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城地區烏蘇市第四中學
素質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強調要求學生身心得到發展。時代迫切要求幫助中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增強受挫和社會適應能力。在政治課教學中滲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塑造學生良好心理素質。
初中思想政治教材中有許多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材料,教師要有深度挖掘意識,深入到教材文本之中,對相關內容進行梳理,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素材信息。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教師還要關注學生生活認知,從生活中搜尋更多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運用生活中典型的人和事,對學生展開多元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學習《好習慣受用一生》時,教師投放生活案例:瀟瀟身體素質比較差,家長很著急,甚至找過醫生,醫生給出的原因是:飲食不健康,運動太少。為此,家長跟瀟瀟商議,制訂了糾偏計劃。首先是不挑食,不亂吃東西;其次是加強鍛煉,早晨要進行半個小時的晨練。剛開始幾天還行,可漸漸地,瀟瀟堅持不下去了,家長著急,瀟瀟也著急,可就是難以堅持。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你能夠給出解決辦法嗎?學生根據案例展開熱議。有學生說:“其實原因很簡單,問題就出現在瀟瀟身上,她不能堅持。”也有學生說:“養成良好飲食習慣、鍛煉習慣,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其他都要歸零。”瀟瀟對問題嚴重性認識不足,需要教師和家長給出具體引導,讓其明白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性和壞習慣的破壞性,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設計時,需要對教法資源進行搜集、整合、優化處理,提升教育針對性。首先是營造良好課堂教育環境,教師不妨利用多種教法調整,為學生創設適宜的學習情境,引發學生情感互動,形成心理呼應。其次是借助多種媒體手段,為學生提供學習機會,如多媒體展示圖片、視頻、動畫、文字等信息,成功激活學生情感體驗,調動學生非智力因素,展開主動思維行動。再次是情感教育投入,就是要從心理角度展開教育突破,教師以情育情,自然能夠獲得學生的回應。
教無定法,教師在具體教學時,要根據教學實際需要,隨時對教法進行調整。如學習《向自己的目標邁進》相關內容時,教師先發動學生展示自己的理想目標,學生顯得很興奮,紛紛展望未來。有學生說:“五年后,我要考上名牌大學,成為名牌大學的高材生;十年后,我要成為一名醫生,做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十五年后,我要有自己的科研成果,甚至是發明創造,成為一名醫學專家。”教師跟進追問:“你的目標很宏偉,也很清晰,你打算如何實現你的理想呢?”學生給出回應:“目標是一個方向,只有從現在做起,先完成眼前的小目標,才能實現大理想。我準備好好學習,順利應戰中考。”然后,教師給出總結性點評,堅定了學生的信念。
思想品德形成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在課堂訓練設計時,教師要有長遠規劃意識,利用多種訓練形式,展開潛移默化式的心理教育行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心理歷練,以提升思想品德成長效率。實地觀察、案例分析、課堂辯論、學習反思、實驗操作等,都屬于思想政治課堂訓練形式,有意識展開心理滲透教育,可以獲得更多訓練收獲,為學生的全面成長提供動力支持。
在學習完《人不能選擇父母》內容后,教師布置訓練任務:父母每天為自己的健康成長做了哪些事情?有沒有令你感動的時候?這是一個課外訓練任務,學生通過生活觀察體驗,逐漸形成學習認知。課堂訓練成果展示時,學生收獲頗豐。有學生說:“早晨喚醒我的不是鬧鐘,一定是媽媽,早點都準備好了,甚至洗臉水都是溫的。吃飯時,筷子都是媽媽遞到我的手中。上學路上,是媽媽騎車帶著我到學校的。有時我還會抱怨,人家都坐轎車,我還坐電動車,真是丟人。現在我細細想來,這一切都是應該的嗎?媽媽給予我的這一切能夠用金錢來衡量嗎?我開始羞愧,以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用實際行動報答媽媽的恩情。”教師組織學生展開評價活動,學生反響熱烈,紛紛展開自我檢討,課堂教學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初中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利用思想政治知識來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老師的重要工作,上述方式是當前教學中的主要方法,但促進學生心理全面發展的具體方法還有很多,因此就需在教學實踐中大膽探索,不斷總結,推動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發展,培養更多的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身心健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