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敏 梁潔儀 李少梅

摘要:心理學研究表明,心理資本是一種能被投資、開發和使用的資本資源,不僅是影響大學生個人競爭力以及未來事業成敗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影響大學生心理與行為的深層次因素。因此,高校有必要從創業教育的角度積極探索大學生心理資本的培育,以有力推動大學生創業。本文通過對高校學生的積極心理資本的調查,以及對大學生的創業意向的強弱的分析,來研究積極心理資本與創業意向的關系,并對此提出相應地有效建議,更好地助力高校學生提高自身的積極心理資本,使其創業意向達到最大化。
關鍵詞:積極心理資本;創業;大學生
一、前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大學生的數量不斷上升,大學生就業問題逐漸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焦點。一方面,眾多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沒有達到預期,同時大學生自身對職業生涯規劃較為模糊,在臨近畢業時,就業壓力會逐漸增加;另一方面,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社會發展現狀對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培養提出更多要求,專業能力不強且綜合素養不高的大學生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面臨著被淘汰,甚至畢業就失業的困境。而大學生自主創業無疑是緩解就業壓力的一個積極可行的方法。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率僅為3%,遠低于發達國家的25%,難以應對高校畢業生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中共中央與國務院極其重視關于高校畢業生創業的工作,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鼓勵創業帶動就業”。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全方位服務,促進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創業。這既是國家戰略,又體現了當前大學生的內在需求。自2013年以來,我國相繼出臺了多項創業優惠政策。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與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提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不斷激發廣大青年的活力和創造力。要強化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建設,支持幫助學生們邁好走向社會的第一步”。
創業能夠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縮小地區財富差距,并有利解決就業、民族和貧困人口問題(李海壘,宮燕明,張文新,2012)[1]。當前許多國家對創業都非常重視,學術界對創業的研究也日益增加。創業行為的背后是創業意向,沒有創業意向就沒有后來的創業行為。因此,創業意向是創業研究領域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具體從創業意向這一關注點來看,當前研究主要探討外部環境和個體所擁有的資源對創業意向的影響,但在探討個體所擁有的資源時,更多涉及的是人力資源和社會資源,忽略了個體心理因素對人的行為的影響與預測作用。其次,當前研究主要從國家政策和社會當前就業狀況等社會宏觀環境去探討環境對創業意向的影響,極少涉及家人、朋友等支持的微觀社會支持環境。
同時心理資本是一種可以開發可以測量的心理能力,心理資本對主觀幸福感、工作績效、學習成績等方面均有積極的影響。[2]心理資本一詞最早由美國學者戈德史密斯等正式提出,他們把心理資本定義為那些能使個體產生積極效率的心理特征。盧桑斯等人以積極心理學的觀點為框架,指出心理資本是個體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包括自我效能、希望、樂觀、韌性四個方面,他強調心理資本具有可測量、可管理、可開發的特點。前人已在心理資本與創業意向的關系方面做過一定的研究,李海翔對西安高校大學生的心理資本及其創業意愿進行了分析,發現心理資本會對創業意愿產生影響[3]。而心理資本作為一種可測量可提高的心理量,對個人的畢生發展來說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部分。那么作為一種積極的心理量或許也會對創業意向方面有積極的引導作用。
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尚處于起步階段,所遇到的問題除創業組織行為管理等之外,更多的是初次創業所面臨的心理適應和個性發展等問題。心理學研究表明,心理資本是一種能被投資、開發和使用的資本資源,不僅是影響大學生個人競爭力以及未來事業成敗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影響大學生心理與行為的深層次因素。因此,高校有必要從創業教育的角度積極探索大學生心理資本的培育,以有力推動大學生創業。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對象
以廣州市廣東培正學院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廣東培正學院四個年級的大學生。實際發放問卷200份,在2020年3月-7月通過網絡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41份,回收有效率為70.5%。調查中共計有男生30人,占21.28%;女生為111人,占78.72%。
2.??? 研究工具
(1)???? 積極心理資本問卷
采用張闊(南開大學社會心理學系)等人在2008年編制的積極心理資本問卷[4]。該問卷通過各個維度分及總分反映個體的心理資本狀況,得分越高表明個體的積極心理資本水平越高。問卷是7點計分的形式,被試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出第一時間的選擇,該問卷共包括26個項目,由4個維度組成:
自我效能,主要反映個體衡量與評價自己能否有效控制動機、認知資源和行動完成特定任務的一種自信程度。共7個條目。
韌性,又稱復原力,在穩定的價值觀支持下,個體從逆境中能夠盡快恢復,甚至獲得積極成長的能力。共7個條目。
希望,一種積極的動機狀態,個體會根據預先確定的目標,制定相應的計劃并努力達成。共6個條目
樂觀,積極的解釋風格,是指反映在對待好的事件和壞的事件上個體采取的歸因方式的積極程度。共6個條目
(2)???? 創業意向量表
采用朱蕾蕾修訂的創業意向量表(朱蕾蕾,2014)該量表6個項目[5],分為無條件地創業意向和有條件的創業意向這兩個維度,采用5點積分,從“1”(完全不同意)到“5”(完全同意)
(3)?? 數據統計
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三、結果
1.??? 數據分析
對所收集到的數據輸入到SPSS22.0統計軟件中,首先,對大學生的創業意向變量、積極心理資本變量和創業自我效能感變量進行描述性統計;其次,采用皮爾遜積差相關考察研究變量之間的相關分析;最后檢驗理論假設,采用回歸分析考察大學生積極心理資本要素和創業自我效能感對其個體創業意向的預測作用
2.??? 研究結果預期:
大學生積極心理資本與創業意向呈顯著正相關,通過提高大學生的積極心理資本可以增強學生的創業意向;
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與創業意向呈顯著正相關,提升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對強化創業意向是有影響作用的;
大學生積極心理資本與創業自我效能感之間呈顯著正相關;
大學生積極心理資本、創業自我效能感對創業意向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描述性統計:
采用隨機抽樣法,共發放問卷200份,有效收回141份。其中男30人,占總數21.28%;女生為111人,占總數78.72%。大一新生26人,大二59人,大三21人,大四35人。城鎮56人,農村85人。為獨生子女的22人,非獨生子女119人。家庭條件良好18人,一般102人,較差21人。積極參加過創業類相關的活動或創業計劃競賽10人,偶爾參加55人,從未參加過76人。家人或者親戚有過創業經歷的74人,沒有的67人。大學期間有過創業實踐經歷的12人,沒有的129人。
信度:
對創業意向量表和積極心理資本量表進行可靠性分析,得出總量表信度為0.733,心理資本分量表信度為0.650,創業意向分量表信度為0.570。
注:**表示p<0.1
3. 結論
由上表可知大學生積極心理資本與創業意向的相關性為0.651,呈顯著正相關,通過提高大學生的積極心理資本可以增強學生的創業意向;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與創業意向的相關性為0.244,呈顯著正相關,提升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對強化創業意向是有影響作用的;大學生創業韌性與創業意向的相關性為0.279,呈顯著正相關,提升大學生創業韌性對強化創業意向是有影響作用的;大學生創業希望與創業意向的相關性為0.530,呈顯著正相關,提升大學生創業希望對強化創業意向是有影響作用的;大學生創業樂觀與創業意向的相關性為0.591,呈顯著正相關,提升大學生創業樂觀對強化創業意向是有影響作用的;大學生積極心理資本與創業自我效能感之間的相關性為0.487,呈顯著正相關;大學生積極心理資本與創業韌性之間的相關性為0.472,呈顯著正相關;大學生積極心理資本與創業希望之間的相關性為0.853,呈顯著正相關;大學生積極心理資本與創業樂觀之間的相關性為0.782,呈顯著正相關。
四、建議
1. 高校方面
一是指導學生設計個人生涯規劃,培育創業希望。在大學生入學之初,高校可通過創業培訓、新生團體心理輔導等多種途徑,引導學生從就業、職業、事業的多元角度,全面客觀地認識自我與組織環境,科學規劃好個人生涯,培育其創業希望。
二是啟迪學生對創業進行合理的分析、總結,塑造樂觀精神。高校可采取多種方式倡導學生參加各種創業實踐活動,啟迪他們在實踐中學會對得失成敗做出積極合理的分析、歸納與總結,從而塑造起樂觀的創業精神。
三是集聚成功體驗,提高創業信心。提高創業信心的基本途徑是集聚成功體驗。高校可通過搭建、完善創新創業平臺,為大學生提供創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便利服務,讓他們在創業實踐中感受成功帶來的自信心;同時,高校可邀請優秀校友企業家回校開設講座,介紹他們的失敗經歷、成功體會,讓學生在替代學習中提升創業信心。
四是建構全面的創業社會支持體系,增強創業韌性。高校應鼓勵大學生個體積極尋求、建構社會、家庭、同伴、校友的支持體系,以便獲得更多的創業咨詢、指導、評估等智力支持以及來自一些社會團體提供的經濟支持。
2. 社會方面
一是各地政府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出臺相關創新創業政策鼓勵和指導大學生創業。一方面在國家政策和文件精神指導下制定適合當地的創新創業政策文件,加大對創業政策的宣傳工作,營造良好的創業氣氛,另一方面通過建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給予創業資金貸款扶持和創業稅收優惠等措施提高大學生創業積極性,在政策上給予創業支持;同時加強對高校和其他部門就業指導服務工作監督,保證創新創業政策落到實處。
二是提高大學生領悟社會支持的能力,在大學生創業遇到挫折時為其提供幫助以及支持,幫助大學生提高對領導、家人、朋友等支持的感受性,對于父母、老師、同學、朋友等的幫助和支持心懷感恩,并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積極尋求幫助,充分地利用身邊資源來解決難題。
參考文獻:
[1] 李海壘.大學生創業意向及其與社會文化、人格的關系[D]:[博士學位論文].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2.
[2] 唐家林,李祚山,張小艷.大學生積極心理資本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7):1105-1108.
[3] 李海翔.大學生心理資本對創業意愿的影響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西安:西安工程大學,2012:42.
[4] 張闊,張賽,董穎紅.積極心理資本:測量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0,8(1):58-64.
[5] 朱蕾蕾.創業環境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研究[D].濟南:山東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