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陽市息縣第一高級中學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特別是“互聯網+”讓教育工作邁上了發展的快車道,教師要借助互聯網的顯著優勢,進一步豐富和拓展班級管理工作,讓學生快樂成長。高中階段的學生處于人生轉折的關鍵節點,他們的生理與心理也基本接近成熟,一味的說教已經不能完全發揮作用。“互聯網+”背景下,新的管理方式不僅符合學生的生活特性,同時能有效地提升班級管理效率,細化班級管理內容,使高中班級管理模式更具藝術性。
在這個“互聯網+”盛行的時代,傳統的線下培訓教育需要尋找新的發展模式。網絡具有其他媒介不可比擬的優勢。作為現代技術和教育的結合,網絡教學等新型教育模式取得的成功也促使我們思考如何借助網絡的資源優勢,對原有家校合作模式進行有效的拓展與補充,構建網絡環境下多元、開放的家校合作新模式。
為方便家長隨時了解學校教育教學動態和學生發展狀況,獲取來自各個層面、多種形式的教育方法,學校應加強官網建設或利用APP建立家校溝通平臺,提高教學和管理效率的成功經驗;讓家長及時了解學校的相關活動信息,更好地配合學校的工作。
(1)建設網上“家長學校”。過去的教育中家長與教師在溝通或及時反饋時會存在一些障礙。通過網站的“”板塊,提供視頻教學、家長教育、兒童教育、名師咨詢等資訊服務。使家長可以在第一時間內了解學校的動態,為家長參與學校的管理和建言獻策提供平臺,從而提高工作的社會參與率和家教知識傳播的信息化程度。
(2)創建“家校論壇”微信公眾號。“家校論壇”是人性和公共性的結合體,同時也是信息與家校關系的結合體。目標可以概括為四句話:“增強家校互動,拓展教育視野,照顧彼此關切,服務學生成長。”方便家長隨時了解情況和學生發展方向,獲取來自各個層面、多個教師、多種形式的教育方法,并結合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方便教師及時全面了解家長的訴求和學生發展動態,獲取全面、真實、精細的相關信息,及時給予指導;加深了家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相互理解,避免產生家庭與學校的矛盾,降低教育損耗,提升教育效能。
(3)建設“班級微博”陣地。隨著班級活動的豐富,短信、網上家長會的形式已經滿足不了家長的需求,微博兼具BBS與普通網站二者的優勢,更加注重共享和交流。教師可以借助微博引導學生學習,并接受其反饋;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借助微博開展廣泛的互動交流;家長可以借助微博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并與其交流,消除代溝。學生、教師和家長都能通過班級微博的信息交流,參與到學校的中來,家長們能夠直觀地看到和感受到孩子們成長的足跡。通過微博積極宣傳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學校的辦學特色和班級活動,班級微博通過網絡更多的人感受到了教育帶給人的轉變。
(1)創建家長微信群、QQ群。社會的發展進入了“互聯網+”時代,工具的變化是非常快的,任何一種新型技術工具的出現,我們都要考慮它在教育中正面和反面的作用,微信也不例外。目前,以微信為主要代表的即時通訊工具已積累了超過10億的用戶規模,以微信為代表的即時通訊工具已經在全國普及。教育工作者應該正視這樣的現實,并積極研究“互聯網+教育”中的各種新情況,家長只需輕輕一掃,就可以第一時間獲得學校的最新資訊。家長對孩子教育困惑可以在微信群、QQ群等平臺進行動態式的探討。通過微信群、QQ群聊天,我們家長的問題可以得到迅速地解答,這樣既避免了家長將時間耽誤在來往的路上,又能使問題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這種打破時空界限的交流方式使家校溝通更加高效。學生、家長、老師在微信這一新型平臺的支持下,將共享海量教育資源,體驗“微時代”帶來的便捷和快樂。
(2)“校訊通”的應用服務。學校可以利用“校訊通”提升內部辦公效率與信息化水平,加強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借助校訊通平臺,教師可以及時將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情況、獎懲情況、教師評語以及學校的作息時間、重大活動安排、重大比賽結果、家長會等通知家長。能及時傳達學生家長普遍關心的事情,還可以向家長及時發布“平安短信”、“向家長提供方法”必要信息等。家長也可通過相同途徑給教師、校領導留言,繼而實現家校之間的雙向互動,家長和教師都可以對孩子在家在校的表現了如指掌,教育的效果自然會更加明顯,對家校合作有著相當大的促進作用。
通過互聯網環境下家校合作模式的實踐研究,可營造親子教育的大環境,有效拉近家庭和學校距離,極大地方便家長、教師之間保持經常性的交流,便于家長及時、準確地把握孩子成長的脈搏,使家校協同發展形成教育合力。家長通過各種渠道進行自覺學習,教育知識不斷積累,漸漸學會了與溝通,雙方合作解決教育問題。
家校互動網絡平臺的建立為師生與家長之間的多向、自由、充分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與家長進行對話或提出家教建議,減少了的盲點,形成了家校的合力,提高了教育的實效性和全面性。
“互聯網+”給家校合作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提供了新的合作模式。一方面,網絡的時空跨越性,使得參與合作的和家長可以在任何時間和地點在網上進行交流和互動,解決了以往家校溝通受時空限制的難題;另一方面,通過網絡進行交流的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靈活。將家校合作的方式和途徑拓展到網絡上,無疑是一種新的探索與嘗試。但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網絡背景下家校合作不能否定傳統家校合作的優勢,要注重把兩者結合起來,積極構建新型的符合時代特征的家校合作新模式。