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南縣靈溪鎮第一小學
縱觀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的有關內容,其明確指出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位公民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對此,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需要在基礎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借助多樣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培養,使學生在多樣的數學教學活動參與中獲得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數學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等,為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養成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本文中,我立足數學核心素養培養這一背景,談一談如何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進行培養。
問題是思考的源泉,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大部分學生在教師的照本宣科毫無自主思考的主動權,其只能借助死記硬背的方式對教師所講授的數學知識進行識記。在這樣的學習方式下,學生非但無法掌握有價值的數學知識,其也無法享受到數學思考的樂趣,進而喪失數學探究興趣。對此,在核心素養培養背景下,我在組織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嘗試借助問題情境創設的方式引導學生在直觀形象的問題驅使下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以“比例”這一內容教學為例,我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前,先在黑板上畫出了一個“巨人的手”,告訴學生昨天晚上有一個巨人來到了我們的教室里,他今天晚上還會再次來,我們需要在這節課中為這個巨人畫設計出符合其身高的座椅板凳。在這樣的故事情境中,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其會在如何設計出符合巨人身高的桌椅板凳該問題的驅使下,自主地對新知內容進行探究。在新知教學活動的不斷深入下,學生會用自己的“小手”與巨人的手進行對照,在猜想、驗證等活動參與中,學習到與“相似”、“比例”有關的內容,借此在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的基礎上,提升其思考的積極性。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掌握著課堂的主動權,學生難以進行自主思考。而且,在教師的主宰下,課堂氛圍顯得異常枯燥、沉悶,甚至一些學生會對數學思考產生畏懼心理。對此,我在核心素養培養背景下,為了激發學生自主思考的積極性,往往會充分營造積極輕松的課堂氛圍入手,引導學生在輕松的心理狀態的驅使下自主地參與到數學思考活動之中。我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往往會借助多媒體、情境創設等方式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輕松自由的氛圍,使學生在直觀有趣的活動參與中自主思考。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除了要借助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之外,還要引導學生對所學習的內容進行質疑,在質疑下,掌握自主思考的方法,為學生數學思考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在組織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不僅會對自身的課堂提問給予了充分的重視,還在輕松自由普的課堂氛圍營造中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質疑,自主地提出問題。如此,學生在擺脫教材、固有思維的局限下,自然而然地會展現自我,由淺入深地對數學問題進行思考、探究,借此在新知建構過程中掌握數學思考方法。以“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這一內容教學為例,我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立足教學所需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用尺子量測量出長方形、正方形的各條邊的長度,發現規則。在這樣的活動參與中我發現一些學生有話要說,此時我給予學生自由表達的機會。有的學生在我的鼓勵下,提出,在測量長方形和正方向各條邊的長度的時候,可以不用尺子,直接將圖形對折就可以了。在這樣的學生對教師教學的質疑下,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要點,課堂教學活動不僅得到了豐富,還實現了學生已有學習經驗與新知學習的結合,有利于其知識與經驗的整合。如此教學才以利于學生掌握有價值的數學知識,且獲得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
總之,在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背景下,教師要轉變傳統的以照本宣科為主的教學方式,通過對數學核心素養內容進行分析,借助多樣化的方式對學生的各個維度的核心素養加以培養,使學生在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參與中,既能掌握有價值的數學知識,獲得數學學習的樂趣,還能實現數學思考能力、思維能力等發展,為其核心素養的養成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