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臺縣蘆溪中學
回過頭來看我國教育發展中的課程改革歷程,最初提出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構成的“雙基”教學理念,后面漸漸發展成為了由“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再到今日的“已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基本目標”。
高中化學學科是一門重要的課程,而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對于學生自身的核心素養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幫助,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5個維度,其內涵分述如下。宏觀辨識和微觀辨識就是要能通過觀察,辨識出各種宏觀物質,以及物質分類、性質等特征,并且能夠通過微觀辨識觀察到分子,原子,離子等的分離與結合,了解到一些小分子的微觀變化;化學中化學變化也是重要的,因為化學中的很多物質是在不斷運動的,以及物質的能量變化等,化學中還有很多平衡思想,比如質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在化學的學習過程中,要通過時間不斷的收集證據,推出物質的性質及變化,并且要能根據化學模型對化學物質,實驗有所認知,同時也能夠通過自己所學知識制作出化學模型;學習化學知識要能夠運用在生活中,重要的是實驗過程,要不斷的進行實驗探究,嚴謹的完成每個實驗過程,并且不斷提出新的實驗探究,養成獨立思考,堅持創新的精神;學習化學更多的是要為國家作出貢獻,擁有認真嚴謹的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為國家今后的科學發展奠定基礎。
化學基礎知識是學科素養的根基所在,如果根基不扎實,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也就無從談起。因此,教師要關注化學核心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變換角度,充分利用實驗、模型等方法,幫助學生建構起完整的知識結構。一旦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了完整的知識模型,他們就可以在遇到未知物質的時候通過類別來推測不同物質的性質,再從性質出發,來對其用途進行分析。以“硫和氮的氧化物”一節的教學為例,教師在對SO2的化學性質進行講解的時候,除了SO2自身的漂白性、還原性和酸性氧化物性質以外,還要結合社會環境,就SO2對大氣的污染進行分析。SO2在大氣污染中占據了很大的比例,在排放過程中會產生兩種污染:一是通過氧化生成SO3,和大氣中的CO2一起形成酸雨,對于建筑物造成嚴重的腐蝕;二是部分SO2會形成微粒污染大氣環境。如此一來,學生通過學習,不但掌握了SO2的相關基礎知識,而且了解了SO2排放所帶來的危害,這對于培養他們的綠色化學意識和社會責任而言是十分有益的。在幫助學生完成基礎知識的夯實,建立起完整的知識結構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對化學現象進行動態的分析,進而洞悉化學變化的本質,掌握變化規律,為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高中化學的教育之中,建構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的現如今國家關注的問題,是學生綜合素質建成的關鍵。化學學科以辯證推理的視角來認知化學世界,促進了我國科學領域的快速發展。化學學科中重要的學習內容就是實驗,在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游戲來促進學生學習,比如現在學生在生活中經常玩的游戲你畫我猜游戲,教師也可以將這些游戲運用到課堂中,可以讓學生們一個說出一類物質的化學性質或是說出一類實驗的實驗原理、現象,讓其他同學猜出這個物質或實驗是什么;給他們創造自我探究的機會,給他們一個實驗課題,讓他們通過自己掌握的化學知識,或是自己動手制作實驗過程來總結出實驗原理,現象以及一些注意事項;讓他們自己進行梳理,例如:氨氣易液化,可制制冷劑;氨氣可用于制造化肥的原理;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氧氣,可做呼吸供氧劑;氫氧化鋁可以與酸反應,能夠治療胃酸過多……各種化學推理,這種化學教學方式能夠促進學生不斷的探索和實踐,提高他們的自主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將科學知識與社會情境相結合是一種較好的教學模式,可以把一些中華民族文化,國家科技領域的成就,社會著名科學家事跡融入高中化學教學課堂,能夠將化學教育與現實生活環境等相結合,同時也讓學生們了解到國家局勢。例如,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們展示我國為國家作出貢獻的科學家們的照片,介紹他們的偉大成就,如著名科學家哈博、埃特爾,他們都是與工業氨合成有關的科學家。也可以讓學生們通過自主實驗去培養他們的化學核心素養,比如我們可以從身邊的物質下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切實感受到化學知識與我們的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可以制作鋁制易拉罐,探究它的性能,探討出鋁制品不易蒸煮,做飯,不能存放酸堿性物質的原因,研究出鋁的性質。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提高化學效率,構建出高中化學核心素養。
總之,我們必須將實踐生活與化學知識相結合,站在社會生活的角度合理有效的構建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為我國今后在科學領域的發展中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