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遵義市余慶縣關興中學
實驗教學是初中化學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個內容,但是在當前新課改背景下,實驗教學面臨巨大的挑戰與機遇,化學教師如果不及時改革與創新實驗教學,那么一定會影響教學成效,進而無法實現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目標。為此,化學教師在實驗教學中,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創新實驗教學,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
新課改教學將大量化學實驗融入其中,如何有效運用這些實驗是現階段化學教師急需思考的一個問題。為此,化學教師要在化學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創新實驗教學,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成效。例如在金屬與鹽溶液置換反應該知識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材的基礎上對實驗進行自主設計,使學生在實驗中充分掌握相關知識。另外,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尊重所有學生,不可以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存在歧視心理。如在“CO熄滅蠟燭”該實驗中,經常發生蠟燭全部不熄滅或者一支蠟燭熄滅的情況,教師在講解該情況出現的原因時,有些基礎較差的學生會聽不明白。針對該問題,教師要思考如何創新實驗,可以讓所有學生都聽懂。所以,在開展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一個250毫升的燒杯中放入一個梯形鐵板,然后再將兩支蠟燭放到其中并點燃。之后再將短頸漏斗放入到燒杯中,并在漏斗中倒入CO,這個時候,學生會發現蠟燭從下往上慢慢熄滅。在實驗結束以后,教師向學生提問“為什么蠟燭熄滅的順序是從下往上,而不是從上往下?”學生經過相互討論以后明白,因為與空氣相比,CO的密度較大。這樣一來,不管是基礎好的學生,還是基礎差的學生,都明白了該原理。
化學實驗主要是對理論知識的驗證,學生通過實驗對理論知識有更好的理解與掌握。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化學實驗,如果沿用傳統的實驗教學法,對書上的實驗與理論知識照搬照抄,那么一定會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進而導致教學效率越來越低[1]。為此,教師要在原實驗的基礎上進行改進與創新,將知識點融入實驗中,從而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和接受化學知識。例如在“酸、堿的化學性質”該知識點中,教師講解酸的性質的時候,可以創新實驗,將檢測碳酸鹽當作是學習中心點,然后將大理石與碳酸鈉的反應實驗改成水垢與鹽酸的反應實驗,這樣一來,不僅節約了化學材料,還使得實驗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更加貼近,學生對實驗的參與積極性也得到進一步提高。教師可以讓學生用醋清理家中的水垢,并觀察效果,最后將相關反應公式寫出來,如CaCO+2HCl=CaCl+HO+CO↑。這樣,學生不僅對相關知識有了充分掌握,學習效率得到進一步提高。
微型化學實驗是最近幾年提出來的,是綠色化學思想下的產物,該化學技術與方法主要是為了預防化學污染以及對傳統化學實驗的改進[2]。在微型化學實驗中,減少了對化學試劑的使用量,(試劑用量通常是常規實驗用量的幾十分之一或者幾千分之一),這樣,化學實驗更加科學、合理、環保,進而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例如在“氧氣的性質”該實驗中,傳統實驗就是將紅磷或者硫盛放在燃燒匙中進行燃燒,從而得到氧氣的性質相關知識點。但是在該實驗中存在較多問題,如試劑量大、燃燒時間長、燃燒后有殘渣、難以熄滅等,并且在燃燒中所產生的PO、SO等氣體會嚴重污染空氣。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可以改進燃燒匙,選用一個細玻璃棒,對其一端進行燃燒至半融以后用一個小鑷子壓出一個凹槽,這樣就制作出一個微型燃燒匙,然后再將青霉素瓶當作反應容器,這樣一個微型化學實驗就完成了制作。在該實驗中,試劑用量較少,并且不會造成嚴重的污染。另外,該實驗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實驗操作與創造興趣,還提高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綜上所述,實驗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不斷創新實驗內容,從而給學生帶來更好的實驗體驗,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的綜合發展。此外,初中化學教師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增強對實驗教學的重視度,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化學教學的改革與創新,促進初中生化學素養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