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靖園

共識“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從安吉、從浙江走向全國,成為指導各地綠色發展的行動指南。
竹海旅游、竹椅加工、白茶銷售,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誕生地浙江省安吉縣,這一理念早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提出15周年。中國大地上,越來越多“沉睡”的綠色資源被喚醒,成為當地致富的關鍵因素。
在安吉南方水泥有限公司高禹石礦露天礦區,綠色逐漸替代以往的灰白。采礦曾是安吉發展經濟的手段之一,實施礦山整治復綠后,一時間,一批采礦企業紛紛“創綠”。之后,環境整治的攻堅戰在安吉全行業全面打響。近年來,安吉以改革之力構建生態文明新秩序,以改革之力打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新通道,以改革之力共筑民生福祉新格局。
全國唯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實踐試點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作為中國美麗鄉村,安吉模式已經享譽全國。如今,站在新的起點上,安吉正探索實踐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邁向試驗區,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體制機制,打造成為全國綠色發展標桿、全國城鄉融合樣板、全國美麗宜居大花園典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從安吉、從浙江走向全國,成為指導各地綠色發展的行動指南。
“山更綠了,水更清了,風景更美了,我們的生活也更美了!”在貴陽市烏當區,當地居民如此感慨道。近年來,烏當區委、區政府始終高舉環保執法利劍,以嚴格生態保護監管為保障,以落實環保督察整改為抓手,堅決抓實抓牢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工作。烏當區著重從資源利用、環境質量、保護治理、綠色增長、綠色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教育六個方面,從嚴養護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創立生態環境智慧云平臺,在全省率先推出河長云監管平臺的基礎上,進一步運用大數據手段,探索生態資源數字化監管、生態保護智能化工作,對重點流域、重點區域、重點企業的生態數據進行在線采集,探索培育以環保物聯網為龍頭的生態環保產業體系,不斷創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體制機制保障。
綠水青山如何轉化成金山銀山?烏當區有著自己的辦法。烏當區委、區政府著眼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明確了以“大健康引領、大數據融合、大旅游助推”為產業發展主線,依托良好生態資源優勢和全省醫藥制造聚集地、醫藥物流集散地的產業優勢,圍繞“醫、養、健、管、食、游”六大板塊,構建以大健康產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帶動全區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服務業大發展,統籌推進大健康、大旅游、大數據三大產業融合發展,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走出一條具有烏當特色的綠色發展轉型升級之路。
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地方還有很多。近年來,江西省吉安市貫徹落實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戰略部署,把握生態優先、系統整治、綠色發展、改革創新、生態惠民等五個堅持,持之以恒抓好生態保護、環境治理,全力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步伐,初步搭建了生態文明現代化治理體系。
截至2020年8月底,吉安市全市主要河流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保持100%,繼續領跑全省;全市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7.4%,位居全省第二;全市PM2.5濃度較去年同期下降22.6%,排名全省第二,優良天數比例94.7%;生態文明年度評價進入全省第一方陣,公眾生態環境滿意度位列全省第一,成為全省首次突破90%的設區市;15項改革經驗入選全省改革示范優秀成果,生豬生態化養殖、綠色殯葬、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等改革走在全國前列,“吉安國儲林基地”“千年鳥道護鳥聯盟”等改革舉措入選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及經驗做法推廣清單。
不僅如此,當地還一直推動“生態資源”向“金融資產”轉化。吉安充分發揮有限的財政資金撬動效應,采用“足額林權抵押擔保+市級風險準備金+項目林權排他性承諾+林權保險”的林權抵押貸款融資模式,將全市33個國有林場作為實施主體,把國有林場近熟林、成熟林、過熟林等優質資產進行抵押,向國家開發銀行申請貸款67億元,規劃建設國家儲備林基地240萬畝,有效破解了“三農”融資擔保難題,喚醒了“沉睡”的綠色資源,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
寧波各地的鄉村在近年來也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實踐典型。上世紀90年代初,在慈溪五姓村有大批農民從事廢舊塑料加工。這一產業雖然利潤高,但是卻因為“亂傾倒、亂焚燒、亂搭建”讓五姓村變成一個“垃圾村”。2013年,憑借“壯士斷腕”的決心,廢舊塑料加工業全部被清除出村,同時,當地開始逐漸恢復農業,種楊梅、種水稻、種荷田。記憶中“江南可采蓮”畫面的回歸讓當地村民感到異常欣慰。
余姚唐李張村也曾因為規模化養豬,污水下滲,讓村里環境變糟,下游飲用水庫也受到威脅。2015年,在村干部帶領下,全村70余家養豬場全部關停,村民開始重新經營毛竹、楊梅生意。久違的青山綠水,隨著時間的推移又回來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浙江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研究員樓俊超表示,從理論價值看,這一理念繼承并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科學闡述了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為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是中國特色生態環境生產力理論的重大創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實踐價值看,這一理念是新時代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關系的根本遵循,對走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之路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扎實搞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從廁所革命、垃圾、污水、村莊清潔行動等方面著眼,部署建設農村美麗家園。樓俊超表示,這一要求順應了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夯實了鄉村振興的基礎。守護好農村的自然環境和生態資源,扎實搞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鄉村生態振興的必要前提。他表示,當前,以綠色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必須重點把握如下三點:第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第二,保持綠水青山的資源優勢。第三,用綠水青山帶來金山銀山。
在談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借鑒意義時,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總結了以下幾點:一是充分利用自然紅利,實現自然資產保值增值,生產出優質的生態產品。二是利用自然提供服務,如利用太陽能、風能、水能等為人類提供能源服務,逐漸替換傳統能源,將其轉換成經濟發展的內生、持續、清潔的動力,同時推動發展相關產業鏈,促進就業。三是通過技術革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正處于爬坡過坎、從思想自覺向行動自覺轉變、從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規模性轉化的關鍵期,探索和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迫在眉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表示,要讓生態環境與勞動力、土地、資本、技術等要素一樣,成為現代經濟體系構建的核心生產要素,讓生態產品成為百姓美好生活品質的重要組成,使生態產品進入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社會生產全過程,逐步將生態產業培育成為“第四產業”,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和新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