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望喜,李澤芳,楊洲 ,向萌 ,歐軍飛
(1. 江蘇理工學院 材料工程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1;2. 江蘇理工學院 計算機工程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1)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我們的生活節奏、影響了我們的工作常態,改變了我們的學習模式,注定了2020年必將是不平凡的一年。“停課不停學”,是在這個特殊時期保持不斷學習的特殊措施,這使得線上教學成為了廣大師生現階段教與學的唯一選擇。然而,在線上教學的實施過程中,一些網課卻“變味”了,產生了諸多的問題。尤其是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全面推開的情況下,“變味”的線上教學影響了工程教育質量與育人水平。在線上教學由“新鮮感”走向“新常態”的今天,如何高效的組織線上教學,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素質等方面學有所獲、學有所用,是全體教師現階段應重點研究和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1-3]。文章以校級一流本科課程《化學與工程技術基礎》的線上教學為例,探討高效線上教學的組織與實現。
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建立在學生認知的基礎之上的,研究學情、掌握學情是進行有效或高效的教學活動,包括線上教學的必要條件。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成果為導向和持續改進是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核心理念,其中,以學生為中心是實現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3個核心理念的前提基礎。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首先必須研究并掌握學生學習心理、認知基礎、認知能力、學習特點和規律。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工程基礎,《化學與工程技術基礎》就是為工科類專業大一年級的學生開設的工程基礎課程。剛經歷高考的大一新生普遍存在迷茫、浮躁等心理,會嚴重影響教學質量。教師必須清楚的認識到此類心理問題正是組織開展高效線上教學的第一個攔路虎。因此,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走進學生的心靈。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利用網絡技術、多媒體等手段,創設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多種途徑實現師生交互,在組織教學的同時,潛移默化式的疏導學生心理,為實現高效的線上教學夯實精神基礎。
大一學生剛剛通過高考這根獨木橋,步入大學后,存在學習的驅動力不足、主動性不夠、積極性不高的現象。另一方面,互聯網、信息化、數字化等當代大學生喜聞樂見并愿意積極融入的科技元素已經逐步成為教育領域新常態。因此,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積極進行課程的信息化、數字化建設,引入“互聯網+課堂”,為實現高效的線上教學夯實物質基礎。
教育部明確指出,將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作為“金課”的標準。若在沒有把握學生認知基礎與能力的前提下,為迎合“兩性一度”的標準而進行課程設計并付諸于教學,其教學效果必定與我們的教育初心南轅北轍。所以,研究并掌握了學生認知基礎與認知能力才能夠使高效的線上教學成為可能。通過課前檢測、網絡資源學習與自測等方法都可以了解學生認知基礎與能力。
與傳統教學相比,線上教學可采取直播、錄播、慕課、SPOC等多種形式,可提供視頻、音頻、動畫、圖片、PPT等教育資源,具有靈活性、多樣化的特點;教育資源可反復觀看、學習,其知識點具有重現度高的特點;師生可隨時、隨地進行線上交流,具有公開、跨時空的特點。還可以進行及時教學調查、教學反饋等。當然,線上教學也存在學生監控難度大、主觀題線上測試技術不成熟等方面的不足[4-6]。
進入互聯網時代,知識膨脹式爆發,對教師知識量的要求已不再是“一碗水”、“一桶水”,而是“長流水”。作為新時代的大學教師,在及時更新知識結構,強化業務素質的同時,尤其是在線上教學由“新鮮感”走向“新常態”的今天,也應該學習線上教學技術,進行傳統教學的網絡化和信息化建設,以實際行動督促學生參與學習,引導學生提高產出,幫助學生實現目標。
在傳統教學的網絡化改造和課程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教師在熟練掌握線上教學技術的基礎上,應針對線上教學的劣勢,通過創新課程設計、重組教學內容、優化課堂結構、革新考核方式等措施,將傳統教學的優勢合理地“嫁接”到線上教學中,實現高效的線上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和育人水平。
在充分研究學情的基礎上,教師應從挑選教學平臺、整合教學資源、課外自學與課堂教學的內容設置、考核方式多元化等方面對教學做好線上教學的頂層設計,從備、教、導、考等教學環節進行全面規劃。在此過程中,應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中心地位,圍繞學生的學來開展教師的教。
3.2.1 凸顯知識點應用性和適用性
知識無用論、學無所用是現階段社會上尤其是在大學生群體中存在的偏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凸顯知識點的應用性和適用性,挖掘知識點的實際應用意義,合理引入具體的應用型案例,實現教學內容與工作崗位需求對接。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欲望,縮小教室與車間的距離,更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還可以深入挖掘知識點對應的思政教育內涵,將課程思政落到實處。
3.2.2 建立兩級知識點體系
線上教學互動環節的增加必然導致課程教學學時的增加。為了有效解決這個矛盾,可建立包含一般和核心知識點的兩級知識點體系。依據教學大綱,《化學與工程技術基礎》甄選了48個一般知識點和24個核心知識點。一般知識點采用課外自學+課外自測+輔導答疑的方式開展;核心知識點采用課前自學+課中講解或討論+隨堂檢測與應用+期末考核的方式開展。這樣既能解決學時不夠的問題,又能使師生一起集中精力學習具有高階性、挑戰度的知識點,實現高效學習的目的。
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有利于提高學生參與度,教師應根據課堂實際及時調節課堂氣氛;形象、生動的知識點講解與剖析有利于提高知識點接收率,教師應針對相關知識點進行充分的挖掘、總結、凝練,熟悉至生巧的程度,方能在知識點的講解與剖析中達到游刃有余的境界。切忌線下整體搬線上、線上教學滿堂灌等現象,而應充分利用線上教學平臺的答題、討論、課堂反饋、點答等互動功能,形成有效互動,創建高效課堂。其次,課堂碎片化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化學與工程技術基礎》的教學實踐證明,線下教學中45分鐘的課堂改成20+5+20的線上教學后,學生學習效果明顯提高。
考核是促進學生參與學習、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OBE理念強調以產出為導向,而產出是基于實踐,基于學習過程的。體驗愉悅、成就感高的學習過程可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欲望,這要求教師精心設計學生學習過程,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及時進行學習過程和效果的考核可倒逼學生參與學習。《化學與工程技術基礎》線上教學以提高學生學習過程體驗為抓手,將過程考核成績比例由傳統教學的30%提高到50%。近兩年來,《化學與工程技術基礎》傳統教學和線上教學方式下課程目標達成度如圖1所示。可知,加大過程考核力度可有效提升課程目標達成度。

圖1 兩種方式下課程目標達成度
高效線上教學的組織與實現與學生線下學習是密不可分的,線上教學只是學生眾多學習方式中的一種,僅通過線上教學實現課程目標是不現實的。所以,堅持線上線下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才是正確的教學之道。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相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也不要忽視學生學習的惰性。在教學中實施“盯、關、跟”策略——利用網絡平臺大數據及統計分析功能,緊盯學生網絡學習進度、關注學生線上教學效果、適時進行過程考核、跟蹤學生學習動向,及時溝通與糾偏,時時體現學生主體和中心的地位,才能實現高效教學,使學生學有所成。
綜上所述,高效線上教學的組織與實現是教學領域內的一個復雜系統工程,需要充分協調教師、學生、平臺、多媒體技術、數據統計與分析等多種因素,需要精心設計并持續改進備、教、導、考等各個環節,需要有機結合線上教學和線下學習兩條線,重點引導并督促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總結學習收獲、固化學習成果,從而實現教育之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