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令江
【摘要】伴隨新課改的普及,初中語文學科的教學重心發生轉移。不僅要傳授語文知識,還要重視語文素養的培養。實踐證明,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滿足實際需要,因此需要尋求突破。生活化教學一經提出就備受關注,將其引入語文課堂,可激活課堂活力,對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發展大有益處。本文就如何在語文課堂開展生活化教學進行探討,以供廣大同仁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0-067-01
前言
近些年社會經濟迅猛發展,推動教育體系向更高水平發展。語文作為初中時期的基礎學科,理應緊跟時代步伐。然而受傳統思想束縛,語文課堂仍然沿用傳統方法,不利于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形成。要想扭轉這個局面,需要對語文教學模式進行革新。語文來源于生活,將生活元素融入教學活動中,可顯著提升教學質量。基于此,本文先總結生活化教學的實施價值,再闡述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旨在促進學生的良性發展。
一、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的實施價值
(一)熱愛生活
現階段思維形態向多元化方向發展,由于初中生認知水平有限,缺乏科學判斷。倘若出現不良思想,會造成學生三觀扭曲。語文學科具有良好的教育功能,是將學生拉回正軌的重要工具。在教學活動中融入生活元素,從中感受人性善良,可起到凈化心靈的功效。通過瀏覽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促進學生深刻反思,內心滋生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的想法,從而更加熱愛生活。
(二)開拓視野
傳統語文教學圍繞語文課本展開,但受篇幅的限制,學生的視野較為狹隘。這時將生活元素納入教學活動中,不僅能拉近語文和外界的聯系,還能豐富教學內容。學生長期接受這樣的教學,視野自然變得開闊。比方說在《曹劌論戰》一課中,既可從文章中學到著名的軍事理論,還能學到取信于民的道理。當然,要想達成目標,需要教師積極引導,用故事感染學生。
(三)樹立觀念
生活化教學是時代發展的產物,也是完成素質教育目標的有效手段。我國擁有五千年的璀璨歷史,文化精髓數不勝數。通過一系列教學活動,學生的感悟逐漸加深,內心世界不斷豐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久而久之,學生正確三觀就會形成,這對其今后的成長至關重要。
二、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導入生活化
當導入有效時,教學已成功一半。以往教學中,教師往往直入主題,繼而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殊不知,學生對這樣的教學方式并不感冒,學習興趣會逐漸喪失。為喚醒學生的熱情,需要在導入環節融入生活元素。生活化教學模式不能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還充分激發出學生的探索欲,進而開展自主探究活動。比如在《濟南的冬天》一課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導入內容。教師先在大屏幕上呈現導入語,即你們眼中的冬天是什么樣的?這時學生會努力回憶,試圖還原冬天場景。教師追問:“你們去過濟南沒?濟南的冬天與你眼中的冬天有何不同?”要想找到答案,學生需完成兩件事,一是閱讀文章、二是運用對比。此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已經被激發,為后續的教學活動打下了基礎。
(二)教學生活化
受教育環境影響,語文教學將傳授知識作為主要任務,教學方法較為固定,先由教師講解,再利用練習鞏固所學。這種方法不僅增加了學業壓力,還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感。為緩解壓力、消除不良情緒,教師要實行生活化教學。當然,教學活動不能脫離課本,并與生活聯系緊密[3]。比如在《我的母親》一課中就可開展生活化教學。教師事先搜集與母親有關的生活片段,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在觀看視頻時,學生會想起母親為家操勞的種種畫面。教師再提出問題:“母親做的哪件事最讓你感動?而你又是如何報答她的?”觀察學生的面部表情就可知道,有些學生會體諒母親的不容易,有些學生則陷入愧疚的情緒。此時,教師說:“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你們還年輕,報答的機會有很多。”隨即,教師帶領學生閱讀文章,去看作者眼睛的母親是什么樣的。將文章聯系生活,可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這對提升教學效果大有裨益。
(三)作業生活化
語文科學的作業形式較為單調,學生會將其看作苦差事。現階段,初中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對新鮮事物感興趣,因此教師要優化作業形式,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以《貓》一課為例,闡述如何布置生活化作業。作業有三個:其一,為貓咪寫一段悼詞,要求以作者的口吻來寫。其二,生活中難免會出現誤解,既有別人對自己的誤解,也有自己對別人的誤解,寫出一件事,講給大家聽。其三,以如何化解誤解為主題,開展討論活動,將討論結果記錄下來,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這樣的作業形式較為新穎,與生活聯系比較緊密,可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通過一系列活動,善待生命的意識就會形成。
(四)實踐生活化
實踐活動是語文教學不可取少的一部分,是增強學生知識能力的有效途徑。為提升實踐效果,需要深入社會,感受生活。比如在《蘇州園林》一課中,教師先讓學生利用網絡搜集相關資料,對園林有個基本印象,再帶領學生參觀當地園林,親身感受園林之美。隨著參觀的深入,學生對園林藝術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藝術氣息逐漸養成。此時回過頭學習文章,學生對關鍵詞、關鍵句的理解更加透徹,從而掌握文章內涵,把握文章情感。
三、總結
在新時期下,傳統語文教學方法無法滿足實際需要,所以需要變革。將生活化元素融入教學活動中,可激發學生熱情,促進學生進步。為了發揮生活化教學的作用,要將之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并采取正確的方式方法。長此以往,學生的語文素養自然會形成,推動學生向更高層次邁進。
【參考文獻】
[1]周家玉.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01):37-39.
[2]何艷.實施課堂教學生活化走出初中語文教學困境[J].科技資訊,2020,18(08):100+102.
[3]柳文琛.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生活化探討[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8):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