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向陽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到館師生需求的多元化發展,高校圖書館普遍面臨著數字化、智慧化的挑戰,傳統空間布局已不能滿足高校圖書館各項職能的發揮和到館師生的多元化需要,研究數字化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空間功能布局,打造高校集信息服務中心、校園文化中心、自主學習中心、創新研發中心、娛樂休閑中心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個性化服務平臺,對于提升高校圖書館服務水平和文化內涵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從設計依據和原則出發,探討了高校圖書館合理空間功能布局設想。
關鍵詞:數字化環境;空間功能布局;個性化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22-0-02
高校圖書館是高等學校的信息文化服務中心,自出現以來,一直通過自身建筑空間、館藏資源和館員服務來助力于高校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開展。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和數字環境的日新月異,師生的需求正從簡單的獲取知識向學習、交流、休閑等多元化發展,圖書館也從單一借閱圖書轉變為能夠為廣大師生提供交流、創新、思考和娛樂所需的資源與服務相結合的多重空間。因而,合理的空間布局成為吸引師生到館、滿足師生新需求的關鍵。
一、高校圖書館確定空間功能布局的依據
高校圖書館空間功能布局主要依靠自身的功能定位來決定,因為新技術的應用,高校圖書館服務方式和空間布局正在發生變化,但其核心的功能定位沒有變化,依舊是高校的文獻資源中心、校園文化中心和自主學習中心[1]。
(1) 文獻資源中心。文獻資源中心是高校圖書館最基礎的功能定位,是發揮和承擔其他功能的基礎。圖書館的常規性工作任務之一便是進行文獻資源建設,包括采購紙質、數字及其他載體的文獻資源。高校圖書館依托自身龐大、系統的資源開展知識服務、信息咨詢、文獻借閱等服務。如為高校研究項目提供參考資料,為學校決策提供某類系統參考信息,為師生論文寫作提供個性化咨詢、文獻查詢與傳遞等。因此在考慮高校圖書館空間功能布局時要保證文獻資源儲藏、利用空間。
(2) 校園文化中心。現代社會賦予了圖書館傳承文化的使命。高校圖書館作為大學生在校園里的主要活動場所之一,除了直接地提供知識,還可以憑借濃厚的文化氛圍,開展各類形式的文化活動,潛移默化的引導、教育學生,用人文氣息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價值觀,促進學生文化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高校圖書館可以開展的活動包括“讀書節” “全民閱讀推廣” “學術講座” “紅色教育”等。因此高校圖書館必須具備開展文化活動的能力,在進行空間功能布局時,要設計相關空間。
(3) 自主學習中心。自主學習能力是高校師生開展科研或者進行論文寫作不可或缺的能力,是培養終生學習能力最基本的素養。高校圖書館應該努力開辟學校的“第二課堂”[2],開展信息檢索課程、專題培訓與講座,培養師生,尤其是學生的信息意識和能力,提高信息素養。因此,自主學習空間也是不可缺少的。
隨著信息技術和“以人為本”思想的發展,圖書館的部分功能發生了拓展和延伸,傳統藏書空間、借閱空間的比例不斷縮小,交流、創新、休閑空間等面向師生的個性服務空間出現并不斷擴大。尤其是“互聯網+”思維[3]的深入人心,建設智慧化圖書館的呼聲和可能性越來越高。“互聯網+”思維提倡交互、注重體驗,把圖書館傳統資源和服務整合為集學習研究、文化藝術、社交娛樂、展示空間為一體的服務和教育平臺。
二、高校圖書館空間功能布局的原則
通過上述圖書館功能定位及功能拓展的分析,高校圖書館在安排空間功能布局是應遵循以下原則:
(1) 合理安排傳統藏書空間和個性服務空間的比例。包括交流、文化活動、休閑在內的個性化需求已經超越借閱需求,成為高校圖書館讀者最主要的需求,所以在設計空間功能布局的時候,在保障館藏數量的同時,適度減少圖書館實體文獻空間。
(2) 由動區到靜區的合理安排。高校圖書館讀者的行為可以分為學習行為、漫游閱覽行為、交流行為。具體表現為自習行為;因課業需要在圖書館查詢資料的行為;在書庫漫游式找書并休閑閱讀的行為;與館員的必要交流行為;帶有目的性的學術交流行為;聊天行為等。這些活動的活躍程度由低到高,安靜程度則由高到低。為了避免互相干擾,高校圖書館可以分為動區、次靜區和靜區[4]。
(3) 提高智慧化程度。智慧化圖書館是未來圖書館發展的主要趨勢,智慧化圖書館主要依靠大數據、物聯網以及智慧化設備來實現文獻資源、空間資源與館員服務有機整合,使圖書館實體資源與虛擬資源實現互聯互通,為讀者提供時刻的、共享的信息服務。
三、高校圖書館空間功能布局設想
高校圖書館一般為獨立建筑,理想的樓層為四層,根據普通高校生均2平方米的指標,萬人以上高校的圖書館使用面積應在20000平方米以上。在具體的空間布局上,一方面要尊重圖書館傳播知識、傳承文化的核心服務功能,為藏書和相關服務保留足夠空間。另一方面要充分增加為讀者提供個性化服務的空間,為在校師生的學習、創新、交流、娛樂提供適合的場所,從而增強高校圖書館的服務能力,提升高校圖書館服務水平[5]。
(一)一樓空間功能布局
高校圖書館一樓設置有入口,人員流動量大,屬于動靜劃分的動區,因此其他活躍度高安靜程度低的區域需要盡量安置于一樓。包括服務臺、展示大廳、藏書與借閱區、館員辦公室、采編室及過刊加工室。
入口設置智能防盜系統與人臉識別系統,進入圖書館后不再重復檢查身份,方便師生自由進出各個區域,提升到館體驗。服務臺附近設置有自助存包柜和雨傘架,方便師生安置個人物品,設置自助查詢設備,供師生查詢館藏信息。為防止師生有其他問題,服務臺還需安排一名館員作為咨詢人員。在入口區至服務臺之間預留一塊空間為展示區域,設置樓層功能導向圖和LED展示屏。大廳可以作為文化活動作品展示空間,也可以直接舉辦文化活動。
出于方便接收、加工、運送圖書的需要,藏書書庫、分編室和過刊加工室需要設置在一樓,最好設置專門的圖書入口、電梯設備,和人員入口及展廳隔開,只保留運輸通道,以避免因圖書裝卸、加工、運送而干擾服務臺與展廳,圖書書庫配備自動分揀系統、自助借還系統,溫濕度感應系統,提高智慧化水平。
(二)二樓空間功能布局
二樓空間主要設計為個性化服務空間,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技術將傳統資源、數字資源、館員服務融合為一體化平臺,以開展各類學術交流、創意展示、娛樂休閑、新技術體驗等,屬于動靜分區的次靜區。
高校教育學生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僅需要掌握翔實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具體操作,提高實踐能力。小組討論區則是專門提供給學生進行交流討論,開展頭腦風暴的區域,以實現信息共享。創意空間則是由圖書館提供實驗所需素材、設備和技術,讓學生開展實際操作,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轉化思想交流成果。視聽室、學術報告廳和多功能會議室則是另一種學術交流的空間,通過視聽設備觀看視頻、音頻,開展講座與學術會議,達到思想交流的目的。
(三)三樓空間功能布局
三樓留給純粹自習、讀書和“網上沖浪”的師生,這類讀者需要安靜的環境,不希望被打擾,所以安排在靜區。這一層空間主要有兩部分,分別為閱覽自習室和電子閱覽室。閱覽自習室采取開架式設計,秉承書中有人、人中有書的原則,用書架隔開自習桌椅,既能夠滿足隨意淘書的師生,也能滿足不想被打擾、專心學習的師生。電子閱覽室不需要太大,要相對集中封閉。
(四)四樓空間功能布局
高校圖書館有服務和傳承地方文化的職能,所以在四樓設置地方典藏室,以保護和傳承富有地方特色的文獻資料,引導師生認識、了解地方,為地方發展貢獻力量。同時設置孤本、善本、線裝書、紅色資源藏書室等,積累和保護珍貴的文獻,豐富圖書館館藏和校園文化內涵。四樓屬于特色藏書展示空間,應安裝防盜系統、恒溫恒濕系統,確保文獻資源不會受損。
四、結語
現代信息技術正在持續不斷發展,各種圖書館新理念也層出不求,因而高校圖書館在建設時要充分、精確的設計空間功能布局,使其盡量具有超前性,在保證圖書館傳統職能得到發揮的同時,盡量多的安排個性化服務空間,提高智慧化水平,更好地服務師生和學校。
參考文獻:
[1]謝寶義,王曉華,張哲.數字時代高校圖書館的功能定位與實施途徑[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2017(11).
[2]潘穎,劉利,孫萌.數字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空間功能布局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7(4).
[3]闞輝.“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圖書館空間功能布局研究[J].圖書情報導刊,2016(4).
[4]楊靜.獨立學院圖書館新館舍內部功能布局設想[J].大學教育,2013(13).
[5]喻至勇.江西省圖書館新館設計理念與功能布局芻議[J].圖書館管理,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