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祖陽
摘 要:本文對《82年生的金智英》這部電影反映的女性于現實中所存在的社會困境,以消費社會的視角對其進行淺析,探究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以及該境遇在我國新時代背景下的表現,對此也提出建議:有關女性題材的影視作品,不僅僅需要藝術化、理想化的構造與渲染,也需要敏銳地洞悉當代女性的真實寫照和內心訴求,將她們無法用言語表達出的聲音搬上熒幕。
關鍵詞:女性;消費主義;價值;影視作品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22-0-02
一、引言
當代影視作品,已不再僅僅作為藝術形式的體現,更多的是對于真實社會的反映,能夠直擊大眾內心,引發思考。
《82年生的金智英》這部電影,講述了女主角金智英從小到大的人生經歷,她的遭遇也代表著廣大女性經歷的各種不平等待遇。影片中,智英也曾有過自己的理想——成為優秀的職場女性。但是,在面對家庭和事業的抉擇中,她選擇了向前者讓步。回歸家庭后,同事不忘來家里探望并安慰智英,像她這樣當個好媽媽,或許才是人生贏家。
智英所處的年代,反映了當時社會普遍對于女性的偏見與冷漠。而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化,當代女性又是否能夠真正地沖破傳統的女性價值觀念,在追求自我理想的過程中實現社會價值,改變男權社會中所固有、刻板的態度與看法呢?
二、社會轉型期下女性的迷惘
這部影片中有這么一個場景,令人印象深刻:在智英大學畢業的時候,父親曾于飯桌上對她提到,如果找不到工作就等著嫁人。這句看似“平常”的話語,卻無形中觸碰到了母親的底線,母親生氣地對父親吼道:“現在都什么年代了,還說這么老套的話!”她告訴智英,去到處胡鬧,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智英母親一輩,犧牲了自己的理想去打工掙錢,支持哥哥們上學,對婆婆言聽計從。而到了智英這輩,雖然社會對女性的態度開放了不少,但仍然需要女性包攬家務,照顧丈夫和孩子。她們時常受到男性的騷擾,卻不得不承受著“受害者有罪論”,并面對“你穿得太少了” “為什么這么晚出門”等非議與指責。
當下,“女性”一詞頻頻成為社會熱點的關鍵詞,也引起了人們對其的關注和探討。但對于女性而言,她們在社會轉型的期間卻始終得不到一份正確的解讀與引導,陷入了時代變遷所帶給她們的“塔西佗陷阱”之中。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九十六條中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1]此外,女性也擁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且受法律的保護。但是,改革開放后的女性地位卻著實發生了一些變化。
隨著外資企業的入駐,我國的產業結構也加快了調整和優化。雖然,外資企業提供了許多就業條件較好的崗位,實際上也帶來了“男女不平等”等隱性問題。對于他們來說,女性并不能像男性一樣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孩子” “家庭”等因素使女性不得不面對雇傭上的性別偏見。[2]
與此同時,這一時期白手起家的創業者們抓住了機遇,通過辛勤的汗水發家致富,而眾多創業者之中男性的比例居多。男性個人財富的夯實,為享樂主義提供了物質上的保證,而女性卻一直掙扎在其作為弱勢群體的時代環境里。
自1994年中國互聯網正式接入國際網絡后,門戶網站、搜索引擎和移動互聯等在資本的加持下迅猛發展。論壇、微博、QQ和微信等網絡平臺與社會化媒體為女性提供了一個可以自我發聲和展示的“舞臺”,她們希望借此得到社會的理解與認可。但是,面對著網絡上的種種質疑,當代女性卻忙于通過手中的“麥克風”進行據理力爭。因此,這種反抗式的溝通交流,并不能有效地改變批判者們的態度和看法,這份“性別偏見”依舊存在。
此時,她們深刻地意識到:傳統的價值觀念及社會現實,還是無法能讓自己可以自由地追求個人理想。網絡平臺所搭建的對話,不僅加深了兩性之間的矛盾,也迷惘了女性對于自我的定位。
三、消費主義文化對于女性的負面影響
法國后現代理論家讓·鮑德里亞認為,個體的個人需求是以集體語境為索引的。“消費”從表面上看,雖然是由個人的需求引起,但是消費的社會邏輯卻比個人的需求復雜得多。
影片的另一情節,著實反映了當下社會對于女性的消費行為現象。智英之前所處的公司,傳出了“女廁偷拍事件”,據說有人在公司的女廁所裝上了針孔攝像頭,并把相關影像上傳到了成人網站。男同事們得知后,還相互傳閱女同事的私照,對此公司為了保存顏面并沒有進行追查,也沒有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
現如今,在消費社會中,任何事物皆可“符號”為一個個可供消費的節點。無論是男性或者女性,于資本大潮面前也都無一幸免。當然,對于手握更多社會財富的男性而言,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更在意“女性作為物”的存在。
在2015年10月8日,央視社會與法頻道《一線:一念之禍》所播出的“網絡賣淫案件”里,警方在抓捕嫌疑人的過程中了解到:海南三亞舉辦的高端生活方式展會——“海天盛筵”,曾存在著大量不雅活動。“海天盛筵”已不再是最開始時純粹性的文化社交活動,眾多富豪、明星與外圍女在現實的交織中勾畫出了另一幅消費場景。
“只要你發揮好自己的女性優勢,各種好處就會源源不斷。”這是暢銷書作家、情感分析專家Ayawawa于某堂課中所發表的言論。此外,她時常談及的MVPU理論,明示著“女人不能太有進取心” “人傻貌美的姑娘更招男人喜歡”等一些異化的女性主義思想。
以Ayawawa為主要代表的網絡紅人,通過社交媒體平臺為當代女性重新解構了有關“女性”的定義。部分深處痛苦迷惘之中的女性,在將信將疑之中逐漸地全盤接受了所傳遞的思想,失去了原有的信仰和判斷力。她們在此引導下,通過自我物化的行為方式,將內心長期被壓抑的情緒進行釋放,她們以個人知覺、行為方式上的符號化來重塑“平等”的內涵。然而,許多男性卻也愿意為此買單,這種雙向默認的“協議”使得社會風氣開始變得渾濁。
四、影視作品對于女性的人文主義關懷和價值引導
女性的社會價值體現,開始于系統地接受教育,進而走出家庭并在社會工作中努力奮斗的結果。這份成功的“果實”,并不能只寄托于女性自身的倔強與堅強所帶給她們的信仰與力量,也需要男性對她們的理解和鼓勵,但這份關懷并不是有意“消費”她們的借口,這著實需要一份對于女性主義的正確認識,給予她們同樣的平等與尊重。當代女性不會再因為傳統婦道等一些倫理標準,在事業和家庭中倆倆難選。
在這部影片中,丈夫代賢最早地發現了智英患有突發性精神疾病,他擔心智英的健康,也害怕得知自己患病的智英會備受打擊,便獨自一人承受、隱瞞著這一切。而后,為了能讓智英的病情好轉,他冒著被公司辭退的風險,請了育兒假來支持智英參加工作。
相比于無數被輕視的女性而言,智英身邊還有關心她的丈夫、支持她的母親、賞識她的領導和理解她的朋友。這些對于智英的關愛,無疑也是導演金度英希望當今社會能夠給予女性的包容和友善。
五、結語
有關女性題材的影視作品,不僅僅需要藝術化、理想化的構造與渲染,電影中的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某個社會時間內的女性思想和地位。文藝工作者們需要敏銳地洞悉當代女性的真實寫照和內心訴求,精細雕磨出具有反響力、引導力的影視作品,將她們無法用言語表達出的聲音搬上熒幕,鼓舞更多的女性走向廣闊的世界。
參考文獻:
[1]趙兆.基于社會性別視角的婦女勞動權益保護問題研究[D].安徽財經大學,2014.
[2]毛藝林.淺析人力資本投資中的性別歧視問題[J].商場現代化, 2008(26):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