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超

[摘要] 目的 分析胃癌患者運用腹腔鏡手術及開腹手術干預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在該院患者中隨機選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共120例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電腦隨機的方法將患者對半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60例。對照組采用開腹手術治療,實驗組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觀察兩組的治療效果。 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術后的VAS評分(3.5±1.2)分低于對照組(4.5±1.8)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580,P<0.001);實驗組患者的住院時長(7.3±1.1)d和出血量(90.2±23.2)mL均低于對照組的住院時長(14.2±2.2)d和出血量(212.2±32.4)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1.720、23.710,P<0.001)。實驗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3.33%)低于對照組(1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20,P=0.040)。 結論 以腹腔鏡手術干預治療胃癌患者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減少患者住院時間和出血量,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在對胃癌患者的治療具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 胃癌;腹腔鏡手術;開腹手術;效果
[中圖分類號] R735.2?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20)08(c)-008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and open surgery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8 to October 2019,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in the hospita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and experimental groups in half by computer randomization,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pen surgery,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surgery. Observ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VAS score (3.5±1.2)point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4.5±1.8)poin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3.580, P<0.001);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7.3±1.1)d and blood loss (90.2±23.2) mL were lower than the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14.2±2.2) d and blood loss (212.2±32.4) mL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21.720, 23.710, P<0.001).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3.33%)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3.33%),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3.920, P=0.040). Conclusion Laparotomy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can reduce the degree of pain, reduce the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and bleeding,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It has promotional valu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Key words] Gastric cancer; Laparoscopic surgery; Open surgery; Effect
我國已經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與之對應的是癌癥患病人數的增加和因癌癥死亡人數的增加[1]。近年來的研究文獻發現,在癌癥人群中,胃癌是一類比較常見的癌癥,同時胃癌有著年輕化的趨勢,過去常見于中老年的胃癌,已經在青少年和年輕人身上出現。而為了有效的延長胃癌患者生命,臨床需要對患者采取手術治療,對患者的癌變組織組織切除[2]。但是根據研究發現常規的胃癌治療方法中的開腹治療對患者造成的影響大,痊愈慢,疼痛度高,因此臨床需要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法,而腹腔鏡手術由于其治療效果好,對患者造成的傷害低,近年來得到了重視和應用[3]。該文在該院患者中隨機選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共120例胃癌患者作為該次研究對象,分析胃癌患者運用腹腔鏡手術及開腹手術干預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該院患者中隨機選取共120例胃癌患者作為該次研究對象,以電腦隨機的方法將患者對半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實驗組,其中對照組女性32例,男性28例;年齡在32~85歲,平均年齡(56.6±3.7)歲。實驗組女性31例,男性29例;年齡在33~85歲,平均年齡(56.8±3.9)歲。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確診為胃癌患者;②告知胃癌患者研究意義,經過胃癌患者和家屬同意;③患者心理精神方面正常,能夠配合治療和研究。排除標準:①胃部腫瘤>10 cm,不具備手術條件者;②器官具有疾病或者衰竭者;③視聽障礙不能很好溝通交流者。該次研究患者簽署了知情同意書,通過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開腹手術治療,手術步驟如下,在對患者全麻后,在患者的腹部正中采用酒精消毒后作切口,切口的長度根據患者胃癌的情況在15~20 cm,然后確定患者的癌變組織的位置和大小,在確定后對患者進行腫瘤的切除,在切除后縫合患者切口[4]。實驗組患者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胃癌,具體方法是,在對患者全身麻醉后,患者全身平躺,根據前期的檢測結果,醫師應在患者的左側站立。助手在患者的右側站立,另有一名掌握鏡子的助手站在患者的雙腿間,對患者的腫瘤所在位置充氣,所充氣的氣壓應控制在15 mmHg,然后在患者的腰部作3個直徑1 cm的切口,置入“trocar”的腹腔鏡鏡頭和3個腹腔鏡操作鉗和1個超聲刀,然后根據腹腔鏡的觀測結果擬定切除位置,之后將患者的腫瘤切除分離,最后將患者的切口包扎縫合[5]。兩組患者術后皆靜養觀察。
1.3? 觀察指標
比較患者的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VAS評分滿分10分,1~3 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重度疼痛,7~10分為嚴重疼痛。觀察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觀察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0統計學軟件處理相關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VAS評分
實驗組患者術前VAS評分(6.3±2.1)分比較對照組患者術前VAS評分(6.2±2.2)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500,P=0.610>0.05)。實驗組患者的術后的VAS評分(3.5±1.2)分低于對照組(4.5±1.8)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580,P<0.001)。見表1。
2.2? 住院時長和出血量
實驗組患者的住院時長(7.3±1.1)d和出血量(90.2±23.2)mL均低于對照組的住院時長(14.2±2.2)d和出血量(212.2±32.4)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1.720、23.710,P<0.001)。見表2。
2.3?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實驗組患者有0例腹腔淋巴漏,1例切口感染,1例殘胃動力障礙,對照組患者有2例腹腔淋巴漏,3例切口感染,3例殘胃動力障礙,實驗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3.33%)低于對照組(1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20,P=0.040)。見表3。
3? 討論
胃癌作為癌癥的一種,由于其不可治愈的特點,對胃癌患者造成了嚴重的困擾[6]。胃癌的發病期并不明顯,一旦病癥開始可以被人體感知,入院檢查結果基本已經是胃癌晚期,患者由于胃癌也不可能再正常上班和學習,因此胃癌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影響[7]。而大部分的患者在患上胃癌后如果沒有治療,幾年內就會死亡[8]。因此臨床迫切需要行之有效的對胃癌患者的治療方式。當前臨床對胃癌患者的治療方式仍然以手術切除病變部分為主,但是在臨床中,部分胃癌患者由于病情嚴重,身體脆弱不能直接采取開腹切除的方式進行,這點在老年患者身上尤其明顯[9]。而腹腔鏡作為一種傷害小的手術方式近年來在對胃癌患者的治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腹腔鏡通過對患者的腫瘤所在位置充氣,所充氣的氣壓應控制在15 mmHg,然后在患者的腰部作3個直徑1 cm的切口,置入“trocar”的腹腔鏡鏡頭和3個腹腔鏡操作鉗和1個超聲刀,然后根據腹腔鏡的觀測結果擬定切除位置,之后將患者的腫瘤切除分離,然后將患者的切口包扎縫合的方式對患者開展治療,對患者造成的損傷小,取得的療效較常規的開腹手術卻更好。該文采用了腹腔鏡手術治療和開腹手術治療兩種方式進行了治療并就治療結果進行了對比。在該文研究結果中,實驗組患者的術后的VAS評分(3.5±1.2)分低于對照組(4.5±1.8)分,這與范亞男[10]的相似研究中的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的VAS評分(3.4±1.1)分低于開腹手術(4.4±1.7)分的VAS評分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的術后疼痛感更低。實驗組患者的住院時長(7.3±1.1)d和出血量(90.2±23.2)mL均低于對照組的住院時長(14.2±2.2)d和出血量(212.2±32.4)mL,這與李濤等[11]的相似研究中的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的住院時長(7.2±1.2)d和出血量(91.3±23.2)mL均低于采用開腹手術治療患者的住院時長(14.23±2.21)mL和出血量(213.2±32.5)的研究結果一致。這表明患者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后患者的住院時間和出血量都會更低,有利于患者的快速痊愈。實驗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3.33%)低于對照組(13.33%),這與余偉等[12]的相似研究結果中的患者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3.36%)低于采用開腹手術治療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13.23%)的的研究結果一致。這表明患者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方式擁有更低的術后并發癥,可以避免患者術后情況的惡化。
綜上所述,以腹腔鏡手術干預治療胃癌患者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減少患者住院時間和出血量,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曹斌,董元強,陳志強.腹腔鏡下全胃切除術與開腹全胃切除術后胃癌患者的并發癥及手術相關指標分析[J].癌癥進展,2019,17(23):2796-2799.
[2]? 邰凌健,蘇振江,楊光.腹腔鏡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對胃癌合并COPD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8,25(4):407-410.
[3]? 鄒永平,李龍鶴,袁巍,等.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和開腹手術對胃癌患者胃腸激素水平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8,17(4):384-387.
[4]? 劉寶平,楊文奇,李霆.腹腔鏡輔助與開腹手術治療進展期胃癌患者的圍手術期療效對比[J].安徽醫學,2017,38(4):440-442.
[5]? 張亦磊,張佳,李濤,等.腹腔鏡與開腹手術對于進展期遠端胃癌患者術后應激反應及臨床療效研究[J].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志:電子版,2018,12(3):215-218.
[6]? 李政焰,劉偉,劉志琛,等.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老年胃癌患者療效的Meta分析[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7,22(1):20-29.
[7]? 馮福梅,陳大明,張磊,等.腹腔鏡與開腹胃癌根治術的療效及對IL-2和IL-6濃度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9, 39(22):5499-5501.
[8]? 朱紹鳳,張立娟,王婷婷.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圍術期護理體會[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9,19(12):1148-1150.
[9]? 劉沛華,張四華,曾超,等.開腹與腹腔鏡輔助下遠端胃癌D2根治術治療進展期胃癌的療效及對循環腫瘤細胞的影響[J].癌癥進展,2019,17(23):2793-2795.
[10]? 范亞男.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對進展期遠端胃癌患者腫瘤根治效果和術后生存質量影響的對比研究[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7,9(1):126-130.
[11]? 李濤,劉立榮,譚玉成,等.不同術式全胃切除術治療進展期胃癌的臨床對比分析[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9,31(11):28-31.
[12]? 余偉,高懷軍.腹腔鏡與傳統開腹根治術治療進展期胃癌臨床效果對比研究[J].陜西醫學雜志,2019,48(11):1471-1473,1551.
(收稿日期:20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