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都市卡若區俄洛鎮中心小學
引言: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在生活和學習中數學的應用都極為廣泛,作為許多理工類學科的母學科,數學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廣泛,讓學生考慮問題時的思考維度更多,想法更加理性。小學是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啟蒙時期,這個階段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讓學生們認識到數學的含義對和其人生發展的積極幫助,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在傳統的觀念中,教師和學生的距離往往是很遠的,教師在學生的心中往往是一個高大嚴肅觸不可及的形象,學生對于教師往往存在一種無形的恐懼感,很多學生害怕和教師進行溝通。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改變這種傳統的刻板印象,和學生建立一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平易近人,減小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感,在課堂上營造出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原本枯燥乏味的學習過程變得有趣,學生在課堂上更加輕松自由,增加了和教師之前的交流和互動,學生的參與率提升,主動學習知識就會對所學知識的記憶更加深刻。
小學生的年齡普遍較小,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上都處于成長發育的階段,因此他們的理解能力有限,數學這門學科的知識邏輯性強,概念較為抽象,學生在理解時有一定的困難,小學生的好奇心重思維活躍,對于新鮮的事物有較強的感知力,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上便可以創建教學情景進行趣味教學,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長度單位換算這個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選擇貼近生活的素材更能引發學生的共鳴,小明的家距離學校1千米,小紅的家距離學校10000分米,向學生提問誰的家距離學校更遠一些,學生在進行換算的時候需要進行兩次轉化,才能得出距離相等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主思考,對所學的知識進行了強化記憶,學習效果更好。
傳統的課堂教學往往是教師在課堂上單方面的知識灌輸,學生機械性的學習知識,學習較為被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較低,學生沒有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在現代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課堂真正的主人,學生的學習知識的主要對象,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度挖掘學生潛力,只有生對于數學產生了學習興趣才會更加主動。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游戲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天性愛玩的小學生會更愿意參與到其中,例如:在學習質數和合數的時候,教師在黑板上列出一個幾個數字7、8、12、13,然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讓小組進行討論這些數字的是由哪些數字相乘得來的,學生會發現7和13只有1和他們本身兩個因子,這種數字叫做質數,12、13這種除了1和本身的因子之外還有其他因子的數字叫做合數,學生在了解基本的概念之后,教師此時在小組中開展競賽,看看哪個小組能在固定的時間內能舉出5組質數和合數,對于獲勝的小組,教師要及時給予適當的鼓勵與表揚,這種教學方式有效提升了課堂的趣味性,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信心,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
現在信息技術十分發達,教學資源越來越豐富,多媒體是集音頻、視頻、圖片等資源于一體的優質教學設備。數學中一些幾何知識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力,對于初學者來說學習有一定的困難,此時教師利用計算機等多媒體設備動態展示圖形,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例如:把將一個大的正方體四面涂上綠色,在從兩個方向將這個正方體均勻地切成4個大小的正方體小塊,切出的小正方體有哪幾面是綠色的,傳統的教學是在黑板上畫出圖形,黑板展示仍是一個平面圖形,現在通過多媒體設備教師可以制作一個立體圖形,用動態演示的方式將涂色和切割的過程進行演示,同時將切割后的正方體進行旋轉,學生便可以直觀的看到切割后的小正方體有哪些面涂了綠色,降低了理解難度,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能夠降低知識難度,幫助學生理解和消化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空間想象力。
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要盡力聯系生活實際,創建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學習氛圍,在教學中適當地加入游戲環節,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不僅僅要教授學生書本上的知識,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才能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