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溫州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目前,我國的教育模式在不斷完善,加大了對課堂質量的重視,鼓勵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而全面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就德育教學來說,其主要目的是對中職生進行道德、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影響,從而提高文化素養、思想道德水平。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將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結合,不僅可以拓展教學內容,還能夠幫助中職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指引其發展的方向。
中職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面臨很多形式的誘惑,如果學生不能辨認、抵制,就很可能會對自身或者他人造成傷害,所以需要對其進行德育。教學目的并不僅僅是豐富學生的知識,還應該積極對其進行教化,使其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成長為積極的、陽光的社會人才。對此,為了能夠全面提高中職生的素養,教師應該不斷優化、完善德育課堂,并將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形成全新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職生除了可以理解、認識哲學、人生、道德、法律之外,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個人素養,并健全自己的人格,逐漸形成正確的、積極的人生態度、學習態度[1]。基于這一前提,當學生走入社會以后,能夠清楚地辨認各種誘惑,并進行堅決抵制,減少對自身、他人的不良影響。另外,中職德育課堂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還可以幫助中職生制訂、完善人生規劃、職業規劃等,使其能夠為社會的發展、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更多力量。
一般情況下,德育教學的內容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如果教師僅僅照本宣科,就會導致課堂乏味、枯燥,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影響教學的有效性。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雖然中職生熟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是將其直接引入課堂中,可能會造成學生對知識產生“疲勞感”,很難主動學習、了解相關的內容。針對這種現象,教師可以將任務驅動教學方式應用在德育課堂中,然后將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調動其主觀能動性,提高德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下面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由共產黨領導”一課為例,對德育課堂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合方式進行分析。
在講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由共產黨領導”的內容時,教師需要搜集相關素材,如古田會議的視頻內容等,然后將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作為課堂的導入,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觀看完視頻以后,教師就可以提出相關的問題:為什么選擇古田作為會議地點、總書記講話的核心內容、古田會議的意義、簡述古田鎮的紅色歷史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可以帶著“任務”對課程的內容進行主動學習,從而加深對共產黨的認識與了解,并能夠意識到共產黨領導的重要性。在這一前提下,可以激發中職生的愛國情懷、民族意識,達到德育課堂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的目的。
基于情景模擬,可以鼓勵學生扮演某些人物,進而加深對人物思想、行為的認識,教師可以將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應用在德育課堂之中。具體來說,采用角色扮演法可以在營造教學氛圍的同時,強化中職生的學習興趣、熱情。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其中,就需要教師提高角色扮演的規范程度,踐行教學內容的要求等,以此全面提高課堂的質量[2]。在中職德育課堂中,常常會涉及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此時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的方式,加深學生對職業的認識,達到課堂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的目的。
例如,在職業生涯規劃的課堂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面試的場景。其中,教師扮演企業的HR,并選擇兩位學生扮演HR助理,而其他學生則均作為面試者,最大限度地增強情景模擬的真實性。當學生參加“面試”的時候,“HR”就可以提出相應的問題,包括為什么選擇這個崗位、評價自己的能力、談一談對愛崗敬業的認識等。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觀察每一位學生的反應、表情、語言,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在完成活動之后對學生進行指導。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引導學生加深對良好習慣、個人品格的認識,認真選擇并做好自己的工作,從而踐行愛崗敬業的要求,提高中職生的綜合素養。
綜上所述,在中職德育課程中,實現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合,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需要教師采用恰當的方式,達到二者相互融合的目的。在這樣的背景下,提高了中職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強化了學生的愛國情懷,并增強了學生的自豪感,從而發揮了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為學生營造了更加穩定與和諧的教學環境。所以,結合本文的分析發現,文中所提及的方式具有較強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