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國
鳥鳴據守初心
從秋日的邊角
拋出清脆的畫外音
枯葉忍住倉惶
努力把自己從秋天的表面剝離
讓秋天陷落的,是秋天
自己也忍不住的雨水
連綿不絕,仿佛世俗的絕望
耽于一場又一場夜雨
從古詩的韻律里掙脫
秋雨漲滿秋池,潤澤山川田野
在大地的應答中重新找回秩序
幸好,巴山渾厚,秋意綿延
萬物有成熟的驚慌,也有收獲的裂痕
秋天是一道神秘的填空題
神戴王冠端坐其間,他的身后
是秋雨也無法填滿的虛空
秋雨剛剛落下
九月便涼了
一座大巴山
不過青山簇擁綠水環繞
在巴山新居里厚植幸福花開
一場寒涼,就在晴雨之間
新雨澆舊時
猶如史記官手中清醒的狼毫
雨潤萬物而生蒼苔
石上青苔是時間長出了絨毛
轉世的光陰
是今天原諒昨天
是四季輪轉,啟用了新的敘事方式
緘默的石頭
幽居南龕之巔
被歲月供養出一顆仁心
兩千年的石頭
正好年輕,經歷錘敲鏨鑿
有了菩薩的端莊與慈悲
才從世俗的煙火中悟到立地成佛之妙
自隋始,盛于唐
古人對一座山崖的幻想
從此有了佛的身型與容貌
持凈瓶的是觀音,穿草鞋的也是天王
凈土極樂、瑞佛分身、飛天起舞……
原始的供奉與虔誠的俗愿
一如彩雕上歷久彌新的顏色
慈悲,是眾生仁善
幾千年才從一塊巨石里
把佛解救出來
慈悲,是一縷香火
穿越古今
依舊綿延不絕
喧鬧的陽光和雜亂的腳步
一起蒞臨,正午的寺廟
端坐北山,俯瞰眾生
任憑百年菩提樹在陡峭的梯道上
枯枯榮榮,投下幻影
任憑山門中行色匆匆的游人香客
進進出出,不驚不懼
仿佛這里的寧靜從未被驚擾
仿佛時間從來就沒有快過
偶爾有幾片枯黃的落葉
無聲地落向路邊的斜坡
仿佛初秋的風,在神的院落
翻了翻身
真想自己也是清風一縷
在眾生中,獨享神的悲喜
這里的山川,一盤迷棋
傳說神仙也無從下手
三十二座山梁,形如迷宮
三十二座山梁,相互拱衛
何處是楚河,何地是漢界?
誰也不敢妄語
走上三十二道梁,已是初秋
滿山的鮮花開得爛漫
最美的是粉色的張大人花
一朵挨著一朵,像是轉世的棋子
在秋風之前就搶占了每一個山頭
而春天的兵馬依舊按兵不動
沒有撤退的跡象
穿斗結構的農家小院
青石的階沿上,每一階
都有歲月緩步向前的痕跡
院外的豆莢在秋日里集體爆裂
院內的老物件在陽光下悄然集會
斗笠、石磨、麥斗、背篼
鐮刀、籮筐、風車、連枷、犁耙……
翻土的、播種的、犁地的
灌溉的、收割的、歸倉的……
從竹編到鐵器,從木質到土陶
每一件都承載著時間的重量
看著這些穿越千年依舊鮮活的農耕器具
我有些激動,像一位飽經風霜的國王
再次見到了告老還鄉的忠臣良將
親切地俯下身子
逐一和自己的人民握了握手
就那么安靜地站在葳蕤的草叢中
仿佛所有的春天都與它無關
仿佛時光流逝,只是過路的風
在它身上輕輕拂去
歲月的塵埃
八十多年過去了
它就那么靜靜地佇立著
仿佛一個人走累了
在路邊站直了腰,返身看
追身而至的匆匆腳步
如何從自己的身體里
抽走寂寞的時光
唯有那鏨刻在石頭上的紅軍標語
不安靜,風一吹
總有洶涌的歷史
從那斑駁的字跡間醒來
向你訴說
鐫刻在一塊石頭上的
那一段戰火硝煙的歲月
一座紀念碑
一個掩埋著7800 多名無名烈士的集墓
就這樣靜靜地坐落在青山之間
松柏蔥郁,草木泛綠
仿佛7800 多名紅軍戰士,80 多年后
在草棵上集體還魂
歲月的風塵沒有邊際
過往的悲傷有流不完的淚水
那些年是何年?如今已經漸漸模糊
那些振聾發聵的槍炮聲、吶喊聲、廝殺聲……
如今只剩下懷念
唯有那一個又一個無字的墓碑
靜靜地佇立在那里
像歷史課上一只只高高舉起的手
從大地深處伸出來
爭相訴說
那些我們不曾知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