等方面都處于發展不平衡的狀態。帝國主義列強為了爭奪世界霸權以及維護自身的權力,不斷與其他國家發生沖突。第一次世界大戰也隨之爆發。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所謂的“和平會議”—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在會上提出廢除外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撤退外國在中國的軍隊和取消“二十一條”等正義要求。但巴黎和會拒絕了中國代表提出的要求,并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這引起了全國人民的不滿,人們的悲憤再也無法抑制,一場聲勢浩大的愛國運動終于爆發開來,也就是五四運動的誕生。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列強忙于戰爭,無暇東顧,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中國的民族資本工業在此期間迅速發展,中國工人階級的隊伍逐漸壯大起來。據統計,產業工人的人數由1913年的約65萬人發展到1919年的200萬人左右。工人階級的壯大為革命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全國各地紛紛響應五四運動,在此期間,山西的聲援運動一直縱貫五四運動的全程,與全國各地的愛國運動相聯結,為中國的革命運動獻出了一份力。
二、五四運動在山西的發展
五四運動在全國各地展開的同時,山西也融入了這個浪潮之中,而且山西是響應五四運動比較早的地區。其中山西大學的青年學子積極響應,走出學校,走上街頭,通過呼喊、抗爭等方式來喚醒民眾。至此,三晉大地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愛國運動。山西大學學生會聯合太原的法政專門、商業專門、工業專門、農業專門、醫學專門、第一師范、女師、第一中學、明原中學、陽興中學等校,學生4000多人組成“山西大中學校學生聯合會”,表示要與北京中等以上學校聯合會采取一致行動。隨后,大同、運城等地,中小學堂學生也紛紛舉行游行示威、罷課活動。與此同時,太原青年學生成立義勇團和講演團,宣傳工商,使斗爭逐漸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商業界隨之響應,太原的工商各團體,也成立了各界救國聯合會,聲援學生,這些力量匯成了一股反帝愛國的洪流,在五四運動中作出了貢獻。
在五四運動的影響下,山西先后進行了許多次有意義的學生運動,如1920年的抵制日貨行動。1920年5月12日,山西學聯與太原總商會簽訂抵制日貨合同,要求各商店限期對所存日貨認真清查、列表登記、停止出售、接受檢查。對隱藏和繼續銷售日貨的除沒收外,要給予處罰。在抵制日貨的斗爭中,山西跳出了一個見利忘義的“保商團”,以保商為名,保護日貨銷售。山西省學聯和山西各界對“保商團”進行了譴責和斗爭。強大的群眾斗爭的聲勢,迫使當局不得不下令解散“保商團”,停止一切銷售日貨的行動。此運動于1920年12月展開至次年6月,歷時半年之久。 這次運動深受五四運動的啟發,由學生會擔當領導,有周密的行動計劃,持續的時間較長。
此外,山西還發生過多次學潮。1925年山西學生反抗房稅和1931年學生抗日救亡運動,都是五四運動在山西的深遠影響。當時的統治階級,對內—對人民窮兇極惡,對外—對帝國主義唯命是從。山西青年學子積極響應,開展聲援活動,社會主體意識、價值取向與文化意識等逐漸覺醒,為山西社會變革奠定了思想基礎。山西地區的五四運動一直影響著山西青年。它督促著山西青年大力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不斷努力,在報效祖國、建設家鄉、服務人民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結語
五四運動既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又開創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全國各個地區都積極響應,并與北京的學生相聯系,更加擴大了五四運動的影響力。山西一直以來就是五四運動的積極倡導者,在以后的革命斗爭中,山西青年發揚五四精神,涌現出許多杰出的英雄人物。現如今,五四運動所特有的愛國主義精神一直激勵著現在的山西青年們,努力學習、奮發圖強,為祖國的繁榮昌盛、人民的幸福以及社會的穩定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華崗.五四運動史[M].上海:海燕書店,1951.
[2]山西省史志研究院.中國共產黨山西歷史(1924~1949)[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
[3]張子榮.近代時期的山西文化教育[M].近代的山西.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
[4]《中國近代史》編寫組.中國近代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莫雪(1991—),女,漢族,太原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基本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