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楓

攝影/寧穎
在太行山脈之巔的上黨盆地東南,鑲嵌著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振興村。2020年的國慶節,這里顯得尤其忙碌——車輛正在整齊有序地入場,景區門口游客們跟在導游后面排隊;村里的飯館和小吃攤老板忙忙碌碌,游客歡聲笑語。
振興村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處處干干凈凈,生機盎然。振興村能夠走到今天,離不開“領頭羊”牛扎根。現年65歲的牛扎根,是山西上黨振興集團董事長、長治市長治縣振興村黨總支書記。
從村會計到生產隊隊長,從村委會主任再到村黨總支書記,他在家鄉已經扎根幾十年。他是為民干實事的好書記,帶領當地2300多名村民脫貧致富,發展經濟,將其所在村打造成了當地的模范村。
從關家村到振興村,再到振興小鎮、振興新區,名字的變遷見證了人民生活的巨變。牛扎根帶領村民走出了一條平凡又艱辛的鄉村振興之路。
牛扎根所在的關家村(振興村的前身),過去是一個有名的“貧困村”。這里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溝壑縱橫,村民世代生活在落差100米的山坡與山溝之間,老百姓面臨“三大難”:一是上學難,孩子們在關帝廟里念書;二是吃水難,村里沒有井,吃水要到兩里外的山溝里去擔;三是走路難,坑坑洼洼全是沙灘。牛扎根少年時候就暗下決心:長大后,一定要帶領村民們過上好日子!
1984年,當上村委會主任后,牛扎根首先帶領村民做的就是三件事:修路、打井、建學校。先后把河沙灘建成砂石路,讓孩子們搬進了窗明幾凈的新學校。
“那時候村里是沒錢的,我們只能給每家每戶分配修路任務,大家一起干,先把路修起來。”牛扎根說。在他的帶領下,村里的羊腸小道被建成坡度從65度降到18度的砂石路。牛扎根和村民打下村里的第一口井,又安裝了自來水管道,使關家村成為當時全縣第一個引進自來水的村子。
1986年,牛扎根擔任村支部書記后,他把小煤礦的生產能力擴大到5萬噸,煤礦投產達效后,又為全村百姓辦了“四免一報銷”——免交電費、種子化肥費、學費和糧食加工費,大病補助藥費報銷。
2007年,在牛扎根帶頭的黨支部一班人的努力下,新農村建設拉開了序幕,郜則掌村、關家村、向陽村三個村開始進行新建搬遷。牛扎根帶領村民填溝扎岸、挖河改道、拆舊建新,實現了居住環境的進步。
2008年10月18日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關家村的村民們整體從大山溝里搬遷了出來,住上了漂亮的小別墅。也就在這一天,關家村正式更名為振興村,取“鄉村振興、民族振興”之意。從此,振興村跨入了新時代。
2009年,牛扎根將關家村、郜則掌村、向陽村三個農村黨支部并入振興集團黨委,成為長治縣(現上黨區)第一家村企共建黨組織,組建了集辦公、商業、居住、文化娛樂、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于一體的城市化農村。
2012年,牛扎根瞄準打造旅游度假勝地的目標,規劃建設了三大旅游板塊,分別是振興雄山歡樂谷、振興民俗文化村、振興農業博覽園。同時,建設商貿一條街和商品住宅樓,推出了吃農家菜、住農家屋等旅游項目,鼓勵農民建設農家樂、民俗酒店。先后打造了槐蔭寺、工人文化宮、農民藝術館、孝廉公園等20余處各具特色的景點;建設大型生態酒店、生態客棧、民宿別墅度假區,構建起了“以生態培育為基礎,以現代農業為主導,以休閑觀光為主線,以避暑康養為特色”的田園型休閑度假旅游體系,健全了吃、住、行、游、購、娛各類旅游業態,有效吸引了周邊游客。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振興村的轉型從“生態修復”起步,牛扎根帶領村民實施“山坡植綠”“身邊增綠”“庭院披綠”三大工程。
2017年,振興小鎮被驗收為國家AAAA級景區,擁有大型生態停車場、高標準游客接待中心、五星級衛生間等硬件設施。成功舉辦了多屆“春節嘉年華”“根祖文化節”等民俗特色鮮明的活動。
2018年7月30日,振興村召開經濟聯合社成立暨第一屆股東代表大會,并舉行了經濟聯合社成立揭牌儀式。從此之后,振興集體經濟走上發展快車道。
振興村通過開發資源、盤活資產、綜合服務等方式,整合利用集體積累資金、政府幫扶資金等,入股或者參股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中原五村合作、村企聯手共建等形式,發展集體經濟。同時,對全村資源進行全面開發、產業化經營,通過集中開發、公開招投標,以及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開創了資源變資金、資金變股金,家家來參與、人人能分紅的良好局面。
牛扎根支持每位股民開辦農家樂,在自家小院上做文章、在小吃上下功夫,讓家鄉的味道香飄萬里,讓地道的傳統工藝走出太行,從而實現人人搞旅游、戶戶來賺錢,全村群眾都能分享旅游紅利。建設了智能溫室連棟大棚、文體中心和集中供熱、供水、供氣、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改善了人居環境,形成了產業多元發展、幸福指數提高的局面。
多年來,牛扎根扎根基層,堅守農村,在他的帶領下,振興新區從一個小山溝,發展成了一個經濟發達、別墅成群、功能完善的城鎮化農村社區。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就是讓老百姓共同富裕。我對小康美好生活的憧憬就是,真正把家鄉建成‘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沐溪水冬聽雪‘綠樹灰墻紅花,小橋流水人家的生態休閑鄉村。”已經花甲之年的牛扎根依然壯志滿懷:“我會一直堅持以‘三農為著手,以‘三化為目標不變,為進一步加快農村城市化建設步伐做貢獻,把未來的振興大地建設得更生態、更宜居。”
現如今的振興村,家家有別墅,人人有事做。每個孩子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學費均由村里承擔,村民醫療保障、養老保險等也由村里承擔。
目前,振興小鎮景區功能完善、服務配套、特色明顯、活動新穎,走出了一條“康、養、學、閑、情、奇” 具有鄉村特色的旅游休閑度假新路,成功打造了“振興小鎮”鄉村旅游品牌。振興小鎮作為一個集山水風光、休閑娛樂、民俗體驗、健康養生、旅游地產開發于一體的鄉村旅游度假勝地,不但是山西首個“城鄉統籌試驗區”,更有諸多“國字號”榮譽:全國文明村鎮、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美麗鄉村示范村、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全國農業綠色產品示范基地、中國全面小康十大示范村鎮……目前,一個實現了“環境生態化、農村城市化、生活保障化、服務功能化、就業均等化”的美麗新振興赫然展現在三晉大地上。
“只要干一天,就不能辜負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牛扎根說。2004年,牛扎根被山西省人民政府評為“山西省勞動模范”;2010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評為“山西省特級勞模”;2011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評“第十屆全國農村基層干部十大新聞人物”“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2016年榮獲中國全面小康十大貢獻人物;2017年被評為“中國農村十大新聞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