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羅市職業中專學校
情商教育是指教育者依據現代社會需求、個人性格等多種因素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展正確情商的教育。在大眾的認知中,情商是指待人接物、為人處世的態度,但實際上,情商包括除智力以外的所有因素,也可以稱作非智力因素,包含內容相當廣泛,所以一個人的成功不僅僅只依靠高智商,同樣也離不開高情商的輔助。中職院校的教育目標是將學生培養成綜合應用型的技能人才,所以在此大前提下,學生在中職校園中的角色轉換、合作競爭等方面的發展與情商息息相關。對此教師應有意識地加強學生的情商教育,幫助學生開拓光明未來。
中職學生年齡處于十四五歲到十八九歲之間,正處于青春期,不論生理還是心理上都發生著急劇的變化,這個時期是他們個性形成的重要階段,也是心理問題多發的時期。尤其是中職學生屬于社會的弱勢群體。
中職學生的心理現狀具體表現為:
中職學生多為獨生子女長大的一代,大多存在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謙讓品質,集體觀念淡薄,個性化傾向嚴重,表現在團隊中不善于與他人合作,不能協調各方面的關系,在工作學習中缺乏必要的互助,僅從個人角度考慮問題。
青春期心理發展正由懵懂走向成熟,非常容易出現消極思想。表現在心理起伏大、易沖動、自我控制能力較差,遇到困難、挫折就怨天尤人,垂頭喪氣,悲觀失望,甚至輕生。
中職學生大多由家庭生活走向學校集體生活,每天面對的人員對象、環境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對新變化的出現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表現在學校生活中無法融入集體生活,容易對他人產生偏見,以及環境的細微變化會異常敏感。
學生大部分明白尊老愛幼、愛護公物、遵守公共秩序、維護公共衛生、語言文明等基本社會公德,但實際生活中卻經常出現隨地吐痰、亂扔紙屑、毀壞公物,不文明語言等現象,對自己的言行舉止缺乏管理。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指出:“真正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關鍵,是情商能力而不是智商能力。”當今社會科技、經濟飛速發展,社會不僅需要高智商人才,更需要高情商人才。情商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學習能力、處理事情的能力,從而決定了他的發展潛力。尤其是當下中職學生普遍存在著自信心不足的狀態,心理承受能力很差,情緒容易焦慮抑郁,人際交往困難等諸多問題,如果在不能被正確及時疏導,則很容易產生極端行為,并影響著他們的未來職業發展,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情商的培養,引導他們形成健康向上的品質性格,養成充滿自信,樂觀向上,敢于開拓,勇于進取,不畏挫折的優秀心理品質,對社會穩定和個人未來的發展都意義重大。
情商對于當代我國進行職業教育改革,以及提高教師與學生的素質具有重要作用,通過關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態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促進著學生的健康發展。要構建一個完備的情商教育體系,培養學生的情商,要求我們必須在教育過程中以真情陶治學生的情操、塑造學生的品格、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實現培養職業教育情商與智商,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的共同發展的復合型技能人才。
中職學生從家庭走進學校,環境的差異導致心理落差很大,情緒自控能力較弱,進而導致一些不良情緒的產生,如個人主義、嫉妒、暴躁、孤僻等。在中職教育過程中要培養學生控制情緒能力,樹立學生自信心,擺脫因為成績差進而讀中職學校的思想觀念,強調職業教育的重要地位,使學生認識到人才沒有好壞之分,地位沒有高低差別,使他們明白充滿自信的人才能取信于人。并在自信心樹立的基礎上,提高學生情緒控制能力,提高個人修養,善于整理情緒,正確定位人生觀和世界觀。
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是一個人具備高情商的重要體現。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懂得信任、尊重、理解,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利于培養自己寬容的心態和合作的精神,為將來進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中職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父母又大多在外打工,人際交往非常缺乏,從而學生在學校不能與人和睦相處,感到孤獨寂寞,甚至引起爭端誘發惡性事件。針對這些問題,在教育過程中要積極開展集體活動,創造學生加深交往的機會,培養學生人際交往的正確心態和方法,使學生以健康的心態去面對社會,形成和諧的人際交往圈。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勢必充滿著各種困難和挫折。如何正確面對,就是一個人情商高低的體現。高情商的人具有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夠堅強面對逆境,尋找生活的光明。中職學生由于年齡正處于青春期,心理變化敏感,同時正承受著成長帶來的各種壓力和矛盾,他們在學習、生活和社會適應方面會遇到種種困難和挫折,很容易產生失敗感。要積極引導學生保持良好心態,積極面對挫折,樹立合理的人生目標,通過組織校園文體活動和引入當前挫折案例教學,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頑強的毅力。
當今社會發展快速,競爭和壓力不斷加劇,也充滿著機遇與挑戰。新形勢對職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還必須具備較高的情商水平。老師要分析和研究學生的思想和情緒,堅持“以情動人”、“以理服人”,在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擁有積極、熱烈的情商,從而讓他們能快樂學習,也能以更加美好的心理素質迎接未來社會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