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曉 陶新華


【關鍵詞】“心理魔法壺”;繪畫心理;中小學;心理輔導課
一、心理魔法壺的概念及來源
“心理魔法壺”是繪畫心理測試中的一種,由日本梅花女子大學現代人間學研究科的杉岡津岐子提出,后經國內學者、華東師范大學嚴文華教授整理并引入中國,主要用來揭示人們應對壓力和困境的模式。杉岡津岐子認為,在群體中實施“心理魔法壺”時,個體會在群體中看到別人的畫作,或者傾聽別人作畫時的心情,通過群體分享,反思自己看待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式。
中小學生對于自己缺乏充分客觀的認識,“心理魔法壺”圍繞同一個主題連續作畫6幅,學生可以在這一過程中充分表達,展現內在豐富的信息。魔法壺的形式比較新奇有趣,很容易接受,能讓學生的內心世界更好地通過繪畫彰顯。心理輔導教師不僅可以從學生的作品中看到他們在面臨壓力和突發事件時的歸因模式、樂觀性和悲觀性、積極性和消極性,也可以看到他們如何看待周圍世界和他人,如何與他人互動,如何定義資源、利用資源,從而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讓學生向著積極、良好的方向成長。
二、心理魔法壺的操作方法及象征含義
1.操作方法。
在作畫之前先帶領學生進入放松的狀態,然后依照以下操作方式進行。
第一幅畫:請用自己喜歡的彩色筆沿著紙張邊緣1cm畫一個框,想怎么畫就怎么畫。然后想象你走在一條路上,突然出現一個魔法師,把你抓住并放進一個有魔法的壺里。請畫出這個場景。
第二幅畫:請用自己喜歡的彩色筆沿著紙張邊緣1cm畫一個框,想怎么畫就怎么畫。現在,你在這個壺中待了一天一夜,你不覺得渴,也不覺得餓。你有怎樣的感受? 你在做什么?請畫出這個場景。
第三幅畫:請用自己喜歡的彩色筆沿著紙張邊緣1cm畫一個框,想怎么畫就怎么畫。不知過了多久,陽光照了進來,這時你有怎樣的感受?你在做什么?請畫出這個場景。
第四幅畫:請用自己喜歡的彩色筆沿著紙張邊緣1cm畫一個框,想怎么畫就怎么畫。一年過去了,這時你有怎樣的感受?你在做什么?請畫出這個場景。
第五幅畫:請從里向外畫圈,直到你感覺舒服為止。
第六幅畫:請從外向里畫圈,直到你感覺舒服為止。
2.象征含義。
第一幅畫代表的是人們在遇到意外、危險等緊急情況時的本能反應,包含了情緒反應和行為反應。如畫中人物是帶著好奇心進到壺里進行探索,還是懷著憤怒的心情在壺中奮力反抗。
第二幅畫代表的是人們在遇到意外、危險等緊急情況時的應對模式,可以看出學生在短期壓力或困境中能否積極利用資源應對壓力。如畫中的人物是悠閑地在壺中玩著手機,還是靠在角落里無助地哭泣。
第三幅畫代表的是人們對希望的看法,通過這幅畫可以看出學生面對壓力或困境時看到希望的反應。有的學生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自救,如發明太陽能電熱板來發電;有的學生希望通過外界力量獲救,如想象天使來救自己;有的學生消極等待,沒有獲救,如躺在床上睡覺,什么都不想做。
第四幅畫代表的是人們面對長時間人生困境時的應對模式,通過這幅畫可以看出學生面對長期壓力或困境時的反應。一般會呈現四種模式:(1)建設性地突破困境,即在不破壞魔法壺的情況下逃離。如自己通過梯子爬出或被別人救出等。這種類型的學生在壓力面前會盡快讓生活正常化,而不是讓壓力和挫折困住自己。(2)建設性地與困境共存,如在壺中積極地建設自己的一片天地。這類學生在任何環境中都可以積極生存,但缺乏打破困境的決心和勇氣。(3)破壞性地突破困境,如運用工具將魔法壺打破逃了出來。這種類型的學生有突破困境的勇氣和決心,但可能會存在一定的攻擊性,會為走出困境想盡一切辦法。(4)破壞性地與環境共生,如在魔法壺中死去或情緒低落、煩悶等。這種類型的學生在壓力面前是比較消極的,可能會成為消極情緒的犧牲品。
第五幅畫和第六幅畫是結束活動。第五幅畫讓畫者從繪畫的世界中走出來,回歸現實。第六幅畫是回歸自我,徹底結束此次繪畫活動。
3.案例展示。
第五幅畫和第六幅畫是起處理情緒的作用,在這里不加以分析和展示。
案例1:我走在路上,被一個魔法師抓住了。魔法師把我變小,扔進了一個正在燒水的壺里。我以為魔法師過幾天就會把我放出去了,所以我就在壺里玩手機,魔法師在壺頂偷看。陽光照進來了,我做了一個太陽能電板,通過它發電來制造家具。一年過去了,我在壺里建了一個房子,魔法師看到了也很懵。這邊有個下水道,是連接壺嘴的,我快要出去了。
圖1是一名八年級男生的“心理魔法壺”作品。雖然他在遇到突發壓力和困境的時候會有點懵,不知所措,但是一旦緩過神來,會迅速調整自己的狀態,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來幫助自己擺脫困境,甚至還會利用困境為自己所用。心理輔導課中,這種類型學生的分享會給其他學生提供新的思路,帶來反思與正能量。
案例2:我被一個魔法師抓住關進了茶壺,但她說過會兒就讓我出去。我在壺里待了一天一夜,有點累就睡覺了,因為我相信魔法師。不知過了多久,陽光照進來了,我想,我能出去了嗎? 耶耶耶,我的快樂又回來了。一年過后,我還沒有出去,繼續在壺里睡覺。
圖2 的作者是一名八年級的女生,在應對壓力和困境的時候,她的心態是比較積極樂觀的,但依賴性較強,會依賴他人的幫助,自己的方法和資源比較少,所以在面對長時間的挫折和挑戰時可能會選擇逃避。針對這類學生,可以進行積極的引導,幫助她尋找身邊的資源和調動自身力量來克服困難,走出困境。
三、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對策
心理魔法壺是繪畫心理測試的一種,在實施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有的學生會說不會畫,這時要闡明,這個繪畫不是為了美,沒有美術功底反而可以更加真實地表達潛意識中的情感。
在進行心理魔法壺測試時,一定要清楚使用的目的:如果只是用來熱身活動,那僅僅分享就夠了;如果是想促進學生的個人成長,可以進行一些適當的提問,如“這些圖畫給你帶來的啟發是什么?”“有哪些方面是出乎你的意料的?”“你對哪一幅畫最有感觸?為什么?”如果在實施的過程中,學生對于提問是抗拒和排斥的,就不要再繼續。
一壺一世界,每個學生因為成長經歷、性格特征等不同,在繪畫中呈現的世界也是不盡相同的,即使是同一繪畫特征,也可能會有不同的故事。所以,在心理魔法壺實施操作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分享,與學生多溝通,不能根據圖片信息簡單地下結論、貼標簽。中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處于不斷變化之中,可塑性很強,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來引導他們發掘自身的潛能,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