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華
德化縣城東實驗小學
國畫是我國極具民族風格與特征的繪畫藝術,是華夏文明的精華與綜合體,有著深遠的歷史與內涵。更為重要的,國畫教育能夠將高雅藝術帶入到普通百姓的生活。如何才能抓好中國畫教學?下文將簡單地進行分析。
線是國畫的生命的元素,中國畫運用各種線條的組構表現個體的情思,并運用線條的長短、粗細、曲直、方圓、干濕、濃淡、剛柔、強弱、毛光、頓挫、徐疾、迂緩、疏密、虛實、隱顯等對比手法,表現物象的氣韻、形體、空間、質感等,使線在運動和變化中彰顯出自然和諧之美。教師要先帶領學生用線條白描認真寫生,觀察事物的生理,生姿生意生趣。“論畫以形似,見于兒童鄰”就是兒童的眼光觀察透視世界,根據事物的自然屬性和生態規律,真實繪畫出事物原貌:在形象接近的基礎上可以夸張變形,超然物象,才是更高的追求目標。所以,老師要指導孩子分不同時間不同角度不同情境下連續多次觀察,才可能抓住事物的精髓和本質特征。
“書法入畫”是所有畫家的基本技法,將繪畫造型與書法規律有機結合,才可以創造出意境幽遠的佳作。教師在美術教學課堂中,一定要遵循“書畫同體”的藝術理論,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平整:教會學生起筆落筆用力均衡,平滑圓潤,但不要畫直線,而是一波三折,有起伏變化。指導孩子在運筆時做到其力在均,其行為波:力無不通,行無不暢。
圓潤:學生憐惜的橫線還是豎線,都不能率意縱橫,每一筆的起始都是一個回還,勢取全圓,筆畫轉折處,用力仍要平均,力道不能走岔路而妄生圭角,平潤圓轉才是好筆法。剛勁圓潤,無筆不曲。曲則圓,圓則和,和則宜。
重力:讓學生每一道筆畫要用力度力道,有重量感,氣力恢宏,但不可澀重凝滯,要舉重若輕,氣韻生動。
變化:讓孩子大膽的運筆落墨,積極創新,根據不同的實物運用不同的筆法,不拘泥于一種,還要運行無已,不易其常。從心所欲不逾矩。
韻律:物象根據自身的形狀都呈現出不同的內涵美質,萬趣融神。所以指導孩子畫出事物蘊藏的神韻和動態,表達出律動感。在運動過程中有規律地出現強弱、長短的連續交替現象,從而產生旋律:韻律則指有情調的節奏變化。在造型藝術中,我們常常借用音樂的這些概念探究其形式美感。
中國畫追求“畫外之畫,象外之象”境界,空白是中國傳統繪畫的獨特審美特征和手法。《老子》中“有”生于“無”,“無”名無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超時空的虛白處理,表現了無限的時間和空間。教授給學生這種以虛代實的虛擬手法使畫面更簡練,主體形象更鮮明突出。不僅給孩子以更大的創作自由,同時還給觀賞者留下廣闊想象空間,達到神與物游的境界。
首先,“布白”要從全局出發,精心設計。只注重局部的虛實,必定造成畫面的支離破碎,從而失去畫作的整體美感。其次,“布白”要依據生活邏輯和藝術規律來進行。在表現畫作的虛實景致配置時,不可因約束無形而信馬由韁。人們是可以因循著聯想完成作者所未表述完全的畫外含義的。第三,“布白”要有“度”并把握筆與意之間的“關聯”。中國畫所提倡的“意境”在“留白”中得到了至善至美的實現去實現。“畫中之畫”,“畫外之畫”,“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處”的形而上之“道”。
鼓勵學生在吸收傳統國畫精華的同時,大膽突破,勇于創新,畫具有時代精神和個人特色的國畫。是國畫教學的重點目標和領域。指導學生自行探索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紐帶。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點,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創新。層層的質疑問難,不斷地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探索新知,培養創新精神的一把金鑰匙。因此,在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問題,敢于提出問題的精神,借問題促探索,借探索促發現,借發現促創新。中國畫的歷史源遠流長,名人輩出,藝術博大精深。激發學生對國畫感興趣的同時,了解其中的奧妙。這時,直接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與孩子自主探究國畫原理相結合。課堂上,教師傳授技法的同時,指導學生去自行探索知識的方法,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鍛煉中培養和提高創新能力。
中國畫經歷了數千年的探索與精進,經過藝術總結、提煉的相對穩定的規范性藝術語言,它能表達思想感情,并形成特有的藝術風格。中國傳統繪畫的高雅品質和野逸情趣,都集合無數先輩的智慧結晶。如古代人物花鳥山石樹木的表現形式,分成不同流派不同特色。這種程式性和一定的裝飾意味,蘊含著自然天地之精華。中國傳統繪畫物象的程式性從產生、成熟.隨歷代畫家的努力而不斷發展。因此,教師要帶領學生吸收傳統的精髓,化作自己的精神財富。
在中國畫筆墨練習教學中,墨色的交融,干、濕、濃、淡、清構成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使學生在這種筆墨的變化中得到無窮的樂趣,這對學生既是一種美的啟迪、情操的陶冶,多參觀畫展,聽講座;參加國畫比賽,欣賞與名人名家現場作畫;參與交流活動,積極咨詢與質疑。讓學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學方法是成功完成國畫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外多種形式的拓展與延伸,國畫教學不僅局限于課堂內。例如:定期舉辦學生的美術作品展覽和開展美術第二課堂活動。因為在此類美展中,作者是學生本人或自己的同學,同學們看了倍感親切。通過美展互相切磋技藝、交流經驗與感受,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自信心和成功意識,反饋教學信息都是不可缺少的。
國畫課的追求目標就是:讓學生初步了解水墨的濃淡變化和水分的控制,具有簡單的造型能力,在宣紙上自由揮灑,表現出色彩的絢麗多彩、水墨的干濕濃淡變化,在水、墨、色的交融中抒發自己的所思所感。使兒童個性得到自然發展,對兒童的輔導要強調掌握國畫的技法精神,重視培養兒童的學習趣味,對事物的觀察力、感受力和想象力都不同。盡力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優點,以肯定和激勵為主,鼓勵他們豐富色彩的美麗表達。使兒童的國畫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鑒賞審美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