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一
摘要:初中時期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并且學生尚未形成良好的自控意識以及較強的情緒管理能力,因此班主任的管理作用在這一時期便顯得尤為重要。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班主任應根據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對癥下藥”,以科學的管理辦法維持良好的班級秩序并創造優良的學習生活環境,以此使學生能夠在班主任的引導下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
班主任既要向學生傳授專業的學科知識,還應以德育為切入點為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指向標,以此為培養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班主任應采取科學的管理辦法,首先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發揮強有力的榜樣作用,其次應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使學生能夠積極配合班主任管理班級的各項工作,同時應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推行德育,從而使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識,最后則應以開展班級活動的形式強化班級向心力,從而在一定基礎上有效管理班級。
一、行為師表,樹立良好教師形象
俗話講:行為師表,德為師范。學生在尚未形成較強自主意識的前提下,班主任則應發揮積極的指向標作用。班主任的行為表現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行為習慣,因此班主任應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以此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例如:筆者認為班主任要想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應從意識層面入手,良好的思想意識能夠指導班主任的日常行為習慣,因此筆者通過各種途徑來提升思想高度。首先筆者會閱讀對意識能夠產生積極引導作用的相關書籍,以此通過閱讀來認知班主任應具備的優良思維品質,從而在意識的指引下規范自身日常行為。其次筆者還會定期參與學校為全體班主任安排的培訓活動,在活動中筆者會接受專業的班主任管理培訓,一方面使筆者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具備班主任的優良品質,另一方面使筆者能夠在不斷汲取知識的過程中提升思想高度,從而以此為基礎發揮行為師表的作用。由此可見班主任應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以此在班主任良好形象的影響下,學生將班主任設為自己行為規范的指向標,從而使其有效規范自身行為習慣,以此為班主任高效管理班級創造良好的客觀條件。
二、與生為友,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從而使學生對班主任產生信任感,在此基礎上學生能夠積極配合班主任的各項管理工作,從而順利推行班級管理活動,因此班主任應針對此采取相應措施例如:筆者認為良好的師生關系應建立在師生平等的基礎上,因此筆者以與學生建立友誼為出發點,使學生能夠在平等的師生關系中對筆者產生信任感,從而在形成良好師生關系的前提下順利開展各項管理工作。筆者為了能夠與生為友,首先走進學生的生活并深入了解學生所感興趣的話題,從而通過與學生產生共鳴的方式來弱化師生間的距離感。其次筆者認為充分展現自身的誠意是交友的必要前提條件之一,因此當學生為筆者提出建議或者意見時,筆者選擇認真聆聽并加以反思,從而使學生愿意以朋友的身份與筆者進行交流。在此基礎上學生自愿放下心防并愿意向筆者吐露心聲,筆者則可以以此為參照探尋現階段班級內部所存在的問題,并根據此制定相應解決方案。由此可見班主任應適當與學生拉近距離,并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探尋學生所遇到的問題,從而在與學生建立信任感的基礎上有效管理班級。
三、推行德育,做好學生思想工作
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而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識以及行為習慣則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班主任應積極在班級內部開展德育工作,以此來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例如:筆者在班會活動中會融入相應的德育因素,使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識,從而指導其日常行為習慣。筆者會確定有關德育的班會主題,比如在一次班會中筆者將班會的主題設定為“爭做文明好公民”,首先筆者引導學生針對生活中的不文明現象進行發言,由此進入班會的導入環節。其次筆者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有關建設文明社會的方案,學生以此為契機展開討論并設計出相應方案,這一過程即學生針對社會現象分析社會問題的過程。最后學生在參與班會活動后反省自身,并產生“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的文明意識,以此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識。班主任以此在班級中進行德育活動,從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入手來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從而為班主任管理班級創造有利因素。
四、開展活動,強化班級向心意識
班集體是否團結決定了學生能否朝著同一個目標努力向前,以此才能夠產生集體榮譽感從而調動學生的自覺意識。因此教師應開展多樣化的班級活動或者帶領學生積極參與集體活動,以此來強化班級向心意識,例如:筆者帶領學生參與校級的知識競賽活動,首先筆者在班級內部開展參賽人員的選拔比賽,學生們認真準備比賽并展現出自己的真實水平。其次在筆者與學生的共同努力下選拔出一支優秀的參賽隊伍。最后在校級比賽中學生共同努力并拼盡全力為班級爭光,這一過程便是學生為了同一個目標前進的過程,以此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油然而生,從而強化其向心意識。再例如:在校級拔河比賽中,學生們的共同目標為為班級爭得榮譽,因此參賽的學生拼勁全力進行比賽,而未能參賽的同學則為參賽的同學助威吶喊,這無形中便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從而使學生能夠在朝著一個目標前進的過程中強化向心意識。班主任以強化學生的向心意識為切入點增強班級凝聚力,以此使班級在出現問題之時學生能夠積極配合班主任有效解決問題,從而使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能夠順利推行。
綜上所述,初中班主任要想有效管理班級需要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以此才能達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因此班主任應從實際出發,并且根據班級內部的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樹立良好教師形象的基礎上與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并在培養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的同時強化學生的向心意識,以此才能順利推行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 李偉邦.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2(021):282-282.
[2] 龐戈陽.淺談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探究[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12):00255-00255.
[3] 孫云朝.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探究[J].社會科學:引文版,2017(9):00006-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