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艷
重慶市江津區委黨校
我國的教育一直以來受傳統教學的影響較大,形成了一股“應試教育”的風氣,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在中小學和大學都有表現,甚至黨校中這種現象也十分嚴重和明顯。這種傳統的應試教育主要注重的是教師一味的向學員傳授知識,但是往往忽視了學員的感受,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交流也很少。但是隨著近些年教育的改革,傳統的教育模式被打破,黨校的教育模式也出現了新的生機。
教育的改革和不斷地發展,讓現在的很多高校逐漸認識到了教師教學水平和個人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更加重視教師的隊伍建設,形成了高學歷、高水平的教職水平和結構。但是這種方式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因為很多教師在進行思想新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本身對自身所講的內容就不信服,沒有認為馬列道路的正確性,甚至對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先進的思想產生質疑,在信仰方面表現的不堅定。還有的教師不注重理論課程的教學,只重視科研實驗,沒有做到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因此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1]。
現在大部分在黨校學習的學員對于課程都屬于一個比較消極的接受過程,由于理論課程相對來講比較枯燥,乏味。所以學員很難提起學習的興趣,只是在被動的接受老師講課的內容。同時教師講課模式過于單一,無法調動學員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因此大部分的學員根本就沒有認識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性,所以會造成個人素質提高緩慢,對社會的了解也比較片面。
黨校想要改變現在的教學現狀,首先要做的就是對原有的教育教學制度進行研究和創新。黨校不僅要在原有的教學模式上對好的教學模式進行保留,還要在保留的過程中,不斷創新制度,讓黨校的教育模式中加入更符合教育現狀的新的活力。在黨校的新的教育模式中,古老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及時摒棄,加強教學制度上的創新,不斷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融入新的,適應時代發展的教學模式和手段,減少傳統教育方式帶來的不利影響和教學效果,更好的使黨校的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質量得到提升和完善[2]。
黨校的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水平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干部和黨員的發展和學習成果。因此黨校背負著更大的責任和重擔,所以黨校更應該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高水平、有思想的教師,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教師隊伍。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牢記自身的職責和使命,不斷在教學過程中總結經驗,創新教學方法,做到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吸引學員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增加師生間的互動,激發學員學東西的積極性,培養學員的思維和能力,為今后學員的發展起到更好的推動作用。
在黨校進行學習的干部或是黨員,自身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因此黨校在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每個學員自身的特點,以他們個人的能力和水平為中心,建立起一個更適合學員發展和學習的空間,創造出更加適合發展的教學平臺和氛圍,盡可能的調動學員的熱情和積極性。不斷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員的創新能力。同時教師也要不斷地根據學員的不同情況,制定出不同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幫助學員個性化發展,培養主動學習的意識,建立起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政治理論課程的認識也會更加深刻。
在課程方面,教師也要注重創新,并且在教學方案的制定和課程的安排上,要不斷地發展和總結更適合學員的教學方案,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在黨校的政治理論的教育和學習中,要堅持教育的原則,保證課程質量,科學的安排課程和教學內容,對于不適合當代題材的教學內容及時的進行舍棄,綜合實際情況的發展進行適當的改變,規劃出更適合現代黨校的教育方針。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注重完善和培養學員和干部的綜合水平和能力,將理論課程做到優化和完善,不斷對學員的思維能力和理論知識進行鍛煉和優化,讓黨員和干部更好的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
在政治理論課上最怕的就是教師一味的講授知識,而忽視了學員的感受。現在我們要求教師在課堂上不斷地重視和學員的互動,讓學員真正的參與到課堂當中。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員用一個固定的主題,進行一場辯論或是演講,讓學員主動地參與到理論知識的教學過程中來,達到政治理論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提升學員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全面提高黨校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水平。
總的來說,隨著今后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黨校的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創新和改變一定是一個新的發展趨勢。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員的實際情況和社會的發展相結合,不斷地提升我國的黨校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