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農安縣第五中學
初二開設了一門新課程--物理,初中物理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但是沒有一種是可以照抄的,我教了多年物理,把自己常用的教學方法簡述如下,與大家一起分享。
(1)初二學生心理和生理上表現出:叛逆、盲目追求自由平等、易受外界影響、情緒情感偏激等特點。
(2)初二是學生成長發展的轉折點,也是教育關鍵期。與初一的知識內容相比,初二的知識內容要深得多。學生在學習方面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有的學生因此產生了畏難情緒。
上課很難集中注意力;不能和老師上課同步,思想開小差;逆反心理最強。
審題不認真;公式理解不透;運算能力差;解題格式不規范。
在教學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怎樣才能使學生養成積極的學科情感呢?
(1)熱愛本職工作,提高自身修養
教師應敬業為先,滿腔熱情地投入到物理教學工作中,不斷自我完善,以飽滿的熱情帶領學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奧秘。
(2)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
教師要關心自己的學生,關心他們的學習和成長,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教師要耐心地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3)讓學生體驗成功
教學中要對全體學生一視同仁,對不同層次、不同特點的學生因材施教。要注意設置教學內容的層次和梯度,創設更多的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上的成就感。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勇于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建立全新的教學觀念,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確實,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教師單方面主宰著課堂,一味地對學生進行灌輸。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導致課堂教學失去活力,變得沉悶枯燥,還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在走上社會后很難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要注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這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一條有效途徑。畢竟,當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能夠通過自身的探索,獲取更多學習的方法時,其對于新知識的學習也就會更加的得心應手,那課堂的教學效率也就可想而知。所以,教師要在教學中給與學生更多自主探究的機會。
例如,在學習《電阻的測量》這一節時,教師就可以開展小組探究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自主設計實驗方案,這樣,學生在掌握歐姆定律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團隊合作的精神,這對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有著積極的意義。
發揮小實驗在物理學科調節教學中的作用,符合調節教學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為核心、訓練為主線、調節為關鍵、能力為目標的原則,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學生在預習和自學過程中常會遇到一些疑難問題,對某些新的物理概念似懂非懂,對某些物理規律將信將疑,就會產生畏難情緒。怎樣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呢?指導學生做個小實驗就是好辦法。例如,小實驗“筷子提米”,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確信了摩擦力的存在,認識了摩擦力與壓力的關系。
在物理教學中,習題課是必不可少的一種課型。要想上好習題課,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從物理基礎知識著手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礎的知識。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求學生從5個方面進行全方位復習。其次,根據認識規律要讓學生能靈活應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決實踐問題,教師應該先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基礎知識,并通過對基礎習題的解答訓練,使學生掌握應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題的基本方法及運用物理量時單位必須統一的要求,進而使學生形成解答物理習題的基本模式。
(2)了解和研究學生,從生活生產科技等方面選擇素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理論聯系實際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活躍課堂氣氛的一種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物理現象是趣味性習題的好素材。例如,在講到力的作用效果是否與力的三要素有關時,可以從學生平時上體育課打排球過程中讓學生理解到力的作用效果是與力的三要素的關系。
在農村學校中,差生尤其是雙差生占很大的比例,因此轉差是我們很重要的教學工作。首先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我認為教師不僅要教好物理,還要關心差生,使師生間形成“情感共振”,從而使這部分學生喜愛物理課。差生對物理是否感興趣的首要因素取決于物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方法。教師是否熱愛物理、對物理學教學是否投入等,這些對差生學好物理課程,做好差生的轉化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學好物理這門學科,只要按物理學科的特點去學習,在學習中要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學習中去尋找樂趣,就能培養自己學習物理的興趣,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