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延輝
浙江省龍港市第三中學
龍港三中是一所年輕的現代學校。辦學水平優秀,是浙江省示范初中、溫州市辦學水平一級學校,近3 年連續榮獲蒼南縣初中教育質量一等獎;辦學特色鮮明,擁有“國”字號金名片三張,即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國家級學校體育工作示范校和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示范校。近年來,學校正在進行轉型升級,形成了“教育,為了生命的意義”的辦學理念。二十六載星夜兼程,二十六載風雨同舟,龍港三中歷經滄桑磨礪,驚艷過,迷茫過;有過徘徊,歷經闊步。尤其是近年來在優秀生源向民辦學校涌動的大潮下,龍港三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常立蒼南初中教育質量潮頭,為公立學校注入一股清亮的活力。然而本著對教育的敬畏、對生命的深情熱愛,頗有“執手凝噎難為語”之感,因此,深情只能淺說。
習近平總書記說:“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學校亦然,必須解決教育“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問題。只有在辦學理念的統領下,一切的教育改革和教育行為才能主動次第呈現,成為自覺行為。我校的辦學理念:“教育,為了生命的意義。”即“生命自信,生命自強,生命自覺”。周國平先生說:“熱愛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為了生命的意義,教育才能回歸本真。教育就是助長生命力發展的一切作為,促成生命個體走向“生命自覺”的助推力來自教育。因此我們“三中人”秉承“和諧,嚴謹,進取”的校訓,幫助、引導學生“學好知識,學會做人”,從而實現生命價值的最大化。學校愿景:打造和諧、生長的生命圣園。
有了頂層設計,課程建設成為必然。我們緊緊圍繞以“生命自信,生命自強,生命自覺”為主題的六大核心素養從三個方面、三個層次予以彰顯,即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三方面,又分為生存、生活、生長三個層次,通過生命的自信、自強、自覺來實現,構建了龍港三中“三生融合”課程體系。三生融合,生生不息,培養出一批批有時代特征又張揚個性的三中牌學生。通過課程改革,學生了解了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和實現個體生命意義的可能性,教師發現自己潛在的知識優勢,從而激發參與課程改革的熱情,變“要我改”為“我要改”,進而為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供了原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說:“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同樣,一個學校只有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好老師,學校的教育質量才能得以延續。培養老師的標準概括起來就是培養“四個自信”,即“人格自信”、“業務自信”、“方向自信”和“信息自信”。
首先講“人格自信”。于漪老師說過,校長的領導主要是人格魅力的領導。教師亦然。才為德之資,德為才之帥。立德首先要在堅定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通過精心策劃的師德學習和精心推薦的圖書閱讀,經過教師的反思和反復實踐,形成獨具特色的班級管理理念。讓制度說話,讓效果說話,讓教師自信,讓學生深信不疑。其次是“業務自信”,我們主要抓教學常規,抓集體備課,讓集體智慧為我們的教學質量保駕護航。第三,“方向自信”,我們不止讓畢業班老師研讀《中考說明》,每學年伊始,利用教研組會議,由畢業班資深老師引領,七八九年級教師共同研讀,落實到每個考試條目中一個字的變化可能導致的考試形式的變化。最后是“信息自信”,每年中考命題前夕,我們都要聘請溫州中考命題資深專家到我校講座。市縣教研活動不許全員出動,而是派代表參加,回來后通過反思,在學校論壇上報告、交流。
我校沒有教齡低于12 年的教師,大部分都能勝任初中課堂教學。因此,我們的教研活動不拘泥于教學環節、教學內容和課堂容量上,而是作業的設計、批改和反饋是否及時有效。我們認真制訂并實施《龍港三中教師作業設計、布置與批改、講評規范》,推行分層作業。涉及的主要內容有:
(1)作業設計要求在備課環節進行,要從學習活動整體考慮。教師要根據課標要求和學生實際,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內外作業。
(2)作業設計要基于集體備課,要求既有集體智慧、又要有班級特色。我們敢于對作業本進行適當改編,刪掉一些不合適的或陳舊的習題。所有要求學生做的作業,教師布置之前必須先做!
(3)作業類型多樣化。作業形式力求多樣,如導學類、習題類、整理類、實踐類、互聯網+作業等,適當布置適合學生探究的開放性作業。
(4)提倡分層設計。基于學情,提倡分層作業、推行自選作業、實施拓展作業。
(5)作業盡量做到少而精。嚴格控制好作業難度和作業量,嚴禁濫發資料、嚴禁各學科搶占時間。編寫《家校聯系本》,每周讓家長簽字,嚴格控制作業總量并及時監督學生作業完成情況。
(6)及時準確規范批改。各學科作業批改符號明確、實用、規范。有批改日期、有評語。提倡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制作不同的圖章,在學生作業本上蓋上一些激勵性的評語或圖式,以激發學生積極性。
(7)批改形式靈活多樣。根據學生實際及作業要求基本上是全批全改,也可適當靈活采用各種批改形式,如學生互批互改、自我批改等。
(8)倡導使用錯題本,研究如何高效制作并使用錯題本,真正發揮錯題集的作用。
(9)精心診斷、認真講評。每次作業批改后老師要有記錄,要精心診斷,要采取合適的方法及時講評,要及時反饋,要及時表彰先進并指出存在的問題。診斷的內容包括知識漏洞、問題歸因等,診斷可以采用教師統計診斷、學生自我診斷、課堂分析診斷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