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何靜怡 何翔舟
[摘要]我國政府針對我國的國情和現階段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出了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要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縮小城鄉看病差距,使得城鄉居民享受的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但是從實際的調查中可以看到,農村群眾看病困難這一問題仍然是制約中國農村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從走訪浙江省麗水市的鄉鎮衛生院可以看到,農村醫療衛生隊伍建設落后,醫療衛生隊伍難以滿足基層群眾的健康需求。以浙江省麗水市的農村醫療衛生隊伍為例,分析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善農村醫療衛生隊伍的措施,旨在建立一支“下得去、管得住、用得上”的醫療衛生隊伍。
[關鍵詞]農村;醫療衛生隊伍;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R197.1
[文獻標識碼]A
我國農村衛生問題是制約我國農村發展的重要問題,從調查浙江省麗水市下轄的鄉村來看,發現我國農村醫生的整體學歷偏低,專業素質較差,并且缺乏定期的進修培訓,年齡、性別結構不平衡,并且在貧困地區這樣的問題更為嚴重。從整體上來看,農村醫療衛生隊伍的落后情況不容樂觀,難以滿足基層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鄉村醫生的醫療水平較低,也是制約深化醫改的重要困難,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農村醫療衛生隊伍迫不容緩。
1 我國農村醫療衛生隊伍建設的現狀
“三農”問題表現為農民、農業和農村三大問題,三農問題也是制約我國農村發展的重要問題。長時間以來,我國城鄉發展差距大,農村人口的看病問題突出,其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較城市更加難以解決,而這一問題也是制約我國農民生活水平有效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主要障礙。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開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僅要發展生產力,還需要在農村落實社會保障制度,在醫療保健上縮小城鄉差距,從而讓農民可以享受到同城市居民一樣的醫療服務。政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發展了農村醫療衛生隊伍,但是從其發展現狀來看,農村醫療隊伍各地發展不平衡,發達地區和貧困地區之間差距較大。就從浙江省麗水市的農村醫生的總體情況看,其情況并不樂觀,“三偏問題”嚴重,即學歷偏低、年齡偏大、女鄉村醫生偏少。并且通過實地調查來看,鄉村醫生專業知識體系陳舊、知識結構斷裂,難以滿足農村群眾對于健康的要求。
2 我國農村醫療衛生隊伍現存的主要問題
2.1 農村醫療衛生隊伍招聘困難
醫生在社會上本來就是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況,而浙江省的醫學畢業生根本無法滿足浙江省社會的需要。并且大多數本科畢業生都希望留在城市工作而不是深入到基層,根據有關數據顯示,本科畢業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僅僅有6%愿意深入基層工作,如果有正式編制,該比例則有所上升。因為農村的經濟發展問題、地理位置問題進一步拉大了其同城市的差距,從而導致其在招聘人才時就有很大的困難,這就導致了農村醫生“下不來”。
2.2 農村醫療衛生隊伍人員流失率高
在醫生供不應求情況下,農村地區對于醫生的需求也不斷增多,在那些表示愿意去基層工作的醫學生大部分也是為了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只要一有機會就會轉向城市工作,僅僅把在農村工作當作是自己職業生涯的跳板,因而導致基層醫療隊伍人員流失率大,出現農村醫生“留不住的”現象。
2.3 農村醫療衛生隊伍的整體素質較低
根據實際調查我們發現,浙江省麗水市的農村醫療衛生隊伍整體素質較低,缺乏高素質人才。并且其專業結構老化,沒有接受定期的培訓,專業知識并未得到及時的更新,導致這些工作人員對一些新出現的疾病沒有正確的認識,不能進行正確的處理,這樣情況嚴重危害農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浙江省出臺文件要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人員編制,公共衛生醫師不少于每萬服務人口2名,但是實際浙江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人員配置僅為0.4名,遠遠低于政策所要求的人數。在實際調查中我們可以發現,麗水市的鄉村醫生可能是幾個村僅有一個鄉村衛生院,并且僅僅配備一名醫生,并且這些鄉村醫生大多以男性為主,并且年齡主要集中在40-60歲,年齡層次過大。并且很多鄉村衛生院其醫護比例嚴重失調,就以麗水市松樹湖村為例,其根本沒有配備護士,從而導致農村醫療服務質量低,成果差。這樣的情況就導致了現有的農村醫生在面對一些突發疾病事束手無策,使得農村醫生“用不上”。
3 我國農村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問題存在的原因
3.1 農村醫療衛生政策尚未落到實處,使得農村醫生“下不來”
長時間以來,我國政府高度關注農村醫療衛生隊伍建設為題,其為了建立一支真正服務于農民群眾的醫療衛生隊伍制定很對優惠政策來吸引高端人才扎根基層,主動服務于基層人民。例如通過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分配為主要內容的“三定”政策來引入醫學人才,并且制定城市支援農村的政策,將城市醫生職稱晉升同扎根農村基層的經濟相掛鉤,高等醫學院校畢業生到農村服務提前轉正、提高工資的政策等。但在從實際情況來看,這些政策尚未有預期的效果,很對“三定”的農村畢業生,為了留在城市工作可以不要戶口,就算是回到了農村也一直在尋求機會調回城市,這樣就導致這些政策缺乏后期驅動力,也出現了農村醫生“下不來”的情況。
3.2 沒有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體制,使得農村醫生“留不住”
我國農村醫療衛生隊伍難以建設的主要原因還在于缺乏科學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體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管理體制不健全。我國對農村醫療人員的人力資源管理還是傳統的管理方式,導致很多在鄉鎮衛生院工作的醫療工作者不愿意留在基層工作;第二,人才流動快。以浙江地區來說,麗水的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于杭州等地區,所以那些地區就更能吸引人才,其農村醫療衛生建設也明顯高于麗水地區,難以留住一些農村醫療工作者;第三,缺乏合理的培養制度。從麗水市的醫療衛生人員的現狀來看,其醫療人員的大多是中專,缺乏接受過本科生、研究生教育的高等人才。農村醫生的培訓并沒有政策上的支持,而且農村醫生的培訓費用大多為自費,這樣就嚴重制約了基層醫療工作者繼續培訓的積極性,一些農村醫生出于自身專業發展的考慮,不愿意留在基層,想法設法的要調入城市工作。
3.3 缺乏合適的醫療衛生教育模式,使得農村醫生“用不上”
雖然我國醫療事業不斷發展,但我國農村醫生教育仍然十分落后,并沒有獲得同高等醫學教育一樣的重視,因此導致了我國很多高等醫學教育學府在進行教學中把主要的教學精力放在培養研究型人才、高精尖人才上,認為基層和農村的衛生技術人員培養應由大中?;蚵殬I教育來承擔,這樣的教學理念使得農村群眾難以享受和城鎮居民一樣的醫療服務水平,扎根于基層的大多為??茖W歷的醫學生,這些醫學生在實際的臨床操作上是難以獨立解決很多突發疾病的,并且對于病情的判斷容易出現失誤,從而導致農村醫生出現“用不上”的問題。
4 推動農村醫療衛生隊伍建設的具體措施
4.1 落實定向招生政策,確保鄉村醫生下得來
我國政府推出“建立面向農村定向招生,定向就業的專門培訓基地”的相關政策,并且對于部分醫學生進行初中起點五年一貫制培養模式,就是從鄉村地區挑選優秀初中畢業生,以此來確保生源的質量,并且要求進行2年文化課程和3年臨床醫學專業課程的培訓,在學習過程中大部分的學費由國家政府承擔,要求在畢業之后返回生源所在地的基層衛生院工作。并且就麗水市的鄉村來說,大部分的村民都是采用方言溝通,各地的方言有很大的差別,通過定向培養的方式,更有利于醫生同患者之間進行有效溝通。通過定向培養的方法,可以有效解決鄉村醫生缺乏的問題,從而確保醫生“下得來”。
4.2 提高管理水平,確保鄉村醫生留得住
為了確保農村醫療衛生隊伍的穩定性,就必須要采用合理的激勵機制,根據實際情況提高鄉村醫生的報酬待遇,從而穩定鄉村醫生隊伍,讓鄉村醫生不會產生較大的心理落差。在這一問題上,政府必須起主導作用,制定相應的政策,從而提高鄉村醫生的工資待遇,有效確保這支隊伍的穩定性,讓鄉村醫生能夠踏實的留在鄉村做事,為廣大基層群眾服務。第一,要對鄉村醫生進行人文關懷,在讓他們對農村地區產生深厚情感,并且政府還需要加大投入,完善鄉鎮衛生院的環境。第二,建立健全的激勵機制,將醫生的實際貢獻以及科研論文同其工資水平相掛鉤,并且設立重大貢獻獎、人才獎,給予鄉村醫生同城市醫生一樣的報酬待遇。
4.3 提高整體素質,確保鄉村醫生用得上
國家必須對在崗的鄉村醫生進行定期的培訓,從而有效提高其專業能力,更新鄉村醫生的知識體系,幫助鄉村醫生在學習和工作過程中建立全科醫療的思維,做好基層群眾醫療的一線力量,重點是要培養鄉村醫生的實踐能力。另外提高鄉村醫療水平還必須要大力開展衛生幫扶工作,就以麗水市而言,要求麗水市人民醫院、麗水市中心醫院等大醫院定期下鄉會診,積極主動的關心農村衛生工作,并且把幫扶工作看作是自己的工作職責之一。
5 結語
有效推動我國農村地區醫療衛生隊伍的發展,建立一支“下得來、留得住、用得上”的醫療隊伍是國家和社會所要共同努力的。建立高素質的鄉村醫生隊伍必須要考慮我國醫改的大背景,并且同我國的醫學教育模式相適應。在解決我國農村醫療衛生工作事,必須以培養全科醫生為發展的核心,從而提高醫療水平。通過分析浙江省麗水市農村醫療衛生的現狀,提出了發展農村醫療隊伍的具體措施。只有這樣農民群眾有病才能就近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從而提高農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水平,使得政府更好向服務型政府轉變。
[參考文獻]
[1]段勇,孫振球.我國基層衛生人才隊伍現狀、問題與對策[J].實用預防醫學.2010(04).
[2]王潔,趙瑩,郝玉玲等.我國農村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問題及建議[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2(04).
[3]謝春鷹,譚加榮,蘭利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隊伍建設的探索[J].中國衛生人才,2015(05).
[4]周巍,基層衛生人才隊伍的現狀、問題與建議[J].中國全科醫學,2010(07).
[5]楊燕,甘肅省醫療機構衛生人力現狀與需求調查研究[D].蘭州大學,2010.
[6]王隴德.建立解決農村醫療人才缺乏問題的長效機制[J].中國衛生資源.2005(01).
[7]趙郁馨,萬泉,陶四海等.2002年中國衛生總費用測算結果與分析[J].中國衛生經濟,2004(03).
[8]潘愚元.新世紀高等教育思想的轉變[J].中國高等教育,2001(03).
[9]川謝紅,李寧秀,尹俊波.醫學教育和農村衛生人力資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